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野菜,如同一面鏡子,顯示著時下大眾生活的美好和富足。在品嘗大自然饋贈的菜肴時,更應該感受到這種平平淡淡日子的快樂,平平淡淡日子里健康與幸福的滿足與意義。
農(nóng)歷三月三,薺菜賽靈丹。
嚴冬剛過,清明前后,耐寒力和生命力極強的野薺菜,就已經(jīng)在大江南北的田埂、草地和溪頭邊露出了頭。閑不住的鄉(xiāng)下人這時候便會禁不住地挎上一個小籃子,下地采摘野薺菜了。
鄉(xiāng)下的孩子采摘野菜的能力是如今城里的孩子無法比擬的。也可能是出于天性,也可能是從小環(huán)境熏陶的緣故,哪些可以食用,哪些不能食用,他們從小就能分得清清楚楚。
野薺菜,又名地菜,俗稱百歲羹、清明菜(草)、護生草、凈腸草。作為食用野菜,最早在《詩經(jīng)》里就有“甘之如薺”之句,可見起碼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古人就知道薺菜味道之美了。我國北方和南方普遍有食用野生薺菜的習慣。薺菜性味甘平,可炒食、涼拌,做菜餡、菜羹,食用方法多樣,風味特殊,是初春最早可食的野菜,也是鄉(xiāng)下人的初春季節(jié)飯桌上的時令菜肴之一。
初春的野薺,葉綠鮮嫩、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它是野生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多長在田邊地角或濕潤的河邊溪頭。作為野生薺菜,它有著極強的生命力。一棵薺菜,從根部分蘗,可以分出三四個頭或者六七個頭來,每一個頭都有一根花莖從各自的菜心里挺出來,可以長到尺把高。每一根花莖又可以分出許許多多叉來,每一根叉都能開花。花莖是一邊開花一邊往上長,下面的結(jié)籽了,上面的正開著花?;毿?,白色,無味,也許有微弱的氣味,只是人聞不到罷了,否則不會有小蟲子在花間飛舞?;ㄗ褬O細小,色金黃,像煮熟了的鯽魚籽。
◎馨香一瓣 于保月
山東青島人,1982年11月參軍,2002年8月轉(zhuǎn)業(yè)到中國建設銀行總行。20年軍旅生活,歷任排長、宣傳股長、新聞干事、秘書群聯(lián)處干事、宣傳處副處長。轉(zhuǎn)業(yè)建設銀行15年,歷任總行辦公室新聞宣傳處副處長、處長、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公共關系與企業(yè)文化部副總經(jīng)理,黨委組織部副部長、人力資源部副總經(jīng)理。組織并參與建設銀行海外首家上市、成立60周年、CCB2020等重大活動國內(nèi)外宣傳工作。30多年的新聞宣傳經(jīng)歷,始終與文學夢攜手相伴,散文、報告文學、小說、雜文、詩歌等散見于《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解放軍報》、《光明日報》、《青年文摘》、《海內(nèi)與海外》、《金融時報》、《中國銀行業(yè)》、《中國金融家》、中國作家網(wǎng)、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鳳凰網(wǎng)等報刊網(wǎng)絡,出版?zhèn)€人作品集《綠色風》,作品被二個省中考語文試卷作為閱讀鑒賞試題。曾榮立三等功四次,二等功一次。
開春的田野上,野薺菜隨處可見。它那清新綠嫩的樣兒,在那還是干枯的野草叢中和荒蕪的田間地頭一眼就能發(fā)現(xiàn)它的身影。一叢叢、一簇簇,綠得像素雅的碧玉。尤其是清晨的時候,你走到它的跟前,那葉片上的水珠仿佛是會閃動的眼睛,向你發(fā)出了熱情的問候。特別令人感慨的是,在過去生活困難的年代,鄉(xiāng)下的人們,從心眼里感謝大自然的這種饋贈,正是有了野薺菜這樣的時令野菜,才讓人們度過了生活艱辛的日子。
