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是一部嚴肅的悲劇小說,它描繪了灰色知識分子方鴻漸在事業(yè)、愛情、家庭等方面的悲劇命運。錢鐘書在《管錐篇》里說到,“鴻漸,即一只鳥飛來飛去沒個著落。”“鴻漸”暗示了主人公的命運,“方”姓應該也是作者精挑細選過的,小說的題目是《圍城》,圍城正是四四方方的。
方鴻漸確確實實是一個懦弱無能的人,他在愛情與婚姻上優(yōu)柔寡斷,在事業(yè)上被動、缺少進取心。在他的身上,處處透露著一種慵懶虛浮、得過且過的傳統(tǒng)文化的惰性。方鴻漸是出國留洋回來的知識分子,接受過新式教育,在他的身上同時存在著東西方兩種文化,作者也通過方鴻漸的圍城人生來展示出一種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得失與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在事業(yè)上,方鴻漸處于不斷進進出出圍城的過程中。擺脫國外生活后,方鴻漸隨即又回到國內(nèi)。為了應對老岳父,他作假買了學位證書,老丈人在報紙上的大肆宣揚給了他巨大的精神負擔。因一時找不到工作,方鴻漸便在老丈人開的點金銀行茍且度日,心思卻放在了愛情上,最終因品行問題被“趕”出來,跟隨趙辛楣去了三閭大學。盡管方鴻漸滿懷期待與優(yōu)越感,但在這兒卻只能當個副教授?!叭偂比∽郧叭偞蠓颉狈Q號,象征著一種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內(nèi)憂外患的社會環(huán)境,當時的三閭大學乃至整個教育界也是這種風氣。方鴻漸學不會韓學愈的厚顏無恥,也學不會趙辛楣的豁達機智,他更不想像李梅亭和顧爾謙那般一味巴結上司。因而他得不到上司的歡心,也得不到同事的尊重,最后落下被解雇的下場。離開三閭大學后,方鴻漸又回到上海,失業(yè)后又準備到重慶發(fā)展,小說到這里戛然而止,但他的命運肯定是可以預料到的不如意。方鴻漸常常自命不凡,但結果總是不盡人意。方鴻漸身上也有著知識分子的氣節(jié),他每次失敗后都是主動離開的,并非死皮賴臉地祈求別人的施舍。他的身上也有著一種不斷挑戰(zhàn)、不斷挖掘自我價值的精神。他的內(nèi)心極其想沖破圍城,但又會很快陷入另一個圍城中,這也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的無奈性與人生存的困境。
在愛情和婚姻上,方鴻漸也處于進進出出圍城的過程中。在回國的船上,他對鮑小姐一見傾心。這段愛情隨著下船也消失了。對于蘇文紈,他既因內(nèi)心寂寞、好面子而享受這種狀態(tài),又因其霸道、太有主見而想擺脫這個困境。結束與蘇文紈的關系后,他又對唐曉芙展開攻勢,最終也因誤會而結束。隨后,他又一步步掉進孫柔嘉的圈套中,稀里糊涂地和她結了婚,一直過著不幸福的生活。對于蘇鴻漸而言,一個個女人也是他的圍城,無論和誰在一起,他都不會幸福滿足。他自己也說過,“狗為著求水里的骨頭的影子,喪失了到嘴的骨頭!跟愛人如愿以償結了婚,恐怕那時肉骨頭下肚,倒要對這水悵惜這不可見的影子了?!?/p>
人生處處都是圍城,城外的人總想沖進去,城里的人又總想沖出來。但誰都不會打破圍城的界限,因為當你踏出這座圍城的時候,也意味著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圍城之中。方鴻漸是一個裝在套子里的人,他無法克服自身性格的軟弱之處,致使他的人生充滿了悲劇性。他是正直勇敢與懦弱無能的結合,但軟弱終究占了大多數(shù),因而他的一生只能在一座又一座的圍城中掙扎,最終擺脫不了沉淪的命運。
作者簡介:
安茁(1996-),女,漢族,陜西渭南人,西北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