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賈俊亞,林珊
(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天津300052)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嚴重的微血管并發(fā)癥,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其臨床特點是持續(xù)性蛋白尿和腎功能進行性下降,最終不可避免地發(fā)展到終末期腎病(ESRD)[1]。Klotho蛋白是一種單次跨膜蛋白,在腎臟和腦高表達,腎臟低表達Klotho蛋白會促進腎臟纖維化,在DN腎小管上皮細胞上皮間充質(zhì)轉(zhuǎn)化(EMT)中起重要作用。Klotho蛋白還是自噬信號的重要調(diào)節(jié)者。微管相關(guān)蛋白1輕鏈3(LC3)是自噬體膜上的標記蛋白,胞漿中存在LC3-Ⅰ和LC3-Ⅱ兩種形式。LC3蛋白在合成后C端就被相關(guān)蛋白酶切割變成LC3-Ⅰ。當自噬體形成后,LC3-Ⅰ轉(zhuǎn)化為LC3-Ⅱ并保留在自噬體膜上,直到與溶酶體融合,因此LC3-Ⅱ/LC3-Ⅰ的比值可以反映自噬水平的高低[2]。帕立骨化醇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維生素D類似物,除了對慢性腎臟病患者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具有良好的療效外,還具有腎臟保護作用。有研究[3]表明,帕立骨化醇可增加腎小管上皮細胞Klotho表達。Tan等[4]研究發(fā)現(xiàn),帕立骨化醇能維持梗阻性腎病小鼠的E-鈣黏蛋白(E-cadherin)、維生素D受體水平,抑制纖連蛋白及膠原蛋白Ⅰ、Ⅲ型mRNA的表達,抑制TGF-β1表達及細胞增殖、凋亡,抑制EMT,減輕腎間質(zhì)纖維化,保護腎小管上皮細胞完整性。2016年1月6日~2016年4月20日,本研究通過鏈脲佐菌素(STZ)誘導制備DN大鼠模型,在此基礎(chǔ)上給予帕立骨化醇腹腔注射治療,觀察大鼠腎臟病理變化及自噬相關(guān)蛋白(Klotho蛋白、LC3-Ⅱ/LC3-Ⅰ)表達情況,判斷帕立骨化醇對DN大鼠腎損傷的改善作用。
1.1 大鼠、試劑及儀器 清潔級雄性SD大鼠18只,體質(zhì)量約220 g,購自北京華阜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飼養(yǎng)于天津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帕立骨化醇注射液購于意大利Abbott S.P.A公司,STZ購自美國Sigma-Aldrich生物技術(shù)公司,兔抗LC3單抗購自美國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兔抗Klotho多抗購自美國Santa Cruz Biotechnology公司,兔抗E-cadherin多抗購自美國Santa Cruz Biotechnology公司。血糖儀、血糖試紙購自上海羅氏診斷產(chǎn)品有限公司。
1.2 大鼠分組、DN模型制備、帕立骨化醇腹腔注射方法及標本留取 18只雄性SD大鼠隨機分為對照組(A組)、DN組(B組)、DN+帕立骨化醇組(C組),每組6只。參照文獻[5]方法,B、C組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60 mg/kg的方法制作DN模型,72 h后測空腹血糖(FPG),F(xiàn)PG>16.7 mmoL/L認定DN模型制備成功。DN模型制備成功后,C組大鼠每周3次腹腔注射低劑量帕立骨化醇0.4 μg/kg,A、B組同期腹腔注射等量生理鹽水。各組大鼠腹腔注射12周后,取內(nèi)眥靜脈血,放入代謝籠中禁食水并收集24 h尿液,然后處死大鼠,取大鼠腎臟組織分離腎皮質(zhì)備檢。
