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非
日前,由中國、世界銀行和剛果(布)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對非投資論壇在剛成功舉行。近10位非方領導人和逾600位政府官員、企業(yè)家、專家學者與會,規(guī)格規(guī)模均超以往。與會者圍繞“加強合作,促進就業(yè)和經濟多元化”主題,就非洲發(fā)展把脈問診、暢所欲言,簽署多領域合作文件,取得豐碩成果,引發(fā)國際輿論和非洲國家廣泛關注。
此次論壇是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功召開、中非共建“一帶一路”方興未艾的大背景下舉行的,不僅是北京峰會成果落實的有力后續(xù)行動,而且為維持中非關系高位運行、繼續(xù)引領國際對非合作發(fā)揮著重要積極作用。
當前,非洲經濟形勢企穩(wěn)回升,政治安全趨穩(wěn)向好,崛起勢頭強勁,“非洲發(fā)展機遇論”深入人心。隨著近期自貿區(qū)和單一航空運輸市場啟動,非洲一體化進程加快,迎來了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越來越受到國際投資者的青睞。西方傳統(tǒng)大國和新興市場國家都在對非洲再認識、向非洲再出發(fā),歐非峰會、美非商業(yè)峰會、東京非洲發(fā)展國際會議、俄非峰會等對非合作平臺“你方唱罷我登場”,各方摩拳擦掌鞏固擴大非洲“朋友圈”。
在對非投資領域,中國作出了示范,樹立了標桿。中國在非企業(yè)約3100家,各類投資逾1100億美元,幫助和支持非方建設6600多公里鐵路、6000多公里公路、45座體育場、230多所學校、130多所醫(yī)院等,在絕大多數非洲國家實施了電信合作項目。中非合作領域之寬廣、成果之豐碩、成效之顯著為中非人民所津津樂道。僅蒙內鐵路一項工程就為肯尼亞創(chuàng)造5萬個就業(yè)崗位,更不用說走進非洲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無數中國民企的那些故事。
中國與世界銀行牽頭舉辦此次論壇,再次證明中國始終以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支持國際對非合作,鼓勵各方優(yōu)勢互補,形成促進非洲發(fā)展的合力。在本屆論壇上與會各方熱議PPP、BOT等合作模式,探討數字經濟、人力資源開發(fā)、智慧能源等領域合作,希望借此激發(fā)公私部門潛能與優(yōu)勢,破解非洲發(fā)展瓶頸,體現出對中非合作繼續(xù)向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熱切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論壇上西方媒體的所謂“債務陷阱論”并沒有成為話題。據了解,不久前召開的東京非洲發(fā)展國際會議橫濱峰會上,日本企圖在會議成果文件中塞入“債務透明度、可持續(xù)”等內容,將發(fā)達國家標準強加于非洲,因涉及非洲國家主權、影響對非投資而遭到非方一致強烈反對,日方圖謀未能得逞。估計這一幕也讓西方國家對炒作非洲債務問題有所忌憚,知難而退。
事實上,投資和借貸正如一個硬幣的兩面。西方炒作非洲債務問題,是在為他們不能或不愿對非投資尋找借口,也是在為中非合作制造障礙。
對非洲國家而言,借貸是為了彌補自身資金不足,也是發(fā)展的必經階段,而不借貸則將喪失發(fā)展良機。事實上,非洲領導人多次提及,如果不為發(fā)展尋求必要資金,怎么實現經濟繁榮?
然而,一段時間以來,一些西方國家把火力瞄準中國,刻意把“非洲債務危機”的帽子扣在中國頭上,認為中國借貸加重非洲債務負擔。但仔細琢磨,“非洲債務危機”“中國債務陷阱論”等論調本身就是偽命題,既不符合事實,在非洲也沒有市場。
其一,非洲債務危機是被人為夸大的。布魯金斯學會報告認為,非洲總體債務水平相對較低,平均負債率僅為50%左右。放眼全球,發(fā)達國家債務水平高達226%,新興市場國家為168%,過度炒作非洲債務顯然別有用心。目前非洲每年還債額占GDP約12%,根本沒有陷入無法還貸的危機。僅憑非洲債務增加就斷定非洲陷入“債務危機”是危言聳聽。
其二,中國并非非洲主要債權方。非洲目前最大債權方來自多邊機構。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7年非洲外債構成比例中,多邊機構債務占51%。非洲開發(fā)銀行前行長、經濟學家卡貝魯卡更是直言,“由22個西方國家組成的巴黎俱樂部才是非洲最大債主”。反觀非洲對華債務,相當比例是優(yōu)惠貸款,貸款條件遠比多邊機構優(yōu)惠。一些國家出現債務問題時,中國不吝伸出援手。據了解,中國政府已通過友好協商同有關非洲國家就雙邊債務作出妥善安排,助力其度過暫時困難。
其三,解決債務問題的關鍵在于確保項目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布魯金斯學會報告指出,中國向來重視投資項目的效益和可持續(xù)發(fā)展。2012年至2016年間中國對非貸款滿足非洲15%的基建需求,遠高于多邊發(fā)展銀行機構的3%。同時中國金融機構嚴格按市場原則運作,內有審批、外有監(jiān)管,貸款產生壞賬將受到問責,對非投融資主要流向基建和生產性領域,旨在增強非方“造血”功能。而非洲傳統(tǒng)國際合作伙伴在非洲需要資金時卻表現得相當吝嗇,更談不上效益。
其四,所謂“中國債務陷阱論”在非洲沒有市場,多次遭到批駁。納米比亞總統(tǒng)根哥布說過,有人稱中國貸款將使納米比亞掉入“債務陷阱”,可中國貸款只占納米比亞全部債務的2.6%,且大多是無息貸款。貸款協議由雙方平等協商達成,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當前,中非合作成果遍布全非洲,合作好不好,非洲人民最有發(fā)言權。債務問題是非洲內政,涉及非方主權,如何評估解決,非洲最有發(fā)言權。
應該清楚地看到,在西方還掌控著國際輿論霸權情況下,債務問題好比是西方的“燈下黑”,與其說是“債務陷阱,不如說是“博弈陷阱”“輿論陷阱”。此次對非投資論壇雖未炒作非洲債務問題,但中非雙方仍須保持警惕,攜手合作,嚴防不良用心之人利用其他渠道和平臺干擾破壞中非合作?!?/p>
(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