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
回到ID.Buggy概念車本身,這款以MEB模組化電動車平臺為基礎打造的沙丘越野概念車,車長僅4063mm、車寬為1890mm,搭配1463mm的車高與2650mm的軸距,還有極短的前后懸,給予更出色的進入角與離去角。其整體設計承襲了1960年代沙丘越野車的基礎元素,有著簡單的車體結構,甚至舍棄車門、車頂,采用開放式的座艙設計,前座后方設置保護駕駛員與乘員的防滾籠結構。設計元素也呼應1960年代被作為沙丘越野車基礎的初代Beetle,因為采用氣冷式后置發(fā)動機,因此無需在車頭設置散熱裝置。大眾ID.Buggy亦是如此,電動車的身份讓ID.Buggy對于車頭散熱格柵的需求較小,再搭配運用橢圓形線條圍繞的立體設計LED頭燈,還有同樣采用LED光源的大眾Logo,建構了獨特的外觀氣息。
越野配置上,新車型除了配備了18英寸車輪和BFGoodrich All-Terrain T/A?越野輪胎(前輪255/55,后輪285/60),還裝配了堅固的鋁制底部防護板以確保在越野駕駛時前軸和輔助設備不會受損,并且鋁制側門檻板具有額外的底部防護裝置。
由于強調的是純粹的駕駛趣味,ID.Buggy的車內其實相當簡潔。座椅采用防水的桶形座椅,通過對肩部和腰部進行側向支撐,可以抗衡轉彎時產生的離心力。雖然概念車采用的是雙座設計,不過大眾表示如果需要,ID.Buggy可以留下了后座的空間,轉化為“2+2”座的空間布局。
大眾ID.Buggy動力總成由安裝于后軸的電動機與單速變速器所組成,并將部分控制元件安裝于前軸。這套后驅的純電動力系統(tǒng)可以輸出164kW的最大功率和309N·m的峰值轉矩,0~100km/h加速時間為7.2s,但最高速度被限制在160km/h。作為純電模塊化平臺,高度的延展性自然是MEB平臺不可或缺的標簽,平整的電池布局、支持后驅及四驅、理想的重量分配、智能充電、適配不同類型車型等都是它的亮點,基于高度模塊化的平臺,大眾可以進一步降低研發(fā)成本、縮短時間、提升生產效率,此外MEB可實現跨品牌車型支持。
不同于沃爾沃等品牌采用的“T”字形布局,大眾MEB平臺下的ID.Buggy將平板電池放置在底盤中部,與特斯拉類似。這樣的布局除了能實現第二排地板平整,最大程度拓展車內空間外,還能實現50:50的前后理想重量分配,優(yōu)化操控表現。
大眾對于電氣化的展望是宏遠的,其構想到2025年實現150萬輛電動汽車的產量規(guī)模,為此付出的投入也相當可觀。在今年的日內瓦車展上,除了大眾的這款概念車ID.BUGGY外,西亞特的EL-Born、奧迪的Q4 e-Tron等MEB平臺車型也已經同步亮相。正所謂萬事開頭難,大眾未來如何更好地踐行電氣化路線,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