1.3 各組大鼠體質(zhì)量、血肌酐(Scr)、FPG、尿蛋白測算 第12周末稱量各組大鼠體質(zhì)量;取內(nèi)眥靜脈血,采用苦味酸法檢測大鼠Scr,采用快速血糖儀檢測FPG;取收集的24 h尿液,采用比濁法測定尿蛋白。
1.4 各組大鼠腎組織病理形態(tài)學檢查 采用六胺銀(PASM)染色法。取大鼠腎臟組織分離腎皮質(zhì),固定、石蠟包埋、切片,PASM染色后,顯微鏡下觀察。
1.5 各組大鼠腎小管間質(zhì)E-cadherin檢測 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取各組4 μm石蠟切片常規(guī)脫蠟至水,3% H2O2阻斷,1% Triton X-100處理5 min,2% BSA封閉30 min,微波修復;滴加適當濃度稀釋的一抗4 ℃過夜,加入HRP標記相應二抗37 ℃ 20 min,DAB顯色,蘇木素復染,梯度乙醇脫水,二甲苯透明,樹膠封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并拍攝照片保存,每張切片隨機選取照片10副,采用Image ProPlus 6.0軟件測量照片中陽性反應部位的累計光密度值(IOD),以IOD值表示大鼠腎小管間質(zhì)E-cadherin的表達相對表達量。
1.6 各組大鼠腎組織自噬相關(guān)蛋白檢測
1.6.1 各組大鼠腎小管上皮細胞Klotho蛋白檢測 采用免疫熒光法。取各組4 μm石蠟切片常規(guī)脫蠟至水,抗原修復,然后漂洗;2% BSA 37 ℃濕盒內(nèi)封閉30 min,分別加1∶100稀釋的Klotho 4 ℃孵育過夜;漂洗后加熒光標記的二抗抗體37 ℃濕盒中避光作用30 min;漂洗后甘油緩沖液封片,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各組標本熒光強度,并進行半定量分析:無熒光(-)記為0,極弱的可疑熒光(±)記為0.5,熒光較弱但清楚可見(+)記為1,熒光明亮(++)記為2,熒光閃亮(+++~++++)記3~4。
1.6.2 各組大鼠腎皮質(zhì)LC3-Ⅱ/LC3-Ⅰ檢測 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RIPA緩沖液裂解凍存腎組織提取總蛋白,SDS-PAGE凝膠電泳分離,濕轉(zhuǎn)至PVDF膜,5%脫脂牛奶封閉,加一抗4 ℃過夜,TBST緩沖液洗膜3次,二抗孵育2 h后洗膜3次,增強化學發(fā)光,以β-Actin為內(nèi)參,采用FluorChem凝膠成像儀掃描成像,AlphaView軟件定量分析。
2.1 各組大鼠體質(zhì)量、Scr、FPG、尿蛋白比較 如表1所示,與A組相比,B、C組大鼠體質(zhì)量降低,Scr、FPG及尿蛋白水平均顯著升高(P均<0.05);與B組相比,C組大鼠Scr及尿蛋白水平均顯著降低(P均<0.05)。
表1 各組大鼠體質(zhì)量、Scr、FPG、尿蛋白比較
注:與A組相比,aP<0.05;與B組相比,bP<0.05。
2.2 各組大鼠腎組織病理形態(tài)學變化 A組腎小球及腎小管間質(zhì)無明顯病理改變;B組腎小球體積增大,系膜細胞基質(zhì)增多,腎小管細胞肥大,出現(xiàn)泡沫樣變、小灶性萎縮、輕度炎性細胞浸潤;C組腎小管及腎小管間質(zhì)損害較B組明顯減輕,腎小管萎縮及間質(zhì)纖維化不明顯,見圖1。
圖1 各組大鼠腎組織病理形態(tài)(PASM染色,400×)
2.3 各組大鼠腎小管間質(zhì)E-cadherin比較 A、B、C組大鼠腎小管間質(zhì)E-cadherin相對表達量分別為222±37、139±19、192±38,組間相比,P均<0.05。
2.4 各組大鼠腎組織自噬相關(guān)蛋白檢測結(jié)果比較
2.4.1 各組大鼠腎小管上皮細胞Klotho蛋白比較 A、B、C組大鼠腎小管上皮細胞Klotho蛋白熒光強度分別為3.5±0.3、1.5±0.3、2.8±0.6,組間相比,P均<0.05。
2.4.2 各組大鼠腎皮質(zhì)LC3-Ⅱ/LC3-Ⅰ比較 A、B、C組大鼠腎皮質(zhì)LC3-Ⅱ/LC3-Ⅰ分別為1.5±0.2、1.0±0.2、2.8±0.6,組間相比,P均<0.05。
