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娟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191-01
“腦卒中”(cerebral stroke)別名是“中風”、“腦血管意外”。是腦血管急性疾病,其誘發(fā)病因是腦部血管極速破裂或者因腦血管被阻塞,從而導致血液無法流入大腦引起的損傷腦組織的疾病,其包括缺血性及出血性兩種卒中。
缺血性卒中發(fā)病率要比出血性卒中高,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占總數的60%~70%。缺血性腦卒中誘因是頸內動脈、椎動脈等閉塞狹窄引起的,40歲以上是高發(fā)年齡,男性較多,病情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出血性卒中死亡率比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高。成年人腦卒中殘疾比例很高,因此急性期腦卒中患者的體位護理尤為重要。
我們對患者在急性腦卒中期進行正確的體位護理,能夠減少患者神經功能的缺損程度。對改善患者預后的情況有效,臨床上具有推廣意義。
1 仰臥式護理方法
腦卒中患者在急性期需臥床休息,盡量減少非必要搬動,護理工作人員可將患者床頭抬高至30°左右,這樣能夠促進患者靜脈回流,有效的減少腦水腫發(fā)生。因為在仰臥過程中,患者皮膚會經常出現受壓現象,長此以往會早餐血氣不暢,最終導致便秘及擁瘡等現象頻發(fā),因此,體位的更換必須要進行,我們規(guī)定護理人員間隔3小時就要幫助患者進行一次翻身,翻身的過程中,護理人員為了避免患者頭部震動,切記動作必須輕柔。
2 側臥位護理方法
側臥位護理在臨床護理上非常重要,因為側臥方位能使關節(jié)承擔更甚的壓力,所以對腦卒中患者側臥位護理能夠非常有效的緩解肢體痙情況。我們要求護理員在操作過程中必須協(xié)助患者將其上臂前伸,減少肩關節(jié)受壓迫,患者的肩關節(jié)一定要延伸,手心向上,患側關節(jié)向后微微伸展,滕關節(jié)稍微彎曲。
3 健側臥位的護理方法
健側護理是指患側在上,健側在下,護理人員將一個軟枕頭放于患者胸前,讓患者肩部盡量向前伸展,上臂放到軟枕頭上伸展,在患者腳下安置一個軟枕頭,使患者膝蓋彎曲角度自然,患者腦后盡量不放枕頭,這樣能夠避免患者有緊張性頸反射癥狀。
4 坐位護理方法
因為部分患者發(fā)病時有意識障礙問題,必須對患者治療,當腦卒中患者的生命體征呈現穩(wěn)定的狀況,我們就應該對患者采取坐位鍛煉。坐位鍛煉的方法包括:從疾病治療的2d起,護理人員要利用病床折疊功能,抬高病床至45°,坐位練習要求每次進行4—5分鐘,練習過程要循序漸進,對于相當一部分患者來說,當患者發(fā)生體位性低血壓癥狀的時候,我們要求護理人員要將護理方法暫時過渡到半臥位,這樣能夠減少在坐位護理進行的過程中對腦卒中患者產生影響。
5 半俯臥位護理
在上述幾種方法之外,專員護理人員可以選用半俯臥位護理方法來緩解患者的痙攣狀況,我們將患者的側身伏臥與長形枕頭之上,肩關節(jié)向前屈,肘關節(jié)及腕關節(jié)同時微曲,保持踝關節(jié)中立位。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及時調整患者體位,這樣能夠有效的緩解腦卒中患者機體痙的情況。
用上述方法護理,一個月后,評定患者的進行療效,建議采用運動功能積分法對患者肢體的運動能力評定。
腦卒中疾病患者由于發(fā)病急,如果治療不及時的話,易致殘甚至死亡,衛(wèi)生部統(tǒng)計,每年我國新發(fā)腦卒中的患者高達145萬例。
腦卒中患者病情的發(fā)展非常迅速,怎樣保證患者健康迅速地恢復,是專員護理人員首要注意的問題,為了能保證患者護理質量,護士應轉變自身護理觀念,明確自身職責,能夠不斷提高護理水平,最終實現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通過幫助腦卒中患者擺放出正確臥位,讓患者能更舒適的臥床休息,既有效的提高患者舒適度,增加患者對正規(guī)治療方法的依從性,給患者康復打下堅實基礎,提高護理的效果,還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