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生 賀晶
摘 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政府對各地區(qū)農業(yè)產業(yè)的扶持力度不斷增強,促使各地區(qū)的農業(yè)產業(yè)經濟發(fā)展迅速,巨菌草的有效利用也受到各界關注。為充分挖掘巨菌草的利用價值,本文結合地區(qū)實際情況及巨菌草的生長特性,在陜西省延長縣的鄭莊鎮(zhèn)、安溝鎮(zhèn)、交口鎮(zhèn)及羅子山鎮(zhèn)四鎮(zhèn)內六村劃分試驗田,設置灌溉次數為分別1、2、3四個次數梯度,一個對照,共6個處理。進行了巨菌草灌溉次數與產量的關系的調查,結果表明巨菌草產量與各鎮(zhèn)的灌溉次數呈正相關關系,這為進一步探究巨菌草在延長縣的栽培技術提供了參考依據。
關鍵詞 巨菌草;灌溉次數;產量;適宜性
巨菌草是一種多年生的直立叢生型植物,具有植株高大、產量豐富、抗逆性強等特點,具有較強的分蘗能力,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根系發(fā)達[1],適宜在熱帶、亞熱帶、溫帶生長和人工栽培,在我國南方(江西)已經廣泛種植,是延長縣近三年引進的一種農業(yè)種植的外來物種。巨菌草可用于改善生態(tài)、制作畜牧業(yè)飼料、納米纖維素及生物質燃料,在發(fā)展養(yǎng)殖,蘑菇等菌類種植方面都有巨大的利用潛力。因此眾多學者對巨菌草進行了研究,其中大多是對其在喀斯特地區(qū)等的應用價值、不同生長高度養(yǎng)分測定及其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的研究,極少有對延長地區(qū)巨菌草種植的研究。因此,本文結合巨菌草在延長縣的栽種背景,做好育苗、栽植、田間管理、水肥管理、收割等各項工作,認真分析了巨菌草在延長縣的種植可行性,論證巨菌草在延長縣內部種植的灌溉情況與產量的關系,進一步探討巨菌草在延長縣種植的最優(yōu)灌溉次數?;诖私Y論,全面提升巨菌草的栽植水平,提高產量,促進地區(qū)農業(yè)種植業(yè)發(fā)展。
1 調查設計
1.1 試驗時間與地點
試驗地點位于陜西省延長縣的鄭莊鎮(zhèn)、安溝鎮(zhèn)、交口鎮(zhèn)及羅子山鎮(zhèn)四鎮(zhèn)內六村,試驗時間為2018年。延長縣屬于溫帶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冷暖天氣較為明顯,干濕變化較大;冬季氣候嚴寒,降水量較少;春季、夏季的降雨量較少,多有冰雹等天氣;秋季降溫明顯、晝夜溫差較大,降雨量較多。延長縣的年降雨量分布不均,降雨時間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份,年日照較為均衡,平均的年降雨量為564mm。巨菌草好高溫、喜肥水、不耐澇,宜選擇在土地深厚、向陽、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上種植,因此其在延長縣地區(qū)種植有良好的適宜性。
1.2 試驗處理設計及種植方法
我們在六村劃分試驗田,設置灌溉次數為分別1、2、3四個次數梯度,一個對照,共6個處理。采取在大棚內部提前育苗,在4月中旬將已經成熟的小苗移植到大田中的措施 [2]。
1.2.1 育苗及移栽
正式種植前,提前兩個月進行整地,清除地面的雜草,疏松土壤,保證種植溝之間的距離為70-80cm左右。確定種植溝的規(guī)格為15cm×20cm,并保證地面平整,起排水溝。
育苗時,在早春時節(jié)采用“集中育苗移栽”的方法,將巨菌草大面積栽植于同一大棚區(qū)域,且做好苗期管理,保證每畝的種植數量為1500-3000株,控制種植距離為30cm-50cm,在種莖腋芽上方覆蓋2cm-5cm的土壤。之后,施播少量的清水糞肥,促進草苗發(fā)育。此外,若需要進行扦插,可以選擇“草莖作為草種”,即將巨菌草的草莖砍下來,兩個小莖砍成一小段,且施足底肥,為巨菌草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充分滿足巨菌草在生長過程中對水肥的需求。
移栽時,待苗長高20-25cm時(20-30)天即可取苗移栽,并保證巨菌草移栽前后的種植方向一致,若大棚中的巨菌草秧苗朝上,則在移栽時要保證秧苗方向一致,避免出現移栽前后方向不一的情況,有效提高巨菌草的移栽成活率并做好移栽管理工作。以每畝田地中1000kg左右的有機肥,或者是50kg左右的磷肥作為底肥。移栽后需當天澆足定根水或者施少量的清糞肥,保證其生長環(huán)境的溫暖濕潤。
收割時,利用收割設備進行收割。收割之后,要注意土地管理工作,可以將根系保存與土壤內部,并利用保溫措施,如地膜覆蓋等,保證巨菌草種莖所在的土壤溫度始終保持在5℃左右,促使巨菌草的種莖安全越冬。
1.2.2 田間管理
需要及時進行補苗工作,在分蘗時期,當巨菌草的高度達到50cm時進行追肥,對巨菌草噴施尿素水溶液,保證每畝噴施量為20kg-30kg。定期清理大田中的雜草、松土,檢查土壤成分及水肥情況,對酸性土壤、粗砂質土壤、黏土、輕度鹽堿土壤及紅土壤進行施肥,調整土壤內部成分結構,保證田地肥力。在巨菌草的移栽成功一個月之后開始進行第一次松土,保證土壤層厚度與土壤成分豐富,促進巨菌草生長發(fā)育。
1.2.3 測定產量
收獲后,利用稱重法測定巨菌草產量。
1.3 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延長縣2018年巨菌草的種植灌溉次數與產量的統(tǒng)計表(表一)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在延長縣的各個鎮(zhèn)中,當年的巨菌草產量與各鎮(zhèn)的灌溉次數呈正相關關系,即灌溉次數越多,巨菌草的產量越豐富。這與眾多研究結果相符,可能是由于實施灌溉處理可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增加土壤緩沖性,改良土壤肥力并且使得植物用于蒸騰作用的葉片增加,生物量的積累速度加快。
2 討論和結論
本文研究了灌溉次數對巨菌草的產量的影響,旨在為改良種植巨菌草的土壤肥力,改進巨菌草種植技術提供科學依據。結果表明,巨菌草的產量隨著適當范圍的灌溉次數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得出,在延長縣地區(qū)適當增加巨菌草種植的灌溉次數是提高巨菌草的產量的有效措施,以此為依據可以更好的改進巨菌草栽培技術,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長條件,充分挖掘其潛在價值,為我縣農業(yè)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丁銘. 巨菌草與其他飼草的營養(yǎng)成分比較[J].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5,43(35):172-173.
[2]鄧振山,陳凱凱,李靜,劉顯春,張寶寶,張寶成.巨菌草根部促生菌的篩選及其促生效應[J].廣西植物:1-14[201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