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盛產(chǎn)外交家,這些縱橫之士在已有的國力基礎(chǔ)上,利用聯(lián)合、排斥、危逼、利誘,或輔之以兵法不戰(zhàn)而勝,或以較少的損失獲得最大的收益。他們的智謀、思想、手段、策略在當(dāng)時的歷史背景下所創(chuàng)造的成就令人嘆為觀止,他們以布衣之身游說諸侯,以三寸之舌退百萬雄師,以縱橫之術(shù)解不測之?!?h3>?TOP5晏? 嬰
公元前556年,晏嬰任齊國國卿。他先侍奉齊靈公3年,竭力建樹新政,繼而輔佐齊莊公,很受重用。后因諫阻伐晉,齊莊公不聽,晏嬰遂辭官耕于海濱。后來齊莊公被殺,齊景公即位,晏嬰又被起用,長任相國。
晏嬰性機敏,善辭令。一次出使楚國,因他身材矮小,楚靈王欲加侮辱,就在大門旁另辟小門“迎接”。晏嬰拒不進入,并說:“出使狗國,方入狗門,今臣出使楚國,不應(yīng)從此門入。”迎賓者只好請其從大門而入。
晏嬰雖身為三朝宰相,但始終過著清貧的生活,穿粗衣,吃粗糧,居陋室,騎劣馬。齊景公給他新房,他拒絕搬遷;給他金銀裘皮、好車好馬,他堅辭不受;齊景公賜女兒于他,他更是婉言謝絕。晏嬰拒賜成為千古美談,也許正是如此高尚的品格才使司馬遷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假如晏子還活著,我就是為他執(zhí)鞭駕馬也是心向往之??!”
范雎至秦,上書秦昭王得到召見。他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認為韓、魏與秦接壤,在地理上有“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是秦向外兼并發(fā)展的首要目標(biāo)。范雎即被拜為客卿,謀兵事,深得秦昭王信用。
范雎指出宣太后擅權(quán),“四貴”用事恐致“卒無秦王”之危。于是,秦昭王下令廢宣太后,逐穰侯、高陵君、華陽君、涇陽君于關(guān)外,并拜范雎為相,封于應(yīng)(今河南寶豐西南),號為應(yīng)侯。
范雎得志后為報舊怨,曾在各國使者前羞辱魏使須賈,之后又迫使魏齊出亡自盡。長平之戰(zhàn)時,范雎用反間計使趙以趙括代廉頗為將,秦將白起因而大破趙軍。長平之戰(zhàn)后,范雎聽信韓、趙的游說,因妒忌白起的軍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殺。秦圍邯鄲之役,范雎舉薦為將的鄭安平兵敗降趙,隨后他舉薦的河?xùn)|守王稽也因通諸侯之罪被誅。范雎失去秦昭王的寵信,不得不推舉蔡澤代替自己的位置。
公孫衍在秦為大良造,后居于魏。楚國使者陳軫過魏,獻計于公孫衍:“魏相田需約諸侯縱親,楚王疑而未信。如果你請于魏王,說你與燕趙之王有交情,多次有使者來邀請相見。魏王如答應(yīng)了你,給你車子,你也不必多要,有三十輛就可以了。你把車子陳列在庭中,公開宣稱要到燕國和趙國去?!惫珜O衍照辦了。燕趙之王派使者迎公孫衍到他們的國中,楚王聽說后大怒,以為田需欺負公孫衍,于是便不再聽田需的話了。齊國聽說公孫衍要到燕趙去,也派人以國事相托。于是,公孫衍行三國相事,擁有非常大的權(quán)力。
公孫衍主張合縱,張儀宣揚連橫,他們在政治上和私人關(guān)系上都是對手。
公元前322年,張儀相魏,公孫衍設(shè)法取得韓國當(dāng)權(quán)的支持,破壞了張儀聯(lián)合秦魏的策略。公元前319年,張儀被迫回秦,公孫衍代張儀為魏相。
蘇秦在第一次游說后不被重用,后得周書發(fā)奮研讀,以至于“頭懸梁,錐刺股”,在有所收獲后重新出游。蘇秦至秦不被用,正好遇見燕昭王廣招天下賢士,蘇秦入燕,深受燕昭王信任。
蘇秦認為,燕國欲報強齊之仇必須先向齊國表示屈服順從,將復(fù)仇的愿望掩飾,以贏得振興燕國所需的時間;其次,要鼓動齊國不斷進攻其他國家,以防止齊國攻燕,并消耗其國力。公元前285年,蘇秦到齊國挑撥齊趙關(guān)系,取得齊閔王的信任,任齊相。蘇秦使齊國群臣不和,百姓離心,之后又說服趙國聯(lián)合韓、魏、齊、楚、燕攻打秦國。六國達成聯(lián)合盟約,蘇秦為縱約長,并任六國相,趙王封他為武安君。此后十五年,秦軍不敢圖謀向函谷關(guān)內(nèi)進攻。
蘇秦為燕而仕齊,最后使齊亡而燕興,但他也為此付出了生命,最終被齊王車裂于市。
公元前329年,張儀由趙國入秦,憑借出眾的才智被秦惠王任為客卿,籌劃謀略攻伐之事。次年,秦國效仿三晉的官僚機構(gòu)開始設(shè)置相位,稱“相邦”或“相國”,張儀出任此職,自此開始了他的政治、外交和軍事生涯。張儀是秦國置相后的第一任相國,位居百官之首,參與軍政要務(wù)及外交活動。
張儀拜相后,積極為秦國謀劃。公元前311年,張儀前往楚、韓、齊、趙、燕進行游說,使得五國連橫事秦。同一年,張儀因功封得五邑,封號為武信君。張儀使用軍事和外交手段,使得秦國“東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這為秦國的霸業(yè)和將來的統(tǒng)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史記·張儀列傳》中說:“三晉多權(quán)變之士,夫言縱橫強秦者大抵皆三晉之人也。”無疑,張儀是其中最杰出的一個。孟子的弟子景春稱贊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