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天宇
我任教初三化學,每年都在初三接班擔任班主任?!昂蟀帧贝_實有不易之處:面臨升學的壓力,家長們對新班主任有較高的期待;班級經(jīng)過兩個學年的融合,已經(jīng)形成一定的風格;新老班主任交接之時,是學生覺得有機可乘之刻等等。
我接班的秘訣不多,最實用的一招:修好“第一扇破窗”。
破窗理論認為,環(huán)境中的不良現(xiàn)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以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筑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筑內(nèi),如果發(fā)現(xiàn)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縱火。
阻礙班級進步發(fā)展的最核心問題就是“第一扇破窗”,班級是一個學習共同體,修好“第一扇破窗”不能一蹴而就,是有章可循的持久戰(zhàn)。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新任班主任要多方打聽班級情況,包括原班主任、科任教師、班級家委會成員、年級主任等。然后,把聽到的問題暫且分類,不要急于下定論。
“查”,來自一份調(diào)查表《盧老師想認識獨一無二的你》。調(diào)查表主要有三個頁面。第一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最喜歡的影視劇、最快樂的事情、最難忘的事情、最大的心愿、近期學習目標、中考目標、人生目標、個性名言、性格介紹、特長、最喜歡的電腦游戲(或動漫)等。第二頁,了解家長基本情況,包括學歷、職業(yè)、陪伴孩子的時間、誰主要負責孩子的學習等。再用三個小問題咨詢家長視角下的孩子:①請家長用50字左右寫一寫孩子的特點;②請家長簡單寫一寫對孩子初三的期待;③請家長寫一件孩子在初中生活里最讓您感動的小事情。第三頁,了解學生的交友、和父母相處的情況等,設計了四個問題:①描述一下你最要好的朋友(30字以上);②寫一件家里最感動你的小事情(30字以上);③寫三件最想盧老師幫你做的事情;④對所有老師的期待(可以大膽寫,求別虐)。
小源爸爸寫的“家長期待”就為我提供了很多信息:“孩子,初二的你叛逆,和班里的同學抱團打游戲,沉迷王者榮耀不能自已。你的手機被爺爺摔壞之后,你下定決心痛改前非。期望你言出必行,勿負時光,初三全力加油?!?/p>
眼見為實,多實地看一看。老師們都說這個班男生多,課堂紀律難以駕馭。我與班干部交談后,發(fā)現(xiàn)其實是“群龍無首”,教師不在場的時候,沒有核心班干能夠鎮(zhèn)場。同時,科任教師反映,部分同學課后作業(yè)馬虎,英語單詞過關測試態(tài)度敷衍;個別男生以“懟”同學或“懟”老師來嘩眾取寵。混亂無序的初二學習生活,導致班級學業(yè)總成績持續(xù)下滑。
是哪些同學在妨礙班委的工作?是什么導致教師的教學權威打折扣?是哪些不良行為給同學們錯誤示范?破窗現(xiàn)象的關鍵客觀原因是:43個學生里有30個男生,初中男生心智不夠成熟,最容易受到大環(huán)境干擾。我把“第一扇破窗”歸納為:大部分同學沒有正確的是非觀,缺乏執(zhí)行力。
我沒有采用“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下子把學生的核心問題“燒成灰燼”。接手新班級,學生和班主任的之間的默契是有限的。我針對學生“是非”模糊之處,推出了“容錯檔案冊”:作業(yè)情況(容錯3次記錄,指的是不寫、亂寫作業(yè)等情況);課堂情況(容錯3次記錄,指的是搗亂、玩手機、被上課老師批評并報備班主任等情況);其他情況(每項容錯3次記錄,指的是學校的其它常規(guī)管理,包括測試誠信、按時到校、午休靜校守紀、儀容儀表規(guī)范、按時完成班級勞動任務等情況)。容錯記錄推出前三天,學生們小心翼翼,極少犯錯??墒莾蓚€星期下來,記錄本上還是滿滿的“賬單”。
利用班務會議,我把“賬單”投影出來,把問題要點梳理明白。執(zhí)行力包含完成任務的意愿、能力、程度。對個人而言,執(zhí)行力就是辦事能力;對團隊而言,執(zhí)行力就是戰(zhàn)斗力;對班級而言,執(zhí)行力是什么?班級的執(zhí)行力是班級的凝聚力。凝聚力不是課堂上大家聽到一點風吹草動就起哄,嬉笑不止。提升執(zhí)行力,可以從糾正是非觀著手。凝聚力是散發(fā)正能量的,是大家聽到風吹草動,默認忽視,或抵制,或瞬時消化。試問誰愿意看見課堂鬧哄哄,影響自己的聽課效果?大家的意愿是一致抵制低級起哄,完成課堂紀律良好這個任務。緊接著,結合“賬單”,我點名批評了一些同學,“擊”打他們的頑抗防線,警示其他學生。有容錯的“先禮后兵”鋪墊,挨批評的學生沒有任何怨氣。
“立”起更加合理的班級管理公約,是整修第一扇破窗的關鍵點。我告訴學生:“是非不是由我判定的,如果把執(zhí)行看作完全按照我的要求去做,這種理解是不全面的?!迸袛嗍欠牵梢杂萌齻€“有利于”衡量:是否有利于班集體的進步發(fā)展,是否有利于同學之間的和諧共進,是否有利于師生之間的高效互動。
防微杜漸,根除“第一扇破窗”,最可行的是在“破窗”之處創(chuàng)建符合學生發(fā)展需求的班級文化。根據(jù)班里男生多的情況,我推出“暖男”文化。
第一步,示“暖”于眾,明辨是非。我在班會課上分享暖男事例,引導大家明辨是非價值。
小劭同學,班級勞動委員,和一群習慣亂扔紙屑的同學朝夕相處,求他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我留意到他,從不抱怨同學,有的值日小組溜號了,他不是向老師打報告,而是悄悄補救,自己動手打掃衛(wèi)生。如此往復,默化為自己的職責。我們的教室,因為有他,多了一份潔凈,多了一份舒適。點贊暖男小劭,暖在熱愛集體,暖在默默付出。
第二步,舉行主題班會,探討“暖”流。圍繞“四喜暖男排行榜”主題,學生進行豐富的活動:觀看熒幕經(jīng)典暖男小薈萃,公選暖男核心關鍵詞,舉行暖男排行榜頒獎儀式,等等。
第三步,廣泛宣傳,維系“暖”流。為了鞏固主題班會的效能,我開辟“暖男錄”專題寄語,滾動記錄“四喜”暖在球場、暖在運動會、暖在學習、暖在點滴之間的故事,并把故事傳播到學生、家長和科任教師之中,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無形間形成一種良性的輿論效應。
漸漸地,暖男品質(zhì)得到了孵化。學生領會了暖的本質(zhì):暖是一種好品質(zhì),暖是一種EQ(情商)高與AQ(逆商)高的表現(xiàn);暖是為人處世的潤滑劑,不是生活中的咄咄逼人;暖是一種熱傳遞,如果只考慮個人,不顧及他人感受,便無法傳遞暖意。學生學會了暖的行動:暖在家里,多一聲對父母的問候,多一次換位思考,多一回主動交流;暖在課堂,親其師信其道,增進師生互信,生成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