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權
毛澤東訪問蘇聯(lián),在他自己的計劃中,是早就列上的。
還在1947年初,毛澤東就曾提出訪問蘇聯(lián),同蘇共領導人研究一些問題。斯大林先是表示同意,但半個月后,斯大林又來電報建議推遲,說:“鑒于即將舉行的戰(zhàn)役,鑒于毛澤東若離開會對戰(zhàn)事發(fā)生不良影響,我們認為暫時推遲毛澤東的出行為宜?!?/p>
1948年4月,毛澤東到達華北解放區(qū)的河北阜平后,又積極準備去蘇聯(lián)。4月26日,毛澤東致電斯大林,決定準備去莫斯科,就政治、軍事、經(jīng)濟和其他重要問題同蘇共中央商量和請教。斯大林于29日復電同意,但5月10日又來電,說:“鑒于您所在地區(qū)的事態(tài)發(fā)展,尤其是傅作義已經(jīng)開始進攻蔚縣,也就是說,您來蘇途中擬經(jīng)過的三個地區(qū)都在火線上。我們擔心,您的出行會影響事態(tài)的進程,況且您路上也不太平。有鑒于此,不知您是否應推遲來蘇?!?/p>
1948年7月4日,毛澤東又一次電告斯大林,擬近期動身去蘇聯(lián)。10天后,斯大林回電說:因蘇共中央領導同志要赴各地征糧,建議推遲到11月底。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在天安門上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權領土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p>
當天,外交部部長周恩來向各國政府發(fā)送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第二天,蘇聯(lián)政府就發(fā)來照會,決定與新中國建交,并互派大使。蘇聯(lián)成為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外國政府。
11月9日,毛澤東決定準備于12月初動身去莫斯科,斯大林很快表示歡迎。之后,毛澤東著手進行訪蘇的具體準備工作,連準備送給斯大林的禮品,他都親自過問。禮物共分裝了兩火車皮。此外,用飛機專送的還有巨幅湘繡斯大林像一件、毛澤東題字的湘繡壽幛一幅、沙田柚子、潮州橘子等。
12月6日凌晨2點半,毛澤東乘坐的專列由北京開出,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出國訪問。
毛澤東這次訪蘇的目的,除了要同斯大林就中蘇兩國間重大政治與經(jīng)濟問題進行商談,參加斯大林七十壽辰慶?;顒?,參觀蘇聯(lián)的經(jīng)濟建設等,重點是處理1945年中國國民黨政府同蘇聯(lián)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根據(jù)這個條約,蘇聯(lián)占有中國長春鐵路一切權益,旅順口軍港也由蘇軍占用。作為新的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毛澤東當然希望廢除以前的這個損害中國主權和利益的不平等條約。
當毛澤東提到條約問題時,斯大林說,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討論并作出決定。需要講清楚,是應當宣布保留1945年締結的蘇中友好同盟條約,還是應當聲明將對它進行修改,或者現(xiàn)在就對它作相應的修改。
他又說,大家知道,這個條約是根據(jù)雅爾塔協(xié)定締結的,這個協(xié)定規(guī)定了條約的主要內(nèi)容。這就意味著,這個條約的簽訂,可以說是取得了美國和英國的同意的??紤]到這個情況,我們在自己的小范圍內(nèi)已決定,對這個條約暫不作任何修改,因為即使對某一條款的修改,也會在法律上給美國和英國以口實,他們會提出也要修改有關千島群島、南庫頁島等條款的問題。斯大林的這一番話,頗讓毛澤東感到意外。
12月21日,毛澤東應邀出席莫斯科慶祝斯大林七十壽辰大會。毛澤東在慶祝會上首先致辭,這在13個外國代表團中,禮遇最高。祝壽祝過了,毛澤東又想到了條約。
第二天他主動找到蘇方人員,希望再次同斯大林見面,會談中蘇條約等問題。12月24日,毛澤東與斯大林舉行第二次會談。會談在斯大林住的別墅里進行,從當晚11點半,直到第二天凌晨5點,共進行了五個半小時,雖然談了很多問題,但斯大林只字不提中蘇條約問題。當毛澤東提議由周恩來到莫斯科,以履行有關條約手續(xù)時,斯大林也不同意。
斯大林在條約問題上的冷淡態(tài)度,令毛澤東難以忍耐。因為毛澤東此次訪蘇的主要目的就是簽訂新約。一天,他忍不住對蘇方人員發(fā)火說:你們還要保持跟國民黨的條約,你們保持好了,過幾天我就走。我現(xiàn)在的任務是三個:吃飯、拉屎、睡覺。
