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軍
農村土地流轉是對土地的使用權進行流轉,也就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利的個人將使用權利出租或者轉讓給他人,這是使用權的轉讓與承包權的保留。農村土地流轉對于農村的經濟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對提升農村經濟發(fā)展速度意義重大。因此,本文在分析現階段農村地流轉現狀基礎上,對農村土地流轉對經濟產生的影響進行了重點分析,以供參考。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農村各項制度不斷完善,經濟建設速度逐漸提升,農村發(fā)展備受關注。農村土地流轉是關系農業(yè)農村發(fā)展的重大問題,有效地處理好農村土地流轉的問題,對推進農業(yè)規(guī)范化建設與農村現代化建設作用重大。也可以說,只有解決好了農村土地流轉問題,才能夠使農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好,農村的建設越來越美,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
一、農村土地流轉的現狀
在農村土地流轉三權分置的背景下,土地所有權、經營權與承包權進行了分離,土地流轉是在保留農民自身擁有的土地經營權的基礎上,將土地的使用權出租或者轉讓給他人或者組織,以此來實現農村土地的最大化利用。
(一)土地流轉形式的多樣化。我國現階段的農村土地流轉類型是非常多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農村土地流轉還會出現很多新的形式,比如土地的出租、交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在多樣化的土地流轉方式當中股份合作方式是發(fā)展最快、潛力最大的一種流轉形式。在土地的流轉過程中,種植大戶首先要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土地承包,擴大自身的生產范圍,這是現階段農村土地流轉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方式。其次,代替耕種的方式。這種流轉方式是指農戶支付費用,其他農戶為其代替耕種承包的土地,以此來實現雙贏。再次,合作流轉。此種方式是成立農村合作社,合作社對本社內的所有會員服務和負責,提升農業(yè)生產效率。最后,經營權質押流轉。質押集體農村土地使用權進行資金的籌備,發(fā)展其他的事業(yè),資金充足后收回自己的農村土地經營權。
(二)農村土地流轉數量的不斷增加。我國農村的土地流轉是在2014年開始實施的,日后農村土地流轉數量不斷增加。在2018年國家出臺了關于農村土地流轉的相關意見,并推出了多種土地流轉方案,其中就包括了土地置換、入股、國有制流轉、私有制流轉以及多種所有制流轉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開展,加大了農村土地流轉的面積。
(三)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相對落后。首先,農村居民關于土地流轉的意識淡薄。農村居民文化程度較低,思想較為保守,對很多新思想接受能力是很受限制的,而農村自給自足的經濟方式所形成的小農經濟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到每一個農村居民的心里了,與現階段的我國經濟發(fā)展出現了極為不適用的現象。在農村很多人認為只要所種植的土地能夠維持生活和溫飽就好了,這種思想的長期以及廣泛地存在嚴重地抑制了土地流轉工作的開展,影響了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進程。同時,農村居民所獲得的農業(yè)生產能力多數為長輩所傳授的,他們自身接受新事物和知識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這就導致農村土地流轉改革面臨了很大的挑戰(zhàn),導致他們從心底里討厭去接受新鮮事物,也不愿意去發(fā)揮新鮮事物的作用。另外,在農村懂土地相關知識的專業(yè)人士較少,也不愿意去學習相關知識,不愿意浪費時間和精力去鉆研土地耕作技術,所以對土地流轉制度以及政策的了解少之甚少,而很多思想傳統(tǒng)封建的農民從根本上拒絕土地流轉,嚴重地影響了土地流轉進程的推進。
其次,關于土地流轉的指導缺乏科學性。土地流轉主要是針對農村土地進行的,農民是主體,政府是宏觀調控者,在其中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當前農村土地流轉問題來看政府并沒有很好地發(fā)揮指導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新農村發(fā)展的進程。在現階段的農村土地流轉中政府管理人員并沒有意識到科學引導的作用,沒有處理好政府與農民之間的關系、政府與農村之間的關系,導致農民在土地流轉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出現了排斥農民意見,挫傷農民積極影響,僅依靠政府官員指揮的消極現象,導致農村土地流轉規(guī)劃喪失了實際意義。
二、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村經濟發(fā)展的作用
(一)有利于緩解農村土地棄耕撂荒的現象
土地流轉其目的在于提升土地的使用率和利用價值,而直接的表現就是能夠緩解農村土地被棄耕和撂荒的現象,減少土地的荒廢面積。隨著城市化發(fā)展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勞動力資源削減速度上升,很多土地荒廢無人耕種,而實施土地流轉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現象。同時,新農村的建設與發(fā)展,使得農村的各項活動都向著城鎮(zhèn)化的方面邁進,這對于農村生產來說影響是非常大的,加大了居民的居住用地與耕地之間的矛盾,使荒廢的土地增多。因此,農村土地流轉活動的應用在解決土地荒廢問題的基礎上,緩解了農村土地資源的各項矛盾,對促進農村經濟的有序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提升農民的經濟收入水平
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開展最終的歸宿在于提升農民的經濟水平,增加農民的收入。在以往的農業(yè)生產形態(tài)下,農村所獲收益是非常小的,利用自身承包地致富是非常困難的,導致農民整體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有限。而受土地資源的束縛,農村居民生產積極性較低,收入較少。但是農村土地流轉活動的開展,解放了勞動者的思想,促使很多勞動者外出打工掙錢,剩余勞動力則可以依靠承包土地來增加經濟收入,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水平。簡言之,農村土地流轉的實施,能夠轉移農村剩余的勞動力,促進農業(yè)規(guī)?;匕l(fā)展,促進農作物產業(yè)化經營,以此來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
(三)有利于土地資源的優(yōu)化
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開展有利于促進農村土地與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緩解農村土地被荒廢的現象。目前,農村土地耕種的農作物一般是玉米、小麥、水稻等,這些農作物是無法給農民帶來高效的經濟收入的,但是對土地資源進行流轉,可以擴大土地的耕作面積,用于發(fā)展其他的產業(yè)?,F階段很多農村實施了“一村一品”的發(fā)展計劃,不僅對土地資源進行了整合,也充分地利用了土地資源的優(yōu)勢,促進了農村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升。
總之,農村土地流轉的實施,解決了農村耕地荒廢的問題,緩解了農村的人與地的矛盾,優(yōu)化了農村的土地資源配置,促進了農村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升級,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提升了農村的經濟發(fā)展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實施,對緩解農村土地荒廢問題,優(yōu)化土地資源,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加的農民收入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開展,有利于促進農村產業(yè)規(guī)?;陌l(fā)展,優(yōu)化農村產業(yè)結構,促進農村產業(yè)結構的順利升級,提升農村的經濟發(fā)展效益,推動農村土地使用權的市場化。因此,在農村土地流轉的實施過程中,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統(tǒng)籌兼顧,協(xié)調各方,促進農村土地流轉能夠全面、深入地落實下去,高效地發(fā)揮農村土地流轉的積極作用。(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市諸往鎮(zhèn)財政經管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