帕立骨化醇生物學活性與活性維生素D3相似,不僅能降低腎病患者尿蛋白水平,也能抑制腎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和轉(zhuǎn)化,減輕腎間質(zhì)纖維化[6]。Zhang等[7]研究顯示,STZ誘導DN小鼠單用帕立骨化醇治療,可通過抑制腎素轉(zhuǎn)錄而發(fā)揮腎臟保護作用,使用帕立骨化醇與氯沙坦聯(lián)合治療,完全避免了蛋白尿的發(fā)生,還能修復腎小球濾過屏障,減輕腎小球硬化。也有研究[3]表明,帕立骨化醇可增加腎小管上皮細胞Klotho蛋白的表達。
本研究中血尿生化指標檢測結(jié)果表明,DN大鼠Scr、FPG、尿蛋白水平顯著升高,體質(zhì)量明顯減輕,經(jīng)過帕立骨化醇腹腔注射治療后,C組大鼠Scr、尿蛋白水平顯著降低,但體質(zhì)量較B組無明顯改變;結(jié)合PASM染色結(jié)果,B組大鼠DN病理改變明顯,而C組腎小管及間質(zhì)損害較B組減輕,這說明帕立骨化醇可抑制DN腎小管EMT,減輕蛋白尿,改善腎功能。
EMT參與器官、組織的再生及纖維化過程,還可以在惡性腫瘤不受控制的生長中見到。腎臟纖維化最終可導致腎臟功能受損甚至發(fā)展為ESRD,其特征包括腎小管上皮向間充質(zhì)細胞轉(zhuǎn)化即EMT[8]。人類腎臟纖維化中可見EMT,并且隨著疾病的進展,EMT相關(guān)轉(zhuǎn)錄因子逐漸增強[9]。上皮細胞轉(zhuǎn)變?yōu)殚g充質(zhì)細胞的重要原因就是E-cadherin丟失[10]。E-cadherin在各種組織中表達,并參與依賴Ca2+的細胞與細胞之間的互相黏附、連接[11,12]。本研究中,B組E-cadherin表達較A組顯著下降,但C組較B組明顯升高,說明DN可通過調(diào)節(jié)E-cadherin的表達導致上皮細胞轉(zhuǎn)變?yōu)殚g充質(zhì)細胞,進而導致了腎小管萎縮及間質(zhì)纖維化,而帕立骨化醇可緩解這一過程。
Klotho蛋白在腎臟和腦部表達最多,可通過多種形式發(fā)揮生物學功能,在抗老化、抗氧化、抑制細胞凋亡、調(diào)節(jié)Wnt信號傳導及腎臟離子通道等多種生理和病理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3,14]。錢盈盈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缺血再灌注急性腎損傷后小鼠腎組織Klotho蛋白表達顯著下調(diào),Klotho蛋白水平的下調(diào)可能與凋亡誘導的腎損害密切相關(guān)。在本研究中,B、C組Klotho蛋白表達均下降,但與B組相比,C組Klotho表達升高,說明DN可導致Klotho蛋白表達的下降,我們認為DN通過Klotho自噬信號降低了腎小管上皮細胞的自噬作用,進而導致了EMT的發(fā)生;而帕立骨化醇可通過抑制DN大鼠Klotho蛋白的表達下降,進而增強腎小管上皮細胞的自噬作用,從而達到預防DN大鼠腎間質(zhì)EMT的目的。
自噬是溶酶體參與的降解細胞成分的一種途徑,是細胞內(nèi)維持自身穩(wěn)態(tài)的重要調(diào)節(jié)機制[16,17]。隨著人們對自噬的廣泛研究,自噬在腎臟疾病中的作用逐漸引起關(guān)注。有學者報道[18],DN動物模型甚至DN患者中發(fā)生腎小管上皮細胞自噬障礙,導致本該經(jīng)自噬溶酶體途徑降解的受損細胞器和胞漿成分等在細胞內(nèi)累積,可能是加劇腎小管間質(zhì)的損傷、細胞外基質(zhì)增多的重要原因。Kitada等[19]研究發(fā)現(xiàn),在DN大鼠腎組織中,近端腎小管細胞自噬受到抑制。本研究中,B組LC3-Ⅱ/LC3-Ⅰ比值較A組明顯降低,C組較B組升高,提示DN狀態(tài)下腎小管自噬減低,而帕立骨化醇可上調(diào)自噬水平。
綜上所述,帕立骨化醇能上調(diào)腎小管上皮細胞Klotho-自噬信號活性,進而增強DN大鼠腎小管上皮細胞內(nèi)自噬作用,從而抑制腎小管上皮間充質(zhì)轉(zhuǎn)化,減輕蛋白尿,改善腎功能,延緩腎衰竭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