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賢滾燈,是流傳于上海奉賢的一種集舞蹈、雜技、體育為一體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已有12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相傳是當年百姓為歡迎太平軍的到來,表達歡慶喜悅的心情而創(chuàng)造。2008年,奉賢滾燈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舞滾燈在奉賢被叫做“跳滾燈”,滾燈由青竹片編織而成,分為大、中、小三類,大滾燈直徑為1.20米,中滾燈直徑0.80米,小滾燈直徑在0.35米左右。大滾燈重約30千克,因此舞者多為男子。舞滾燈原本以單人和雙人表演為主,后來為使表演更具觀賞性,發(fā)展成多人群體舞燈,亦有女子參加。
滾燈表演在演變發(fā)展中日臻完美,充分融合了現(xiàn)代體育和舞蹈,創(chuàng)造出白鶴生蛋、蜘蛛放絲、纏腰纏足半脫靴、金猴戲球、日落西山、鯉魚卷水草、鵓鴣沖天等高難度動作。豪放中有細膩,瀟灑中含凝重,剛健中透柔美,其風格與獨具韻致的風土習俗相宜,既別于吳風之儀,又異于越風之態(tài)。
滾燈這一民間藝術的興衰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在拍攝滾燈的過程中我漸漸了解到,滾燈的制作及表演在“文革”中幾近失傳,直到近些年來,隨著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當?shù)卣闹С直Wo及傳承人的努力下,滾燈表演活動日益增多,其制作之精美、表演形式之多姿,都達到了新的高度,越來越為百姓所喜愛。
有人說:“宣傳即保護?!蔽宜茏龅木褪菄L試著用鏡頭反映滾燈從制作到表演的全過程,以期讓更多的人了解和保護滾燈這一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民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