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永峰
【技法闡釋】
議論說理講究以理服人,要想取得理想的表達效果,必須讓文章語言更有氣勢、更有力度。 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大家不妨從用好五種句式入手。
〔例1〕離開了他(們),科學家們的許多奇思妙想就難以成為現(xiàn)實的產品,離開了他(們),我們每個家庭、每個人的生活都將會亂作一團——汽車壞了會沒人修,房子漏了會沒人補,衣服破了會買不到更合適的……
〔例2〕農民不敬業(yè),大家就沒有飯吃;工人不敬業(yè),產品質量就得不到保證;保潔員不敬業(yè),臟亂差現(xiàn)象就會頻頻出現(xiàn);公務員不敬業(yè),群眾辦事難的問題就會屢禁不止。
例1 選自高考佳作 《這一票,我想投給他》, 例2 選自高考佳作《敬業(yè)之花,灼灼其華》,例1 以排比句的形式來“作分析”“講道理”,例2 以排比句的形式來“擺事實”。排比句的運用,讓人覺得節(jié)奏感很強,有排山倒海般的氣勢和力度。
〔例3〕這組數(shù)據(jù)至少意味著有40%的同學在同學關系方面存在問題!不是嗎?因為同學沒有按照自己的意圖行事而惡語相向的為數(shù)不少吧?因為雞毛蒜皮小事而動輒對同學動粗動手的也大有人在吧?
〔例4〕如果人類的祖先不敢大膽撿起地上的石塊和樹枝,不敢靠近并想辦法保存下自然的火種,今天的蒼穹之下還會有滿目的繁榮與文明嗎?
例3 選自高考佳作 《仁者無敵》, 例4 選自高考佳作 《矢志創(chuàng)新,更具風采》,例3 針對試題所給材料中的一個問題提出反詰, 例4圍繞著一個假設推斷提出反詰。 反詰句的運用, 往往給人以咄咄逼人、不容置疑、勢大力沉的感覺,說服力自然大增。
〔例5〕為什么一番好心卻沒有換來一個好的結果?是壓根就不應該去愛,還是愛本身出了錯?
〔例6〕野生動物靠什么生存?獸性!獸性從何而來?本能!而捕食正是其最重要的本能之一。為什么不能給自然保護區(qū)里的野生動物喂食?因為人類的喂食行為會逐漸改變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慣和覓食方式,會使野生動物喪失掉覓食的能力,進而失去生存的能力,喪失“野生”的獸性。
例5 選自高考佳作 《愛要理智》,例6 選自高考佳作《真正的保護是尊重》,例5 是介于提出論題、亮出論點之間的一個過渡段; 例6是從“為什么”的角度所展開的論證。 設問句的運用,引人深思、啟發(fā)思考,在自問自答間增強了語言的思辨性。
〔例7〕愛崗敬業(yè),多么樸實的一個詞語,多么富有光彩的一個詞語。讓我們?yōu)榍f萬愛崗敬業(yè)者喝彩!
〔例8〕讓我們以他們?yōu)榘駱樱闹邢氲氖莿?chuàng)新,手上做的是創(chuàng)新,于無路處辟新路,于絕境中尋坦途,做前人未做過的事,創(chuàng)前人未開創(chuàng)的業(yè),奏響時代最強音,展示出弄潮兒的靚麗風采!
例7 選自高考佳作 《敬業(yè),是最樸素的風采》, 例8 選自高考佳作《矢志創(chuàng)新,更具風采》,二者都是文章的結尾段。 祈使句的運用,具有較強的導行意味,因為鼓動性強,氣勢和力度自然很大,讀后讓人有躍躍欲試之感。
〔例9〕雖說人們的認識水平有深有淺、有高有低,但不會不認同這樣一個觀點:敬業(yè),只有敬業(yè),才是最可寶貴的一種品質。
〔例10〕面對“36%的人認為一般、4%的人覺得不滿意”的同學關系現(xiàn)狀調查結果,沒有一個不感到驚訝,沒有一個不陷入沉思。
例9 選自高考佳作《敬業(yè)是一種寶貴的品質》,例10 選自高考佳作《說同學,話關系》,例9 中的“不會不認同”就是“應該認同”的意思,例10 中的“沒有一個不”更加強調了“概括一切”、“沒有例外”的意思。 雙重否定句的運用,既使句式富有變化,又使肯定的語氣更加堅定、更加強烈。
【名家示范】
“人文”的含義
李北陵
什么是“人文”?想必讀過書的人也未必能說得清。據(jù)報道,在紹興文理學院,作家梁曉聲用了6 堂課的時間講這兩個字的含義。不少學生覺得驚訝,“‘人文’?我懂啊。”“就一句話,以人為本?!绷簳月曇虼税l(fā)出一聲感嘆:除了“以人為本”,我們還能告訴別人些什么呢?
