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鈺誠
“烽火戲諸侯”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周幽王為取悅美人,不惜三次假裝遇敵點燃烽火召集諸侯,最終也失了民心,天下大亂。我本認為這般愚蠢的故事不會再次發(fā)生。然而,隨著各種網絡媒體的出現(xiàn),“當代烽火”重新燃起,戲耍著各路“諸侯”。
如今,大大小小的新聞媒體興起,“獨家報道”“小道消息”比比皆是。它們往往有很強的娛樂性,而且更有一種“叛逆心理”。一條花邊新聞,其內容甚至會逆轉十幾次仍無法得知真正的結果,其真實性更是不得而知。對于將它們作為茶余飯后消遣的人,這種一波三折、趣味性高等特點恰好迎合了他們的口味——他們不追求真實與意義,那么這類新聞也未必是壞事。然而,對于多數(shù)關心這個社會的人來說,這些新聞無疑是一個壞掉的羅盤,逆轉往復,搖擺不定,引著社會走向恐慌與混亂。
此時此刻,我們很容易產生疑問:是事實不夠用了嗎?
什么是事實?我們所經歷的,以及世界上發(fā)生的一切均是事實。在古代,周王室未受侵略,這是事實??芍苡耐踔檬聦嵱诓活?,點燃烽火,戲弄諸侯,引發(fā)大亂。秦始皇時期,百姓長期受到壓迫,民間積怨已久,這也是事實,而嬴政視事實如兒戲,大興土木,魚肉子民,也落得秦朝二世而亡。近代以來,列強瘋狂侵略、瓜分中國同樣是事實,清政府不管不顧,擁護洋人,打壓反帝運動,最終也令封建帝制葬送在自己手里。
唐太宗曾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通過觀察這樣的歷史,我們很容易便會發(fā)現(xiàn),當今各種反轉的新聞輿論與周幽王的烽火其實無異,都是漠視事實的結果。更令人擔心的是,“當代烽火”已然形成一股潮流,戲弄著各位“諸侯”。
作為一個球迷,我自己便深有體會。有時候一個體育網站,便充斥著各種球員轉會的消息,有專家預測,也有名記情報。他們給出了不同答案,各個都據(jù)理力爭,可結果往往不如他們所愿。在引起一段時間的轟動后,不了了之,只剩下“諸侯”們的嘆息、驚訝……然而,造成這一切的終究是人們漠視了事實,丟失了理性。
這世界上真的缺少事實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事實被淹沒的根本原因之一,正是因為當代人在快節(jié)奏、數(shù)據(jù)爆炸的大潮流中失去了應有的耐心。每聽聞有大事發(fā)生,當代人便會不自覺地將耳朵探過去,目光打過去。利益至上的媒體自然也就有機可乘,他們明白造勢越大,圍觀者越多,利益也就更豐厚。因此,他們便點起一波又一波“烽火”,招來一批又一批的“諸侯”。當趕到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此時,人們才會意識到自己的沖動。當代人的不耐心、浮躁與過分好奇,不但造就了媒體界的“惡性循環(huán)”,也蒙蔽了自己的雙眼,讓事實多繞了幾道彎,蓋上了一層灰。
人們熱愛真理,追求事實本該是好事,可是當代人們快節(jié)奏生活下思維的“慣性”,讓事實的“真金白銀”變成了“當代烽火”,其濃煙在社會上橫行。報紙說、電視說、網絡說……我們要讓這煙霧散去,重見陽光,就必須使我們的思維慢下來,暫時脫離網絡這輛“高速列車”。有人說過:“時間是最好的解藥?!蔽ㄓ姓业脚月湟丫玫哪托?,給事實一點時間,播撒種子而不揠苗助長,我們才有可能明了地看見事實開出繁盛的花朵。
社會總在進步,現(xiàn)在的我們不能重蹈覆轍,讓“當代烽火”繼續(xù)戲耍我們。我們唯有重拾耐心與理性,將時間還給事實,用理性審度時勢,讓“當代烽火”熄滅,讓事實之花綻放在沃土上。
評委在線
太陽底下,并無新事
看到題目,不禁莞爾:聰明的作者?!皩<艺f”“親友說”“網絡說”確如“烽火”,而每一個觀眾都是“諸侯”,被一次次戲弄,最后,當真的烽火點燃,卻沒有人再相信了,或者說,沒有人再敢信誓旦旦評論了——誰敢保證那“烽火”背后的故事是事實呢?可見,太陽底下,確實并無新事。我們看到的各類“鬧劇”,其實在歷史長河中都曾上演過,只是換了一種形式而已。作者的立意恰當、簡單,論據(jù)令人信服,能自圓其說,更關鍵是,讓我們思考,令我們懷想。這大約就是文章成功的一個標志了吧!
(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