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要】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廣泛應用,微課作為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應用的產物,受到了廣大學者的關注,相關的研究也不斷增多。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表現出較好的應用效果,但也存在著不足之處。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教學?信息技術微課的特點在于碎片化、數字化,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通常是用來講解某一個故事或知識點,主要是引導小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從而提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但是有很多教師在應用微課時,只是簡單的利用多媒體來觀看視頻、圖片,沒有注重微課的深層次應用,無法提高教學效率。
一、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微課主要是通過移動設備進行學習,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符合現代碎片化學習的需求,也適合現代學生的學習方式。微課的主要特點在于時間短,符合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特點,從而確定了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可操作性。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時間為40分鐘,而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最多不超過35分鐘,這是根據實踐研究總結的經驗。一般情況下,7~10歲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為20分鐘,而10~12歲兒童可以保持25分鐘,大于12歲的兒童可以維持30分鐘。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各種事物所分散,而微課視頻通常只有3~7分鐘,最長不會超過10分鐘,這種短時教學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加上近些年來移動設備的普及,多數小學生都擁有了自己的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科技在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的問題,網絡游戲以及各種視頻APP的出現給現代小學生的學習帶來了負面影響,與其嚴令禁止和放任自流,不如引導小學生利用這些設備來學習,這也為微課的開展提供有效途徑,實現網絡與教學的結合。微課的開展依賴于互聯網,只要有網絡,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進行學習,還可以直接下載微課視頻,即使在沒有網絡的環(huán)境中也可以進行學習。
二、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優(yōu)化微課教學內容
語文課程的教學是循序漸進的,簡單知識是復雜知識的基礎,學習是呈螺旋上升的過程,每個階段都包含了許多細小的目標。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都是由這些細小目標所組成的,不僅僅需要發(fā)揮語文教學的工具效應,更需要注重語文教學的人文屬性。微課是傳統(tǒng)教學的擴展途徑,但是不能取代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而是為了更好的學習做出貢獻。微課教學內容需要圍繞重點難點開展,例如標點符號的應用、修辭手法的解析、文章背景介紹等。教師需要從教學計劃出發(fā),通過對學生學習狀況的分析,把握學生薄弱的地方,從而設計出最佳的教學活動,不但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同時也有利于重點難點的吸收。微課往往是某一知識點的高度濃縮,在視頻內容中需要使用淺顯易懂的語言來闡述知識點,從而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能夠梳理知識點,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從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自主探究能力。
2.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微課觀看主體是小學生,而學習效率與小學生的參與性有密切的相關性,因此需要“以學生為中心”。需要根據小學生的需求,分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需要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甚至了解哪位學生不擅長寫作,哪位學生不擅長閱讀理解等。針對學生存在的困境,制定針對性的教學目標;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站在學生的角度上進行反思。如對于低年齡小學生來說,由于剛剛開始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的重要階段,在此過程中主要是掌握基礎知識,包括拼音、標點和句型等知識。對于該階段的學生,需要采取趣味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在快樂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最后在教學活動中,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雖然在微課制作的過程中沒有實際與學生開展互動,但是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穿插提問等方式,達到虛擬互動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習體驗。
3.開發(fā)微課平臺
目前網絡中的微課平臺雖然數量多,但質量層次不齊,且多為面向教師的微課視頻網站,這些導致學生在選擇上存在困難。因此教育部門需要建立一個非盈利性的小學語文微課平臺,為優(yōu)秀的微課教育資源提供分享的平臺。教育部門需要重視微課資源平臺建設的重要性,并增加教育投資力度。各部門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參與微課平臺建設。
微課是現代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常用教學方式,符合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因此需要重視微課教學內容的調整,關注微課的應用效率,并加強微課分享平臺的建設,從而提高微課應用的效率與效果,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實現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唐克祥.基于微課的小學語文“翻轉課堂”初探[J].中國電化教育,2015,(Z1):188.
[2]彭耀武.讓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發(fā)光[J].中國電化教育,2016,(Z1):159.
[3]葉和明.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學習,2015,(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