是啊,除了“以人為本”,我們還知道“人文”更豐富的內涵嗎?
為了解說“人文”,梁曉聲講了一個故事:一次在法國,他跟兩個老作家一同坐車去郊區(qū)。那天,刮著風,不時飄著雨滴,前邊有一輛旅行車,車上坐著兩個漂亮的法國女孩,不斷地從后窗看他們的車。前車車輪滾起的塵土撲向他們的車窗,加上雨滴,車窗被弄得很臟。他們的車想超過,但路很窄,他問司機:“能超嗎?”司機說:“在這樣的路上超車是不禮貌的?!闭f著,前面的車停了下來,下來一位先生,對他們的司機嘀咕了幾句,然后回到車上,把車靠邊,讓他們先過。梁曉聲問司機:“他剛才跟你說什么了?”司機回答,他說:“一路上,我們的車始終在前邊,這不公平!車上還有我的兩個女兒,我不能讓她們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梁曉聲說,就這句話,讓他羞愧了好幾天。
這讓我想起在澳大利亞的侄兒講過的另一個故事:周末,侄兒隨一位在澳大利亞土生土長的華人去悉尼周邊海域撈捕魚蝦。每撒一下網(wǎng),總有收獲,可每次網(wǎng)拉上來后,那位華人都要一番挑揀,將剩下的大部分蝦蟹扔回大海。我侄兒不解:好不容易打上來,為啥扔回去?那華人平靜地答道:“在澳大利亞,每個去海里撈魚蝦的公司都知道,只有符合國家法規(guī)規(guī)定尺寸的魚蝦才可以捕撈?!蔽抑秲旱溃骸斑h在公海,誰也不管你啊?”那華人淡淡一笑:“處久了你就知道,在澳大利亞,不是什么都非得要別人來提醒,來督促?!?/p>
兩則故事,大體上告訴了我們什么是“人文”。“人文”其實并不晦澀,在我看來,它的實質就是一種根植于內心的養(yǎng)成,一種無須他人提醒的自覺,一種以承認約束為前提的自由,一種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漢書·藝文志》(下文簡稱《漢志》)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綜合性圖書目錄,它對先秦、秦漢的學術思想進行了梳理總結,其“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之功不可泯滅。
“人文”在哪里?如梁曉聲所說,在高層面,它關乎這個國家的公平、正義;在樸素的層面,它就在我們的尋常生活里,就在我們人和人的關系中,就在我們人性的內涵中,就在我們心靈深處。又如臺灣作家龍應臺所言,它是一個人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他的整體氣質。
想想我們有多少時候不要別人提醒就知道檢點自己的作為,就能夠自覺地遵紀守法,恪守做人的本分,盡可能為別人著想、給他人幫助?
言及此,想起了那句名言:“文化可以立國?!蔽蚁耄瑸閲腋l(fā)達、社會更和諧,為我們自己更自在、更快樂,補經濟課、補科技課、補法律意識課,都不錯,但我們現(xiàn)在最需要補上的還是文化這一課、“人文”這一課。
(選自《讀者》)
【點 評】
這是一篇以闡述“人文”的含義為主要內容的文章, 在作者看來,人文的實質就是一種根植于內心的養(yǎng)成,一種無須他人提醒的自覺, 一種以承認約束為前提的自由,一種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為了增強文章的說服力,作者在增氣勢、強力度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什么是 ‘人文’”“‘人文’在哪里”等設問句,既問在恰當之處,又具有引人深思的力量;“除了‘以人為本’,我們還知道‘人文’更豐富的內涵嗎”“想想我們有多少時候不要別人提醒就知道檢點自己的作為, 就能夠自覺地遵紀守法,恪守做人的本分,盡可能為別人著想、給他人幫助”等反詰句,更是直抵我們心靈深處的痛點,把我們問得臉發(fā)燒、心發(fā)慌;而“為國家更發(fā)達、社會更和諧,為我們自己更自在、更快樂”以及“補經濟課、補科技課、補法律意識課”等,既是作者的建議,也體現(xiàn)著讀者馬上行動的迫切心情吧?
【佳作展示1】
熱血青年,為國為民——“紀念五四運動100 周年大會”觀后感
一考生
百年前的“五四”風雷,衰微的國運振起了進步青年救亡圖存的意志,激起了他們打破舊時代樊籠的夢想。愛國、進步、民主、科學,五四精神傳承百年,至今仍閃爍著熠熠生輝的時代價值。身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更應賡續(xù)五四精神,以已之熱血,創(chuàng)為國為民之榮光!
