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石川(央視評論員)
趙志紅伏法了!死有余辜。根據(jù)最高法復核確認的情節(jié)可知,趙志紅共計作案17起,犯罪性質(zhì)特別惡劣,手段殘忍,社會危害極大,后果和罪行極其嚴重。
趙志紅被執(zhí)行死刑,之所以成為新聞,與“呼格案”有關——他始終供認強奸殺害楊某某(“呼格案”被害人)。1996年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毛紡廠女廁發(fā)生強奸殺人案,年僅18周歲的呼格吉勒圖被認定為強奸殺害楊某某的兇手,62天后法院判決呼格吉勒圖死刑并立即執(zhí)行。2005年,犯罪嫌疑人趙志紅落網(wǎng),交代的數(shù)起案件中就包括“4·9”毛紡廠女廁女尸案。2014年12月15日呼格吉勒圖被宣布無罪。
值得一提的是,法院沒有認定趙志紅就是呼格吉勒圖案的真兇,正如最高法刑五庭負責人表示,由于證據(jù)不足,人民法院對趙志紅強奸殺害楊某某的事實,不予確認。
消息一出,有人迷惑,有人釋然,也有人贊嘆!趙志紅惡貫滿盈,必須受到法律嚴懲,但是不能因為他承認奸殺了楊某某,就把“呼格案”的真兇按在他身上。法律是講證據(jù)的,判決是依據(jù)事實的。
該如何看待這一認定?其一,不管趙志紅是不是“呼格案”真兇,此前呼格吉勒圖再審被改判無罪,都是正確的,守護了正義。原因很簡單,“呼格案”之所以改判,是因為法院認定呼格吉勒圖故意殺人的證據(jù)不足,并不是因為趙志紅自認真兇。換言之,趙志紅是不是真兇,呼格吉勒圖都是無辜的,都該平反。
其二,不認定趙志紅是“呼格案”真兇,恰體現(xiàn)了法律嚴謹,也是對呼格吉勒圖的“致敬”。當初,法院對“呼格案”作出錯誤裁判,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沒有堅持法定的證明標準。正如專家所稱,在我們歡呼“呼格案”正義的同時,我們應保持足夠的理性,不能把在“呼格案”上犯的錯誤再次犯到趙志紅案上。理解了這一點,更知現(xiàn)實意義。
其三,到底誰是“呼格案”的真兇?呼格吉勒圖不是,趙志紅也不是,或者說已有證據(jù)無法證明他倆是真兇。民眾就會追問,誰殺害了楊某某?有專家認為,對待這樣一起二十多年前的案件,查清案件事實更為困難,破案的難度也更大。盡管這一結果不讓所有人接受,但必須承認的是,并不是每一起刑事案件都會破案,雖殘酷卻是事實。
反思“呼格案”,我們最應該看到的是,如何避免悲劇重演?去年全國兩會,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工作報告中表示:“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加強審判監(jiān)督,以對法律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tài)度,對錯案發(fā)現(xiàn)一起、糾正一起?!蹦檬裁捶婪缎淌略┘馘e案?落實罪刑法定、證據(jù)裁判、疑罪從無等原則,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懲罰。
正是由于深刻吸取了“呼格案”的沉重教訓,人民法院才更加堅定地貫徹落實證據(jù)裁判和法定證明標準等司法原則,即使面對像趙志紅這樣的自認罪行的案件也不含糊不例外。有網(wǎng)友對此評價:這才是公平正義該有的樣子。誠哉斯言!
“優(yōu)良的司法,乃國民之福。呼格其生也短,其命也悲。惜無此福。然以生命警示手持司法權柄者,應重證據(jù),不臆斷。重人權,不擅權,不為一時政治之權益而棄法治與公正?!边@是著名法學家江平為呼格吉勒圖撰寫的墓志銘,深切期許,寄寓其中,讓人感喟不已。記住“呼格案”的教訓,也記住最高法沒有認定趙志紅就是“呼格案”真兇,推動法治進步,決不讓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