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川
幾年前,流行歌曲《常回家看看》因為唱出了父母與子女間的那份親情,受到廣泛的喜愛。居然有教授聽出了“不和諧音符”——性別歧視,因為歌中唱道:“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爸爸張羅了一桌好飯。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边@位教授評述道:“在大家心目中,愛嘮叨的是女性,該受累的也是女性?!?/p>
其實是這位教授忘記了文言中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互文。所謂“互文”,也叫互辭,指把屬于一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里,理解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赌咎m詩》中的“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從來沒有人問過:“怎么將軍都死了,壯士都歸來了?”因為這是在說將軍和壯士身經百戰(zhàn),十年浴血,有的犧牲了,有的凱旋了。
“互文”不僅限于詩詞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散文中互文的名句,意思是“不以物喜物悲,不以己喜己悲”。還有排句互文,指在三個或三個以上句子中的詞語參互成文,合而見義,如杜牧《阿房宮賦》中的“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
成語中也有大量互文的形式,如求全責備、南來北往、引經據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