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文
20世紀(jì)70年代,物資比較匱乏,平時沒什么吃的,因此孩子們最喜歡過年,因為過年不僅有糖吃,還有肉有魚吃;母親還會給我們做一套新衣服、買一雙新球鞋,這是我們未來一年的全部新裝了。
我盼望著過年,但一到過年前幾天,我都不能夠睡懶覺,因為每天凌晨都要去排隊買過年的菜。
當(dāng)時,全國各地什么都要計劃供應(yīng)。一到過年,什么布票、肉票、魚票、禽蛋票、白糖票、年貨票、豆制品票……都按家庭人數(shù)發(fā)下來。雖然有了這么一大把票證,但還是要起早排隊去購買。
過年菜需要許多品種,最緊俏的是草魚、鯉魚,還有豬肝、豬肚。這些過年菜都要憑票才能夠買到,但是菜場貨物有限,售完為止。所以,即使有票,也不一定能夠買到。唯一的辦法,就是搶在眾人之前去排隊。有些不要票的過年蔬菜,如水發(fā)竹筍、水發(fā)肉皮、豆芽、菠菜等,也是必備的年菜,也要早早去菜場排隊才能夠買到。
我母親每天一早4點多鐘就去菜場排隊買菜,因為當(dāng)時重慶的菜場都是6點鐘就開秤了。平時,母親總是帶一個好的竹籃子,再帶一兩個破籃子,有時還帶幾個破搪瓷碗去買菜。這些破籃子、破搪瓷碗上,我都用紅色油漆寫著大大的“5王”字樣,這都是我按照母親的意思寫上去的。我家門牌是5號,姓王,所以無論在哪里,這個獨特的“5王”字樣,永遠(yuǎn)是我家的“家徽”。母親是文盲,除了認(rèn)識各種票證的數(shù)字外,大概就認(rèn)識“王”這個最簡單的漢字了。
母親經(jīng)常要買好幾種菜,買肉排一個隊,買豆制品要排一個隊,買蔬菜也要排一個隊,但她又沒有分身法,只好在隊伍中放上一個破籃子,或者放一個破搪瓷碗,也代表是一個人;并向前后的人打招呼,請他們幫助移動破籃子、破碗。
有時候人多擁擠,這些破籃子會被踢掉。我們弄堂里的鄰居也都知道這個記號,他們見到“5王”標(biāo)記的破籃子、破碗,就會幫忙撿回來,送還給母親。
一到過年,要買的菜更多,光靠母親一個人排隊,已經(jīng)無法完成采購任務(wù)。因為哥哥要上班,所以我從七八歲記事起,一到過年,就會被母親拉去排隊。
那可是滴水成冰的寒冬臘月啊!凌晨4點多鐘,我就被母親拉出熱被窩,睡眼朦朧地跟著出去采購。此時的露天菜場已是熱氣騰騰、人聲鼎沸。所有的攤位前,都是人群在排隊、在爭吵、在大呼小叫,而且絕大部分是婦女。母親都是兩三點鐘先去放破籃子,然后再叫我。她把我領(lǐng)到隊伍中,向后面的人說明情況,然后取出破籃子將我換進(jìn)去。
此時,我不但要站好自己的隊,還要照看好前后一長串的破籃、破搪瓷碗、破板凳、碎磚塊等物品。這些都是我們弄堂里張家大媽、李家大嬸的替代品,一件物品也算她們一個人。她們會不時來查看,因為她們在其他地方也排著隊。當(dāng)然也有我家的破籃子在替人排隊。
有時,我也會在相鄰的兩支隊伍中交替排隊。后邊的人看到這些破籃子有人看管著,就不敢踢掉。其實,大家都有替代品,這早已成為重慶菜場的一種習(xí)俗了。
有時,我也會遭到欺負(fù)。那些來晚的人,特別是男人,見我一個孩子看管著那么多替代品,就會憤憤不平地說:“破籃子不可以代替人?!比缓缶蜁B踢帶摔地把一長串破籃子等統(tǒng)統(tǒng)扔到一邊去。后邊的人乘機(jī)涌上前來插隊,整個隊伍頓時大亂。我無力制止,只好順著人流向前插隊。
由于久經(jīng)沙場,我雖然人小,但很靈活,很快就會鉆到最前面去重新排隊。這時候,我已經(jīng)顧不上鄰居委托看管的破籃子了。
一會兒,那些破籃子的替代者找來了。她們宣稱是破籃子的主人,說我是幫她們看管籃子的,她們就排在我的前后,說著說著就硬要插隊進(jìn)來,而后面的人堅決不讓插隊。于是,一場具有濃厚小市民特色的鬧劇隨即上演。
南腔北調(diào)的方言謾罵,吹胡子瞪眼的推搡拉扯,鬼哭狼嚎的伸冤叫喊,混雜在喧鬧的菜場上空。人們相罵著、擁擠著、咆哮著,助架的、勸架的、打抱不平的、看熱鬧的,使菜場更加混亂,也更加熱鬧。小市民的眾生相,在菜場的舞臺上正淋漓盡致、原汁原味、毫無矯飾地上演著。
這時候,就看哪一方的人多勢眾。我們里弄就在菜場邊上,可以隨時回去搬救兵,叫男人來助架。那些大媽、大嬸又都是一個工廠的鄰居,對外可就團(tuán)結(jié)一致了。一陣相罵之后,她們就都理直氣壯地插隊進(jìn)來了。
我排著隊,等母親買好其他菜,再來換我。此時天已大亮,我們也買好了年菜。然后,我們在滿地的破籃子、破板凳、破搪瓷碗、碎磚塊、爛菜皮的戰(zhàn)場中,找到寫著“5王”的破籃子,滿載而歸地回家了。
(責(zé)任編輯: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