如今的野薺菜,還是那么招人喜愛。從鄉(xiāng)下到城里,人們喜愛的程度與日俱增。薺菜的味道特別鮮美清香,這是因為它含有十一種氨基酸,營養(yǎng)非常豐富。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薺菜含有膽堿、乙酰膽堿、蕓香糖甙、蕓香甙、木犀草素,能治療多種疾病。民間常用薺菜羹治療高血壓、腸胃炎、腎炎、痢疾等癥。薺菜根白色,莖直立,單一或基部分枝。基生葉叢生,挨地,蓮座狀、葉羽狀分裂,不整齊,頂片特大,葉片有毛,葉耙有翼。莖生葉狹披針形或披針形,基部箭形,抱莖,邊緣有缺刻或鋸齒。開花時莖高二十到五十厘米,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花小,白色,兩性。萼片四個,長圓形,十字花冠。短角果扁平。呈倒三角形,含多數(shù)種子。薺菜的藥用價值很高,全株入藥,具有明目、清涼、解熱、利尿、治痢等藥效。說它賽靈丹,可能就與這些本身的特性有直接的關系吧。
永遠也忘不了小時候在家鄉(xiāng)采野薺菜的情景。因為是小孩子,只能跟在大人的身后,一蹦一跳地去采野薺菜。胡同里的劉奶奶當年還是一雙金蓮小腳,但身子骨既硬朗又健康。每當春天天氣好的時候,就會領著胡同里的一群小孩子去野外采薺菜。
劉奶奶是個責任心強的老人,領著一大群孩子在野外,總是不停地招呼著這個別在坡陡的地方,那個別在河水里濕了衣裳。一會兒,這個跌倒了,又忙著去安撫。一會兒,那個被荊棘劃破了手,又會忙著去包扎。盡管這樣,劉奶奶從不會發(fā)脾氣,臉上總是溢滿了慈祥的笑容。
在采野薺菜的過程中,劉奶奶會耐心地教孩子認識各種各樣的野菜。一種種擺在地面上,如何采摘,如何辨別,講得頭頭是道。
野薺菜采回家后,劉奶奶會盤坐在胡同口,認真細致地往小籮筐里分摘這些野菜。每當這時候,街坊鄰居的大人小孩就會圍坐一圈,聽奶奶講那些不知是什么時候發(fā)生的有趣的故事。一陣接一陣的笑聲,總是在胡同里響個不停。
鄰近吃飯的時候,胡同里就會飄浮出那野薺菜誘人的香氣。街坊鄰居們總會在這時候,收到劉奶奶送來的一盤一碗的菜團子或涼拌菜。小時候,這種鄉(xiāng)下人特有的鄰里和睦和親情,總是幸福地充盈在自己的心田深處。
那時候的鄉(xiāng)下,家家日子都不富裕。不僅小孩子放學需要下地挖野菜,就連大人也會在農(nóng)忙的間隙去采摘野菜。記得父親下地干活回來的時候,總是會在背后的筐子里拿出一把把的時令野菜。那是父親在田間地頭隨手采摘的野菜。里面包含著野薺菜和其他的野菜,鮮嫩鮮嫩的。母親會在簡單清洗過后,馬上下鍋炒一下,這時候的飯桌上就會多出一盤清香可口的青菜。
記得那時候家里做薺菜最多的是用玉米面包的菜餅子。在那口用柴草燒熱的大鐵鍋上,鍋底的水冒著熱氣,母親會把一個個菜餅子很利索地貼在鍋沿上。一會兒,就能從鍋里鏟出一個個香氣四溢的菜餅子。
用野薺菜做的菜餅子好吃,用野薺菜做的海鮮湯味道更佳。小時候海邊的海味較多,而且特別新鮮,母親就會用采摘來的野薺菜,用剛剛從海里撈上來的大對蝦或牡蠣肉,放在一起做成青菜海鮮湯,有時候也會在里面放上一把掛面,做成滿滿一大盆,放學回家吃飯的時候,一次能吃上幾大碗,那鮮美的味道,至今還特別留戀。
如今在城里的菜市場上,偶爾也會見到這些鄉(xiāng)下特有的野菜,只不過是人工栽培的了。過去年代生活艱苦的時候,人們吃野菜是為了充饑?,F(xiàn)在城鄉(xiāng)的人們吃野菜,更多的是調(diào)節(jié)一下生活的味道,為了自己的健康和綠色環(huán)保。
一道野菜,如同一面鏡子,顯示著時下大眾生活的美好和富足。在品嘗大自然饋贈的菜肴時,更應該感受到這種平平淡淡日子的快樂,平平淡淡日子里健康與幸福的滿足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