佚名
不久前,高亞麟做客《我家那閨女》,說了一句很扎心的話:“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墻?!背趼劜恢湟?,細思深感悲涼。父母在,不管你是30歲還是60歲,都覺得死亡太過遙遠。但父母一旦離去,你一下子就明白了生命的短暫,一下子成了沒有父母兜底的孤兒。
正如老舍先生所言:“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三年前,我奶奶去世時,我爸爸經(jīng)常在午夜夢回時分驚醒,說他夢到奶奶了。他夢到奶奶在前面走得很快,他拼命地趕啊趕,想說幾句話,但前面的人好像聽不見一樣,越來越模糊,怎么都追趕不上。等他回頭一看,發(fā)現(xiàn)身后的路也是漆黑一片,他恍似迷失方向的小孩,找不著回家的路,落寞、彷徨、悲傷、恐懼和無助。眼前突然浮現(xiàn)起,奶奶火化那一天,爸爸也是這么落寞而悲傷地站著,看向遠方冉冉升起的煙縷,他喃喃低語:我沒有媽媽了……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此生只剩歸途。
那你有沒有想過,你還能陪伴在父母身邊多久呢?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過一種算法:假如一年中,只有過年七天的時間可以回家陪伴父母,一天在一起的時間頂多算上11小時。若父母現(xiàn)在60歲,假設(shè)他們可以活到80歲,那么我們實際上和父母在一起你的時間就只有1540個小時,也就是64天。這種算法并不是完全準確的,但是我們陪伴父母的時間越來越少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總以為再晚點,再晚點,父母還是會站在原地等我們,但時光從來都不會慢下腳步等待。就像畢淑敏說的:“每個孩子都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有衣錦還鄉(xiāng)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人們都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p>
如果注定父母只能陪我們走一段路,那為何不給他們多一些耐心和陪伴呢?善待父母,這不僅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yǎng),更是每個人都要學(xué)習(xí)的人生功課。
責(zé)編/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