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頭、曹吉利、樊未晨等
動漫之所以能成為無數人成長的見證,就在于即便時光流逝,那些曾帶給我們感動的角色和情節(jié),依舊活生生地存在于記憶中,可供無數次重溫。
“80后”“90后”,在引進動漫中成長
1980年,電視機對于大多數中國家庭,還是一件稀罕產品,那時候人們喜歡談論詩歌,談論理想,談論未來。對于剛剛出生的嬰兒,時代還沒有準備好“80后”的標簽。
那年十二月,少數幸運的孩子圍坐在電視機前,見證一個日本機器人首次來到中國,它的名字叫作阿童木。1980年年底,中央電視臺引進了首部日本動畫片《鐵臂阿童木》,標志著日本動漫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電視前的孩子們此刻還不知道,從《鐵臂阿童木》算起,長達三十多年的國外動漫引進,將對未來“80后”“90后”兩代人的童年,產生怎樣深刻的影響。
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期,《聰明的一休》《花仙子》迅速受到中國觀眾的歡迎。在多少人朦朧的童年回憶里,從沒把那個愛動腦筋的小和尚當成外國人。之后,《機器貓》《阿拉蕾》《足球小將》《圣斗士星矢》《龍珠》《棒球英豪》等等漫改動畫相繼漂洋過海來到中國。九十年代,《名偵探柯南》《美少女戰(zhàn)士》《蠟筆小新》《灌籃高手》《光能使者》……其中的每一個名字,想必都能引起親歷者內心的一陣激動。時間來到新世紀,《頭文字D》《數碼寶貝》《中華小當家》《四驅兄弟》……在整整一代人心里留下綿長的回響。
這些動漫對于“80后”“90后”而言,首先是一扇窗口,透過它,能夠看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形形色色的題材,涵蓋了科幻、體育、魔幻、歷史、家庭、校園等方方面面,真正實現了手冢治蟲“不只給兒童看”的愿望。
在這些作品的故事框架之下,大都包含有一個向上的精神內核,動漫迷稱之為“熱血”,它代表著一種昂揚進取、永不放棄的態(tài)度,這恰恰與青少年的氣質相吻合。
例如,勇氣與守護就是貫穿很多作品的精神主線。在《龍珠》里,孫悟空要守護被外星人虎視眈眈的地球;在《海賊王》里,路飛要守護同船的伙伴;在《火影忍者》里,鳴人則要守護木葉村和他的小分隊……這個名單還可以長長地列下去。
為什么記憶中這些作品如此美好?說到底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些創(chuàng)作這些動漫的作者,或許從來沒有把受眾當作心智不全的孩子看待。
很多看著引進動漫長大的人,一面感嘆著國產動漫的不爭氣,一面回憶著自己的青春年華。其實,國產動畫同樣有許多亮眼之作。在2000年以后,國產動畫誕生了一大批精品,比如《中華小子》《馬丁的早晨》《鴨子偵探》《哪吒傳奇》《圍棋少年》等等,盡管其中不乏中外合作的產物,但也體現著國產動漫實實在在的進步。
“00后”的國漫熱
動漫是中國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在“80后”“90后”的記憶里,引進動漫卻成了主流印象?!拔覈鴦勇a業(yè)存在著一個斷檔期?!北本╇娮涌萍悸殬I(yè)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陳淑嬌說,在她的研究中,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的動畫產業(yè)由于和市場嚴重脫節(jié),從而影響了發(fā)展。
就在中國動畫輝煌不再的時候,日本動漫卻在蓬勃發(fā)展,再加上日本與中國同屬東方文化,于是,日本動漫迅速占領了中國年輕人的市場。好在這個時間不長。隨著扶持政策的不斷出臺,到了“00后”的時代,國產動漫有了更充分的發(fā)展空間。
“我們現在不用再專門挑選到底是日漫、美漫還是國漫,只要是好看的我們都看。甚至我們更喜歡看國漫?!贝蠖W生王悅說,“有笑點,有淚點,一點兒也不比外國的動畫差!”
