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曉蓉是個優(yōu)秀的女孩,中考的時候,完全憑自己的實力進了一所重點高中,滿懷憧憬地準備繼續(xù)創(chuàng)造美好的高中生活。然而,到了高中,曉蓉時常生病,后來還嚴重到無法上學,甚至每天都在家里睡覺,于是曉蓉的媽媽便緊急預(yù)約來訪了。
在咨詢室,曉蓉媽媽眉頭緊鎖,剛落座就用顫抖著的聲音開始了急切地訴說:
“孩子從小就很優(yōu)秀,也很要強,凡事都追求完美。她還在幼兒園的時候就很出色,唱歌、表演無所不能。上小學后,她每次期末都能拿到獎狀,老師很喜歡她,孩子自己也非常開心。那時候的我,仿佛看到了她美好的未來。
“上初中后,剛開始的時候可能不適應(yīng),曉蓉的情緒有一點起伏。不過很快,她更要強了,學習很努力,成績又變得優(yōu)異了起來,因此我的期望更高了,目標已經(jīng)不再本地的重點高中,而是全市的重點高中。這樣,孩子便把考取全市的重點學校當作目標,每天學習到特別晚。
“遺憾的是,她中考并沒有如愿考上市重點高中,無可奈何上了本地的學校。入學后,成績越來越糟糕,逐漸成為了全班最后一名。這時候,曉蓉開始變得不對勁了,她先是拼命努力,晚上學習到很晚,隨后情緒不穩(wěn)定,總是焦慮不安。再后來,便不愛去上學了,每天總是磨磨蹭蹭不起床。接下來,不是頭暈就是頭疼,后來干脆不去學校了。奇怪的是,醫(yī)生認為她并沒有器質(zhì)性病變,但這種狀態(tài)已經(jīng)差不多兩個月了,我真怕孩子堅持不下去了!”
我想了想,說:“這些日子,您過得很煎熬吧?”
她這時候淚水再也止不住了:“可不是嗎?兩個月來一直懸著心,說實話,都哭了好幾回了,真的有些絕望了!”
我為這位媽媽遞去水杯,說道:“孩子從小到大都很優(yōu)秀,一定習慣了鮮花和掌聲,習慣了優(yōu)越感。但是,到了重點高中,‘高手林立,忽然間優(yōu)勢不再了。同時,孩子中考目標原本定位市重點,最后進了區(qū)重點高中,她心里會怎么想?她認為自己是佼佼者,可自己的實際水平和區(qū)重點的同學沒什么差別,自然無法忍受。孩子沒有任何心理疾病,她目前只是新生活適應(yīng)期的自然反應(yīng),是過高的自我期望惹的禍。但這對她來說只是第一重心理沖擊,不算什么,麻煩的是孩子又遭受了第二重心理沖擊……”
“什么是第二重心理沖擊?”
“打個比方吧。比如媽媽帶著幾歲的小孩子,面臨一個陌生或者黑暗的情境,小孩子會很害怕,這只是第一重心理沖擊。小孩子必然本能地看身邊的媽媽。這時候,如果媽媽也驚恐惶惑,小孩子會更害怕……”我解釋說。
她接過話:“明白了。您是說,由于我的擔心害怕緊張焦慮,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更加擔心害怕緊張焦慮。這就是您說的第二重心理沖擊?”
我肯定地說:“可以這樣說,這個第二重心理沖擊,是讓孩子心理反應(yīng)越來越大的關(guān)鍵。原本,孩子不過是不適應(yīng)沒有鮮花和掌聲的生活,這種原初刺激沒什么大問題,也許不需要任何心理輔導(dǎo),只要假以時日,孩子就可以學會面對現(xiàn)實,逐漸適應(yīng)。但是,媽媽緊鎖的眉頭,愁苦的面容和無望的淚水,讓孩子感受到了強烈的負面信息,這個第二重心理沖擊對孩子會產(chǎn)生怎樣的心理影響?”
“是的,這些日子我真控制不住自己,孩子都看到了。您是說,我的這些表現(xiàn),讓孩子心態(tài)更糟糕了?”
我肯定說:“正是這樣,如果說不適應(yīng)的高中生活是原初刺激,那么,媽媽的不恰當?shù)倪^度反應(yīng),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后繼的再度刺激。這種再度刺激對孩子心理的不利影響會更為嚴重。”
曉蓉媽媽不無追悔地說:“是。孩子也說,她過去太順了,剛有點不順就無法忍受了。是我對孩子的問題反應(yīng)過度了,反而給孩子幫了倒忙,都怪我……”
接下來,我把話題引向深入,“現(xiàn)在的問題是,您為什么會有如此過度的反應(yīng)呢?”
曉蓉媽媽表情凝重了:“我也反思過。從小我就給孩子設(shè)計好了未來,帶她參加各種興趣班。這十來年,孩子也很努力一步步按照我的設(shè)計在成長。對孩子的未來我還有很多設(shè)想,考進市重點高中,上個好的大學,成為一個才女,將來也能出書……”
我重復(fù)說:“夢想孩子將來也能出書?”
“說起來都怪我,我就是一個完美主義的人,我也知道自己爭強好勝,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很早就出了書,孩子爸爸也出了一本書……”
我笑了:“所以,也期望孩子將來能出書,出本比父母更棒的書,做個比父母更有才氣的人,讓自己沒能實現(xiàn)的夢想在孩子身上變成現(xiàn)實?”
曉蓉媽媽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接過話:“媽媽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和近乎苛刻的培養(yǎng),應(yīng)該說對孩子成長有所幫助。但是,這樣做的另一面,就是讓孩子沒有學會以平常心面對一切,形成了完美主義傾向和過高的自我期望,從而導(dǎo)致了適應(yīng)性心理障礙。這原本不過是成長的煩惱,是可以學會逐漸適應(yīng)和面對的。但是,由于媽媽的過度反應(yīng),加重了孩子的心理壓力,讓孩子似乎面臨困境無所適從了。孩子不去上學、鬧病、嗜睡,這些表現(xiàn)都是一種鴕鳥策略,就是像鴕鳥遇到困境把頭埋進沙堆一樣,是一種潛意識里自我保護的表現(xiàn)?!?h3>心理對策:我一定會從改變自己做起
曉蓉媽媽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了:“我明白了,現(xiàn)在我的行為已經(jīng)給孩子的成長幫了倒忙。不光是曉蓉,我也同樣很要強,總覺得這是愛孩子,其實卻害了她。我一定會從改變自己做起??晌以撛鯓痈淖兡兀课以撛鯓痈⒆诱f?”
我真誠地笑了:“其實,我現(xiàn)在就看到了您的改變:眉頭不再緊蹙,臉上有了笑容,話語多了幾分從容,一句話,您的心態(tài)有了幾分平和,所以,現(xiàn)在作為媽媽什么也不需要說……”
她接過話來:“您的意思是說,只要我不再過度反應(yīng),孩子心理就會得到調(diào)整?”我肯定地說:“正是這樣。孩子看到媽媽面容的平和,聽出媽媽話語中的安然,孩子的心理就會回歸到原始的自然反應(yīng),逐漸學會平和從容地面對這個現(xiàn)實。當然,在以后的日子里,媽媽還要修煉自己的平常心,來逐漸影響孩子,孩子就會真正成長起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