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的這個藍色星球——地球的表層是由許多板塊組成的。這些板塊以一種我們感受不到的速度在悄悄移動。而推著它們移動的,就是下面熱乎乎的巖漿(ji`ng)。
地球的內(nèi)部溫度非常高,高到可以把地表下的巖石熔(r5ng)化,熔化后的巖石就是巖漿。因為比周圍的巖石都輕,所以巖漿會慢慢地往上浮,逐漸靠近地表。一路上,它都在尋找著出口,那些板塊被拉開或者擠在一起的地方(往往就是火山形成的地方)就是它最好的選擇。當巖漿積攢(z2n)所有的力量從出口沖出,就是我們看到的火山噴發(fā)啦。所以,火山每次噴發(fā)的時候并沒有噴火,它噴出的只是遠遠看起來像一團火的巖漿。
有些火山在噴發(fā)時會發(fā)出砰的一聲巨響,而有的火山噴發(fā)時聲音不大,只看到巖漿慢慢地流出火山口。這是因為每座火山的“脾氣”不一樣嗎?
真的只有危害嗎?
如果巖漿像食用油一樣,流動性很好,地球內(nèi)部散發(fā)的熱量就變成了氣泡,從巖漿里跑了出來,那么,火山噴發(fā)時的力量就會減弱,巖漿只能緩慢地流出火山口。
但是,如果巖漿像花生醬,很黏(ni1n)稠(ch5u),那么,熱量氣泡就會被困在巖漿里。于是,熱量在巖漿里越積越多,火山一旦噴發(fā)就會非常用力,發(fā)出砰的巨響。
爆裂式的噴發(fā)會把巖漿噴到空氣中。巖漿一遇到冷空氣,就變成小顆?!鹕交摇;鹕交翌w粒雖然很小,但很尖銳,一旦被生物吸入呼吸道,就會危及生物的生命安全。
但火山灰也有好的一面,它能夠讓火山附近的土壤(r2ng)變得更肥沃(w7),幫助當?shù)鼐用瘾@得更好的收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