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媛丹 李昊 ●王淏 田侯馳
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國慶70周年閱兵活動必將舉世矚目,屆時,全世界將再睹中國人民解放軍受閱隊伍整齊劃一的步伐、排山倒海的氣勢、巨龍凌空的雄姿。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環(huán)球時報》記者近日走進閱兵集訓點,近距離感受受閱官兵榮譽背后的汗水。
民兵方隊:從普通青年化身戰(zhàn)士
夏末秋初是北京最好的季節(jié),在空闊的訓練場上,陸軍的綠、海軍的白、空軍的藍,一列列一隊隊在此起彼伏的口令聲中做著不同的動作。遠看過去是一排排被汗水浸濕的背影,近看是汗滴緩緩滾落的黝黑臉龐。
《環(huán)球時報》記者在訓練場上看到今年受閱的民兵閱兵方隊時特別震撼,在不長的時間內,她們從普通社會青年化身動作一致、氣勢昂揚的女戰(zhàn)士。這些頭戴白色貝雷帽、身穿淡藍色軍裝、腳蹬白色馬靴、手持微型沖鋒槍的女民兵方隊隊員,全部由北京市在編女民兵遴選抽組而成。據民兵方隊政委史連雪介紹,隊員平均年齡26歲,平均身高1.7米,全部來自北京朝陽區(qū)的政府機關、學校、醫(yī)院和企業(yè)。其中有34名隊員參加過2009年國慶閱兵,還有81名“媽媽隊員”。方隊長朱德友介紹說,事實證明,所有民兵女隊員的進步都很快。在訓練初期,為提高體能,每天下午女隊員都要進行一個小時的體力訓練。從最初的單兵訓練開始,著重練好軍姿、齊步、握槍、敬禮、步伐變換和正步動作;然后再到排面訓練,主要進行單排面整齊、方向變換以及閱兵式、分列式和敬禮、答詞訓練;最后是方隊合成訓練,主要進行方隊整齊等,達到方隊軍容嚴整,“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
為什么女民兵選拔全部來自朝陽區(qū)?史連雪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朝陽區(qū)的民兵方隊受閱有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tǒng),已經相繼參加過三次國慶閱兵,分別是1984年35周年、1999年50周年、2009年60周年國慶閱兵式?!?/p>
聯(lián)合軍樂團“在五線譜上踢正步”
國慶節(jié)當天,在天安門廣場上將有一支上千人的受閱部隊,他們的戰(zhàn)位從頭到尾都不發(fā)生變化,也是唯一一支從頭到尾參與受閱,持續(xù)站立、演奏四個小時的部隊,這就是聯(lián)合軍樂團。
聯(lián)合軍樂團團長兼總指揮張海峰今年是第五次參加閱兵任務,他認為,“軍樂團是在五線譜上踢正步”,這是因為軍樂團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嚴格、準確的節(jié)拍器下面演奏的,分秒不差。
1984年,不到16歲的張海峰首次參加國慶閱兵,當時他站在軍樂團的第三排?,F(xiàn)在作為總指揮,張海峰站在整個團隊的最前方,指揮起來行云流水、揮灑自如。
張海峰介紹說,此次演奏任務包括閱兵和群眾游行兩個部分,這是從開國大典至今歷次閱兵以來演奏曲目最多的一次。為了此次閱兵儀式上的閱兵曲目能有新意,在籌備階段張海峰就組織創(chuàng)作室作曲家對閱兵曲目進行大范圍創(chuàng)編。他表示,“閱兵演奏分為儀式、閱兵、分列式三部分,除保留經典閱兵曲目之外,還有部分為此次閱兵量身打造的全新作品?!?/p>
此外,為了增加慶典的儀式感,此次閱兵式增加了號角音樂的比例。在國家重大典禮之際,都是借用音樂作為重大切割點,號角音樂將在今年閱兵式上扮演重要角色。
根據介紹,以前閱兵式中也有女演奏員,但此次是歷次閱兵女演奏員最多的一次。▲
裝備方隊控制動作毫厘不差
在國慶閱兵式上,裝備方隊歷來是最被關注、最讓民眾自豪和驕傲的組成部分。此次裝備方隊的受閱裝備全部為國產現(xiàn)役裝備,不少裝備是首次亮相,參與武器裝備規(guī)模、類型皆有所突破,不過具體有哪些裝備亮相,要等到國慶節(jié)當天的閱兵式上才會揭開神秘面紗。
此次閱兵裝備方隊全體參閱官兵在訓練中作風頑強、要求嚴格,將訓練標準全面量化,達到人員動作整齊,裝備毫厘不差,分秒不誤。此次訓練中有許多創(chuàng)新和科學訓練方法,比如用測距儀器將駕駛偏差控制在0.1米,時間誤差控制在0.01秒。
在裝備方隊最前面,將有整齊列陣的旗手高擎戰(zhàn)旗在戰(zhàn)車上通過天安門廣場。這是此次裝備方隊的創(chuàng)新和亮點,體現(xiàn)了人民軍隊全體將士繼承革命前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閱兵集訓點里,《環(huán)球時報》記者看到飄揚的紅色旗幟,都是聞名遐邇的功勛部隊。“黃崖洞勇士連”的旗手徐志輝表示,這不僅僅是一面旗幟,還是巨大的責任和榮譽。▲
維和部隊方隊:宣示中國的大國擔當
在今年的國慶閱兵中,將首次設立維和部隊方隊。維和部隊方隊將軍領隊徐有澤少將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在閱兵隊伍中出現(xiàn)維和部隊方隊,是向全世界宣示中國的大國擔當。