這時,繼緬甸與新中國建交后,印度也承認新中國,英國也想承認新中國。這個國際新動向,促使斯大林認真對待毛澤東的要求。
1950年1月2日晚8時,莫洛托夫和米高揚二人到了毛澤東的住處,詢問毛澤東對中蘇條約等事情的意見。毛澤東向他們詳細說明可以有三種辦法:
第一種辦法是,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這樣做有極大利益。中蘇關系在新的條約上固定下來,在中國國內(nèi),工人、農(nóng)民、知識分子及民族資產(chǎn)階級左翼都將感覺興奮,可以孤立民族資產(chǎn)階級右翼;在國際上,我們可以有更大的政治資本去對付帝國主義國家,去審查過去中國和各帝國主義國家所訂的條約。
第二種辦法是,由兩國通訊社發(fā)一個簡單的公報,只說到兩國當局對于舊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其他問題交換了意見,取得了在重要問題上的一致意見,而不涉及詳細內(nèi)容,實際上把這個問題拖幾年再說。這樣做,中國外長周恩來當然不要來。
第三個辦法是,兩國簽訂一個聲明,內(nèi)容說到兩國關系的要點,但不是條約。這樣做,周恩來也可以不來。
當毛澤東詳細分析了這三種辦法的利害之后,莫洛托夫隨即說,還是第一種辦法好,周恩來可以來。毛澤東又不放心地追問道:是否是以新的條約代替舊的條約?莫洛托夫肯定地說:是的。
他們還談到了毛澤東外出參觀和同蘇聯(lián)各負責同志談話等問題。當晚11時,毛澤東給國內(nèi)起草了一份電報,高興地通報了最新的情況進展,同時指示國內(nèi):“請于五天內(nèi)準備完畢。希望恩來偕同貿(mào)易部長及其他必要助手和必要文件材料,于一月九日從北京動身,坐火車(不是坐飛機)來莫斯科,由董必武同志代理政務院總理。”
過了5個小時,1月3日凌晨4時,興奮的毛澤東又追加起草了一份給中央的電報,囑咐:“恩來同志出國來蘇須在政務院會議正式通過,并報告此行系為談判及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此外,還應約集政府委員之在京者開一座談會作同樣報告。在兩次會議上,應指出這一行動將使人民共和國處于更有利的地位,使資本主義各國不能不就我范圍,有利于迫使各國無條件承認中國,廢除舊約,重訂新約,使各資本主義國家不敢妄動?!?月5日晚9時,毛澤東在給中共中央的電報中,又細心地囑咐:“改訂中蘇條約等項問題在政務院會議及政府委員會討論時,請囑到會人員保守機密?!?h3>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1月22日,毛澤東帶著周恩來等人,同斯大林進行了第三次會談。談完條約問題后,雙方又討論了中長鐵路、旅順口和大連等問題。會談進行得非常順利。之后,又進行了新的條約和各個協(xié)定的起草工作。為了與過去的條約有所區(qū)別,新的條約名稱中又加上了“互助”二字。
1950年2月14日,新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和其他協(xié)定在克里姆林宮簽字。毛澤東和斯大林都出席了簽字儀式。周恩來和維辛斯基代表本國政府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關于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xié)定》《關于蘇聯(lián)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xié)定》上簽字。
儀式結束后,斯大林舉行招待宴會,慶祝兩國新條約的簽訂。毛澤東又邀請斯大林出席第二天在中國大使館舉行的答謝宴會。斯大林從不到克里姆林宮以外出席宴會。但這一次,他破了例。這也表明了他對毛澤東這位有骨氣、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國領導人的尊重。在完成了這項歷史性任務后,1950年2月17日,毛澤東結束了對蘇聯(lián)的訪問,登上回國的專列,3月4日回到北京。
正像毛澤東在訪蘇回國后所說的: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新的中蘇條約,鞏固了兩國的友好關系,一方面使我們能夠放手地和較快地進行國內(nèi)的建設工作;另一方面又正在推動著全世界人民爭取和平與民主、反對戰(zhàn)爭和壓迫的偉大斗爭。
(摘自《讀書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