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笙作為我國最古老的一種樂器在古代就在宮廷雅樂中起著重要作用,現(xiàn)如今多種樂隊形式興起,不管是民族管弦樂隊、吹打樂隊、中西混合室內(nèi)樂團,笙還是以其獨特優(yōu)美的音色、強大的和聲功能使其他樂器更好地融合也為樂隊帶來氣勢非凡的音響效果,這不管是民族管弦樂團吹打樂團還是中西混合室內(nèi)樂團都青睞的功能作用,笙也成為不可或缺的一件樂器。
關鍵詞:笙;樂隊形式;功能作用
一、笙的簡介
笙作為我國最古老的簧管樂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韓非子 內(nèi)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由此可見笙在古代就已成為古樂隊調(diào)律定音之樂器。放眼當下,隨著時代音樂潮流的不斷發(fā)展,涌現(xiàn)出了更多不同種類的樂隊形式如民族管弦樂隊、民間吹打班、中西混合樂隊等,然而笙還是能在這些豐富多彩又風格相差極大的樂隊中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和令人陶醉的音樂體驗,以下就淺析笙在各種樂隊形式中的功能及作用。
二、笙在各種樂隊中的功能作用
(一)笙在民族管弦樂隊中的功能作用
1.旋律演奏
旋律演奏功能也就是突出樂曲在樂隊中的主旋律,其利用的就是笙音色的美感,笙的音色具有很特殊的美感,其音色優(yōu)美婉轉(zhuǎn)、動聽能引人入圣。音量張力也很大可謂“聲大似洪鐘,聲小似蟲鳴”例如樂曲《德音》中的笙旋律片段。
所以此處笙的旋律是這首曲子的亮點?!缎慢埼琛肥且皇讱鈩莅蹴绲臉非?,它粗獷活潑充滿了原始的生命力,所以這里笙又體現(xiàn)了其音色有十足的穿透力,在整個樂隊中脫穎而出,4-5把高音笙足以將旋律清楚的傳遍整個音樂廳,其突出的音量和強烈的音色為整個樂隊帶來了動力和音準。
2.渲染融合
渲染融合功能顧名思義就是渲染樂曲氣氛和融合樂隊的功能作用,這個功能是笙非常突出的功能,也是其他樂器所不具備的功能,因為這兩大功能都依賴于笙的和聲演奏。在其他樂器演奏不同旋律或雙聲部時,笙則利用和弦轉(zhuǎn)換的方式在其中加入一些和弦作為襯托既增加了音樂的豐富性也適當降低了每個樂器的個性,使樂隊達到最佳聽覺效果。渲染功能則是笙在民族管弦樂隊中最常見的功能作用了,因為在民樂團中沒有低音一直是一個缺陷,如今弦樂低音仍然還需要借用西洋大提琴和貝斯。但笙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在樂團中笙分為高中低三個聲部,其音樂跨度基本上與鋼琴一致。完全可以滿足樂曲的要求。
總之,笙以其極寬的音域和善于演奏各種和弦的技能不管是在熱烈激昂還是憂傷深沉的曲子都能渲染得淋漓盡致,這就是為什么作曲家在一些大型曲子中常常把笙用于開頭和結(jié)尾目的就是利用笙強大的渲染氣氛功能把聽眾代入其中猶如把畫面呈現(xiàn)在眼前。
3.增強節(jié)奏
在除了上述的幾種功能作用以外,還有一種功能就是加強節(jié)奏功能了,這也是笙在民族管弦樂隊中重要的一個功能,如樂曲《新龍舞》中有大量前八后十六的節(jié)奏型,就是想體現(xiàn)當時老百姓舞龍的熱烈場景,樂曲中嗩吶演奏主旋律,笙則用節(jié)奏型為其鋪墊既增加了樂曲的熱烈程度也為嗩吶甚至整個樂隊穩(wěn)定了節(jié)奏,這是笙節(jié)奏功能一個很好的體現(xiàn)。還有就是《秦兵馬俑》中的一段此時描寫的是天色大亮,士兵雄壯整齊的行軍映入眼簾,激揚壯闊的號角鼓聲沖天,笙在此處節(jié)奏就是迎合行軍的節(jié)奏,把秦兵馬俑威武雄壯的感覺發(fā)揮到了極致,使人蕩氣回腸。
(二)笙在吹打樂隊中的功能作用
所謂吹打樂隊就是吹管樂器和打擊樂相結(jié)合的形式、該樂隊廣泛存在于民間例如“河北吹歌”,甚至像河北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也保留著吹打樂隊的形制,在吹打樂隊中一般使用傳統(tǒng)笙,演奏起來更加靈活,不像民族管弦樂隊那么一板一眼,但技巧更加豐富,有花舌、呼舌、打音、歷音等,主要還是為嗩吶、笛子伴奏,在與嗩吶伴奏時根據(jù)樂曲情緒來演奏,這種能強能弱能融能“粘”的功能使笙吹打樂中如魚得水。還有一點就是很好的融合民間打擊樂器,在吹打樂隊中打擊樂有、鑼、镲、碰鈴等樂器,笙恰好可以完美地融合這些樂器。
(三)笙在中西混合室內(nèi)樂中的作用
隨著全球音樂文化的傳播世界音樂元素互相融合,民族樂團和西洋樂團也出現(xiàn)了融合,很多作曲家都愿意把笙寫進去,他們認為笙的音色很現(xiàn)代有點像電音的感覺使樂曲內(nèi)容更加精彩。在旋律上笙可以以縱向的和弦進行這樣就拉寬了音樂的厚度,增加了音樂豐滿厚重的感覺。所以在中西混合室內(nèi)樂中笙也是極其重要的。
參考文獻:
[1]王學超.淺談笙與樂隊[J].戲劇之家,2018(20):79.
[2]張偉超.笙在民族管弦樂隊中的應用效果[J].北方音樂,2017,37(15):39.
[3]張之良.笙演奏實用教程[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
[4]曹建國,岳華恩,李光陸,方浦東.中國笙藝術(shù)[M].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6.
[5]袁靜芳.民族樂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劉明義(1997-),男,漢族,河北邯鄲人,身份證號為1304021997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