與儀仗方隊臨近的一支隊伍,遠遠地就看見他們頭戴的藍色貝雷帽,幾乎不用介紹,記者立刻認出這是中國“藍盔”,維和部隊方隊。
查閱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維和部隊方隊是中國閱兵史上首次以海外維和力量為主組建的方隊。而維和部隊方隊出現(xiàn)在國慶70周年閱兵隊伍中的原因也是顯然的。中國是聯(lián)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兵力最多的國家,是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
與其他部隊著裝不同,維和部隊訓練著裝非常有“國際范兒”,除了維和部隊統(tǒng)一標志——藍色貝雷帽之外,肩膀上有紅色的國旗,胸口處標有綠底黃色的英文名字以及職務。維和部隊方隊長王星的胸口標識是ColWangXing,他對記者介紹,參與方隊組建的部隊均多次赴海外執(zhí)行過維和任務,王星本人就兩次帶部隊執(zhí)行海外維和任務。1993年出生的盧存元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他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黎巴嫩執(zhí)行維和任務,當時他們主要承擔掃雷工作?!霸诒椴嘉幢乩椎耐恋厣希念^時刻都想著祖國的強大和安寧。當地居民看見我們就說,中國帶去了和平”。
方隊中的宋杰是第二次受閱。宋杰出生軍人
世家,他的太姥爺董成森曾參加過開國大典的受閱式。在2015年“9·3”抗戰(zhàn)勝利閱兵式上,祖孫兩人在天安門廣場同時受閱。當時,董老為抗戰(zhàn)老兵英模代表,而宋杰則在百團大戰(zhàn)“白刃格斗英雄連”英模方隊中闊步走過天安門。今年宋杰再次參閱,太姥爺發(fā)視頻給宋杰說:“新中國成立時,都是騾馬拉著大炮,現(xiàn)如今都是機械化甚至是信息化的裝備了,你們都趕上了好時候,要更加努力才行,要不怕犧牲,為國家和軍隊爭光。”
陸軍第81集團軍副軍長徐有澤少將是維和部隊方隊領隊將軍之一,他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際藍、中國紅、迷彩綠是我們維和部隊特有的標志。在閱兵隊伍中出現(xiàn)維和部隊方隊是向全世界宣示中國的大國擔當。這有力地詮釋了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更是中國軍隊參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55歲的徐有澤和年輕的隊員一起訓練,體重從142斤降至128斤。徐有澤表示,既然是領隊就得成為訓練標桿。為了成為標桿,徐有澤在訓練結束后還拉著教練員給自己“開小灶”,正步踢腿2公里,齊步行進再走3公里?!?/p>
集訓點里的“神秘武器”
當受閱部隊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成為世界聚光點時,他們背后還有另一個默默無聞的群體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那就是聯(lián)勤保障兵站的全體官兵。
為提高訓練質量,受閱隊員進行封閉集訓,但封閉并不意味著單調和貧乏。閱兵集訓點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銀行、超市、郵電局等一應俱全。在閱兵集訓點里兵站擔負被裝發(fā)放洗修、桶裝水加工、主副食品訂購配送、油料供應管理、醫(yī)療衛(wèi)生防疫、飲食安全監(jiān)管、運輸投送、軍事設施建設維護等任務,打造“一站式”基地化服務保障,最大程度方便受閱官兵訓練生活。
“這是聯(lián)勤保障部隊成立之后,首次擔負國慶閱兵保障任務。”兵站領導介紹說:“聯(lián)勤保障兵站是因這次國慶閱兵從聯(lián)勤保障部隊抽組建立的,承擔閱兵中的聯(lián)勤保障任務,是閱兵保障的主體力量。”
作為第一家進駐閱兵集訓點的單位,兵站迅速開展了生活基礎設施的建設,設立醫(yī)院、水站、加油站、理發(fā)室、食品供應、被裝修理等點位,醫(yī)院開通120急救電話24小時響應。記者在這里甚至看到了久違的縫紉機,縫紉師傅正在忙碌地為受閱官兵修補破了的衣服。另一邊鞋靴維修師傅正在為一名維和方隊的隊員修鞋,門口的取鞋處一排排整齊擺放著補好的軍靴。
縫紉師傅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主要是褲襠、褲腿、腋下等部位磨損嚴重,需要進行修補;還有很多衣服是需要從肥改瘦的,很多隊員參加訓練后不同程度的體重減少,下降十幾斤都是常事。
此外,醫(yī)院醫(yī)生、護士等其他后勤服務人員也都是受閱隊員堅實的后盾,他們?yōu)槭荛嗞犖闊o后顧之憂地完成訓練任務,一直在默默奉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