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恩澤
我家中堂有一副對聯(lián),“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對我一生頗有影響,從中我習得做人的道理。
我母親出身詩書世家,能識字,這在當時的女性中是了不起的。我很小的時候,她就開始教我背誦唐詩。
1935年請了一位廖先生來我家教我讀書,每天他布置我學習一篇《古文觀止》上的文章,要求我熟讀,一直要能背誦為止。我記憶中有《歸去來兮辭》《滕王閣序》《陋室銘》《桃花源記》《岳陽樓記》《師說》《出師表》《原毀》等等。韓愈的《原毀》中有句寫道:“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蔽覐闹袑W到做人道理;《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描繪了令人神往的美景;《歸去來兮辭》敘述了人生進退的心情。那時,這些名篇我均能背誦。同時還要練字,用一種桐油浸過的紙,蒙在趙孟頫的字帖上一筆一筆地描摹。這也為我后來的中文書寫奠定了基礎,終身受益。
讓我受到文化熏陶的還有成都的三處名勝古跡:杜甫草堂、武侯祠和望江亭。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門外的浣花溪畔,詩人在此先后居住了近四年,留下《春夜喜雨》《蜀相》等240余首名篇。我喜歡穿過紅墻棧道,去看古雅別致的“草堂”影壁。
到武侯祠中,站在諸葛孔明羽扇綸巾座像旁,想起《三國演義》中他的神機妙算,令人敬仰。武侯祠有一副對聯(lián):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zhàn);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我有一對刻有這副對聯(lián)的鎮(zhèn)木,常放在案頭手邊,提醒自己做事要審時度勢。
望江亭,位于九眼橋錦江南岸,為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而建,中有“薛濤井”。由于薛濤一生愛竹,后人便在園中遍植各種竹子?!爸裼袆殴?jié)寧折不彎”,那里也是我少年時常常流連忘返之處。
文化就是這樣一脈傳承的,在成都,少年的我每天都浸濡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