“國不國矣,家不家矣,民不民矣!”面對巴黎和會做出的將山東半島主權轉讓給日本的決定,面對列強對中國主權的虎視眈眈,中華民族已然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那時的青年們,在四萬萬國人間首先站了出來,以毫不妥協(xié)的魄力開展著反帝反封的斗爭。何葆仁、邵力子、傅斯年,青年人用熱血澆筑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脊梁。
觀看至此,我久久不能平靜。五四運動孕育出的進步精神,何嘗沒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呢?那是抗戰(zhàn)時期不畏艱險回國殺敵的海外留學生,是50 年代投身于中部山區(qū)建設的北航首批畢業(yè)生,是60 年代獻身于茫茫戈壁、助推“兩彈一星”的青年學者……在國家建設、民族復興的道路上,青年人以最卓越的膽識、最昂揚的斗志,貢獻著磅礴的力量。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終將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接力中實現(xiàn)。毛主席曾言:青年人就如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世界歸根結底是你們的。平均年齡不及30 歲的“悟空團隊”正譜寫航天事業(yè)新輝煌;高鐵建設的青年工程師團隊正奮力打造“中國速度”;港珠澳大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正展現(xiàn)大國工匠新風采……身為祖國未來建設者的我們,又有什么理由推脫呢?
觀看紀念大會后,我認為與其說它是對歷史的追憶與緬懷,不如說是對未來的展望與遙想。五四英烈余音猶在,當代青年使命長存,讓我們以“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秉持“一身報國有萬死”的魄力,篤定“為萬世開太平”的目標,以已之熱血,創(chuàng)為國為民之榮光!
來吧,青年們,讓我們以行動篤志,共向未來!
【點 評】
這是2019 年全國卷Ⅱ的一篇立意深刻、內容豐富、感情真摯、結構清晰的考場佳作,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文章的語言, 不但規(guī)范流暢、極富文采,而且有氣勢、有力度,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排比+反詰”句的運用可謂功不可沒,第四自然段中的 “又何嘗……又何嘗……”之問,既是在就事說理做判斷,更是在由果索因引思考;祈使句的運用也作用不小,最后兩段的兩個“讓”字句,既有總括全文之意,更是在強勢導行。
【佳作展示2】
請收回那樣的幫助
一考生
讀罷材料,我沉思良久。我不想對小海龜?shù)脑庥鲎龀鍪裁丛u價,也不想對老鷹的所作所為進行任何褒貶,我只想對“好心人”說一句話:請收回你那短暫而又可憐的幫助!
怎么?你說你比竇娥還要冤?你說你這是善心助人?那么請你看看“最后結果”吧:你能說小海龜們的悲慘遭遇與你的好心幫助沒有關系?你能否認你是在好心的掩蓋下做了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不要以為你的幫助總是會讓得到幫助的人變得非常開心,總是能夠讓得到幫助的人逃避一場場災難,知道嗎?正是你那短暫的盲目的沒有理性的幫助,不僅給得到幫助的小海龜們招來了一場更大的災難,還給它們帶來了莫大的痛苦。
所以,請收回那樣的幫助吧。在你還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給你所幫助的人以足夠的快樂和安全之前,請慎重考慮是否該出手幫助,不要把你那所謂的“正義的關心”去“奉獻”給其他人;在你還不了解所有情況之前,千萬不要把你的幫助看成是“催化劑”,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化學反應”都需要“催化劑”,即使是需要,也要貫穿整個反應的全過程,而不是半路“撤退”。
曾經聽說過這樣的兩個笑話——
某人看見大街上有一個警察正在追另一個人,于是就勇敢地沖上去,幫助警察抓住了那個人。他以為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好事,殊不知那是武警部隊的演習課目,他的幫助導致警方沒有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訓練任務。
某人在商場里看見一個女人正在努力地試圖甩開一個男人的手,于是就毫不猶豫地沖上去,不僅打了男人兩拳,還對女人說:“有我在,別怕?!彼詾樽约河忠淮我娏x勇為了,殊不知由于他的幫助,本來恩愛的小夫妻離婚了。
這顯然都是好心辦壞事的有力證明啊!如果你非要獻出你的愛心、你的幫助,請你一定要理智,一定要弄清楚緣由,一定要有始有終。否則,你的愛心,你的幫助,不僅會是誤打誤撞的,也起不到“催化劑”的作用。
怎么樣?現(xiàn)在你該認同我的觀點了吧?幫助別人也需要特別慎重!——你要讓得到你幫助的人真正得到快樂和安全,否則,你的幫助就可能是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請收回那樣的幫助。
【點 評】
這篇考場佳作的突出特點是語言表達有氣勢、有力度,因而使文章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考生以“請收回那樣的幫助”為題,且在文中反復提及, 雖有請求意味,但“(令其)收回”的態(tài)度十分肯定、果斷;“你能說……你能否認……”的反問直指對方軟肋,具有不容反駁的力量;由“在……之前”“一定要”等詞語構成的排比句,或使表達更縝密,使論證更嚴密,或將忠告之意表達得更準確、更堅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