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占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的導語就像唱戲的開臺鑼鼓,未開場先叫座兒,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成功的語文教學離不開學生的興趣愛好。只有學生傾心于此,才會積極主動地樂于受教,也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一、知識型激趣法
運用新穎的古詩、名言、警句、俗語、俚語等作為開場白,讓學生徜徉在文學知識的海洋里,享受最具語文味的課堂。
二、由圖導入
蘇教版語文課本在扉頁上配了許多彩圖,這些圖片都是編者精選的,又是大家需要學習的人物和景物??磮D學習不僅易學易記,還能讓學生從舊知識或經(jīng)驗中潛移默化地學習新知識。如教《論語》時,當看到孔子的畫像時,學生就被中國的古文化吸引,被孔子的儒雅所折服。
三、故事導入
故事這一文學形式生動有趣,對剛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尤其具有吸引力。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需要,選讀或編說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的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如教九年級《胡蘭河傳》(節(jié)選)時,教師可先講蕭紅曲折悲慘的人生經(jīng)歷,再回過來讀文章,學生對文章和生活會有更深的感悟,會自發(fā)地從文中汲取養(yǎng)料,從而珍愛生命、熱愛生活。
四、兒歌或謎語導入
兒歌或謎語內容簡單,有的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為學生們喜聞樂見。因此,用兒歌或謎語可以為新課注入活力,會讓學習課堂精彩異常。如教《棗核》時,可以播放兒歌《一個棗核大不大》:一個棗核大不大?一間屋子盛不下,一個棗核小不小,一間屋子盛不了。兒歌讓學生浮想聯(lián)翩,同時,問號在孩子們的腦海中掀起小小的浪花:大不大?一間屋子盛不下,小不?。恳婚g屋子盛不了——更大了,棗核小之又小,為什么會一間屋子盛不下呢?夸張的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文中蕭乾先生帶給我們的《棗核》又是如何的別樣?看看文中的棗核到底大不大,這時同學們會認真品讀文章,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演示法導入
這種方法以演示、操作玩具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產生了解演示現(xiàn)象及原因的強烈愿望,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如在作文教學中,寫作文《生命中的大石塊》,我們就可以取大燒杯、水、大石塊、小石塊、沙子、細土,問學生先放哪種材料能使燒杯的容積最大,學生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然后實驗證明,先放大石塊燒杯所放東西最多,進而引出“生命中的大石塊”。這樣學生可見可感、情緒高漲、有感而發(fā),寫出來的作文才具有真情實感,才有說服力。
除上述方法之外,還可以用唱歌、多媒體電教化等形式選取學生的興奮點去導入教學內容。實踐證明,這些富于變化的導入形式,給學生營造了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思路開闊,思維敏捷有力、有針對性,從而大大增強了學習效果。當然,趣味導入過程時間不宜過長,以兩分鐘左右為宜,導語要精練巧妙、準確有趣,既能造成懸念,又富有吸引力和藝術感染力。
總之,興趣導入能幫我們實現(xiàn)事半功倍的效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我們堅守在國語教學的陣地上,與學生共建興趣、熱愛文學,收獲生活的美與甜。
(作者單位:太原市萬柏林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