王悅的這種個人表達是有權威數據支撐的。
據工信部發(fā)布的《2017年中國泛娛樂產業(yè)白皮書》顯示,2017年,中國動漫核心用戶超過8000萬,被稱為“二次元”人群總數將超過3億,且97%以上是“90后”和“00后”。
另據2017年杭州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動漫節(jié)上發(fā)布的一份基于網易漫畫平臺的大數據分析顯示,漫畫用戶中“95后”“00后”占比高達9 5%,而站內人氣“TOP500”作品中,點擊破億作品高達50余部,其中國產原創(chuàng)漫畫占比高達90%以上。
無論從主觀的感受還是理性的大數據分析,國產動漫確實已經回歸中國校園。
“不是我們的文化弱,也不是我們不表達?!北本╇娮涌萍悸殬I(yè)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的“80后”老師周青說,曾經一段時間中國動漫是不太會表達,通過幾年的學習和積累后,有了技術上的突破,中國動漫自然也能講好中國故事了。
“《大魚海棠》《大圣歸來》《風語咒》……我隨便就能給你數出很多部國漫作品?!蓖鯋傉f。
雖然看“國漫”的“00后”越來越多了,但并不意味著“國漫”都是精品?!艾F在還處于‘戰(zhàn)國時期,是個度量衡沒有統(tǒng)一的混沌時代,業(yè)內沒有統(tǒng)一的業(yè)務標準,使高質量的產出變得不穩(wěn)定?!痹谀硠赢嫻緭螆?zhí)行導演的張卓明(化名)說。
熱愛,可以有多種方式
與社會上幾乎一邊倒的批評聲不同,面對如此龐雜的國漫市場,“00后”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
“我們從來都覺得,國產的動畫動漫作品,只要有吸引我們的點,我們就愿意去接受它們,為他們貢獻關注度和好評?!蓖鯋傉f。
“00后”寬容的心態(tài)背后是他們對純粹“中國制作”的渴望。
現在,“國漫”生產制造的主力軍正是伴隨“日漫”長大的“80后”“90后”,他們擁有了更先進的動漫表達方式,再加上“00后”對“中國故事”的渴望,即使“國漫”市場良莠不齊,仍然有很多優(yōu)秀的“國漫”被“00后”選中。
面對“00后”對“國漫”的熱情,學者們存在擔憂,不能把好題材變成“功夫熊貓”,“要把握形式和內容的真正統(tǒng)一,動畫專業(yè)需要在人文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意方面強化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北本煼洞髮W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授說。
“00后”對國漫表現出了極大的寬容,很多人甚至認為,這一代“00后”身上表現出來的對自己文化的自信遠高于比他們年長的幾代人。
李黎萱是北京一所中學樂隊長笛聲部的首席,即使到了假期,她也沒有休息,上午拿出兩個小時練習長笛,下午基本用來學習。有一次,她去了位于“鳥巢”旁邊的動漫展。
那天李黎萱帶了一個拉桿箱,坐地鐵到了站,便在站臺上打開箱子,拿出衣服、假發(fā)、翅膀、盔甲、化妝包裝扮起來,“周圍人來人往,有些人停下來指指點點,他們可能覺得我這樣特別奇葩吧。”李黎萱說,最初還有些尷尬,過了一會兒就沒事了,“我不管他們怎么看我的,我要是現在不是在玩cosplay(角色扮演)而是拿著一支長笛吹奏,是不是就有人夸我高雅了?”
“我們不用把‘00后甚至‘95后的這種cosplay行為看得那么嚴重?!敝芮嗬蠋熣f,其實這跟過去京劇票友的行為類似,很多人過一段“戲癮”之后也就不那么熱衷了。
確實,跟之前的幾代人相比,“00后”似乎活得更加恣意。他們不太在意周圍人的評價,只想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我是從高中開始喜歡cosplay的,最初就是覺得能努力在現實里還原自己喜歡的角色很開心吧?!绷漳日f,最初家里人有些反對,怕影響學習,后來琳娜上了大學而且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也就沒什么人反對了?,F在,琳娜已經習慣了這種在現實生活中低調樸素,在角色扮演時張揚個性的生活了。(資料來源:《新周刊》、《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