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艷
摘 要:詩歌就像一朵遺世獨立的奇葩,散發(fā)出穿越時空的馥郁芬芳,滋潤著世人的靈魂。怎樣借助詩歌教學真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讓他們知道怎么去鑒賞詩歌,真正吸收詩歌中的養(yǎng)料,是語文教師要用心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構建網絡;積極參與;化難為易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6-03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23-0039-01
一、給學生構建兩個知識網絡圖,讓學生綱舉目張
首先,構建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脈絡圖。這張圖在于梳理各個歷史時期的詩歌特點,鎖定各個時代的一流作家和一流作品。中國詩歌璀璨如天上群星,讀不完、學不完。作為初學者,品讀經過時光淘洗的經典詩歌,會獲得純正高雅的審美趣味,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和水平。
林黛玉是善于教詩的老師,她對香菱說:“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的詩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參考林黛玉的做法,語文教師要在浩如煙海的詩詞中,選出其中最優(yōu)秀的,讓學生吟哦品味,細心揣摩。精讀加博覽,積淀深厚,品位漸高,能力見長。
其次,構建詩歌知識網絡圖。語文教師需要做的是引導學生構建一張精密的知識網絡圖,讓學生鑒賞的時候能夠用術語表達。比如,詩歌的表達技巧由四部分組成: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結構技巧等。四個部分又可以細細切分,比如,詩歌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其中描寫和抒情是重中之重。理清情景關系,明了表達技巧,把握了內容和情感,輔之以針對性的練習,也就能真正讀懂詩歌了。
二、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樂于表達
一首詩歌,如果不能讓學生置身詩境,細細體會其中妙境的話,就算教師講得再口吐蓮花,學生還是不會鑒賞詩歌。他們會誤認為,鑒賞詩歌要用教師們講出來的那些華美的辭藻和專業(yè)的術語,他們尚未具備鑒賞詩歌的能力,只能傾聽。
為了打消學生的顧慮,教師要組織學生合作探究,讓他們在組內交流碰撞,大膽表達,有了底氣之后再發(fā)言,這樣會收獲很多驚喜。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個性化的解讀會賦予詩歌更多魅力。教師要做的,就是肯定、引導、補充完善。長期的參與、思考、主動表達,會讓學生的鑒賞能力越來越強。
我在教學《蜀相》《書憤》《詠懷八十二首(其一)》《春江花月夜》《夜歸鹿門歌》等詩歌的時候,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他們會巧妙地融入我傳授的詩歌鑒賞技巧,無論在誦讀、鑒賞、探究環(huán)節(jié)都有讓我驚喜的收獲。
三、教師要在學生感到最難的地方推學生一把,讓他們化難為易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孤篇壓全唐”的絕妙好詩,學生喜歡《春江花月夜》,也能感受這首詩的美,但缺乏整體把握這首詩的能力。我所做的就是穿針引線,巧妙串綴。從月夜美景、哲理思考、纏綿離情三個方面,引導學生揣摩景、理、情如何水乳交融匯成一種優(yōu)美深邃的意境。我分三個環(huán)節(jié)設計課堂教學:配樂朗誦,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展開想象,口頭和書面描述相結合,體會詩境;精講點撥,引導學生體悟哲理和情感。
三個環(huán)節(jié)下來,所有的難點一一破解,就像堅冰融化一樣,學生逐漸融入詩中。這首詩在學生的心里有了氣韻,鮮活靈動起來,學生仿佛置身皓月輝映下的春江花林,想象那江潮波濤洶涌、浩浩蕩蕩地流向大海的壯闊雄渾,想象江流曲曲折折地環(huán)繞著水草豐美、鮮花爛漫的郊野的溫柔繾綣,想象如雪的月光照在鮮花樹林上的晶瑩剔透的美感。
面對亙古永恒的月亮、長流不息的江水,作者心中涌出的是個體生命何其短暫的傷感,但他畢竟是境界極大之人,在他的筆底,亦有人類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盛唐之音。良辰美景讓人涌起哲理思考,也會讓人心生綿綿情思。詩人以“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過渡,表達游子思婦“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動人情思。
經過巧妙地組織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首看似簡單但全面把握又很困難的詩歌,在學生面前鋪展開來,他們興奮地感嘆,真不愧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參考文獻:
[1]劉曉東.如何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能力[J].語文課內外,2018(36):242,250.
[2]陳欽發(fā).如何提高閱讀鑒賞高中語文古代詩歌的能力[J].語文課內外,2019(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