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江西鉛山縣徐源地區(qū)斷裂構造與鈾礦的關系

      2019-10-17 05:23:20
      云南地質(zhì) 2019年3期
      關鍵詞:新安白堊鈾礦

      李 棟

      (江西省核工業(yè)地質(zhì)局二六五大隊,江西 鷹潭 335001)

      江西鉛山縣徐源地區(qū)位于贛杭構造火山巖鈾成礦帶中段,鵝公山火山沉陷盆中部。該礦帶西側(cè)有新安鈾礦床、東部有雙頭埠鈾礦床。區(qū)內(nèi)鈾異常帶發(fā)現(xiàn)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地質(zhì)特征與新安礦床有極高的相似性,原先應用火山巖層控理論指導鈾礦找礦,效果較差。近幾年,隨著新安礦床找礦工作不斷深入,確定了推覆構造為主要的控礦因素,這一認識的轉(zhuǎn)變帶來了找礦成果的突破[1],鈾礦資源量從數(shù)十噸增加到數(shù)百噸,從一個小礦點擴大為小型鈾礦床[2]。地質(zhì)認識上的突破,也推動了徐源地區(qū)鈾礦的找礦工作。

      1 徐源地區(qū)地質(zhì)特征

      徐源地區(qū)處于揚子板塊與華夏板塊接壤處,信江凹陷中段南緣鵝公山火山沉陷盆地西南側(cè)。

      1.1 地層

      徐源地區(qū)地層由基底和蓋層兩部分組成。

      盆地蓋層有下侏羅統(tǒng)水北組(J1s):角度不整合于變質(zhì)基底之上,為河湖相碎屑巖建造,下部為灰白色厚層狀石英礫巖、含礫長石石英砂巖夾黃褐色薄層狀粉砂巖,上部雜色含凝灰質(zhì)巖屑雜砂巖夾黑色粉砂巖;下白堊統(tǒng)打鼓頂組(K1d):角度不整合于水北組之上,巖性以沉積巖、火山碎屑—沉積巖為主,按巖性組合可劃為四個巖性段,一、三段為紫紅色砂巖、粉砂巖夾凝灰質(zhì)砂巖,二、四段為火山碎屑巖,以凝灰?guī)r和熔結凝灰?guī)r為主;下白堊統(tǒng)石溪組(K1s):巖性為下部為凝灰質(zhì)砂巖、中部為凝灰?guī)r和熔結凝灰?guī)r,上部為灰綠色泥質(zhì)粉砂巖;上白堊統(tǒng)周田組(K2z):不整合于石溪組之上,巖性為灰色薄層狀泥巖、含鈣泥巖;河口組(K2h):巖性以磚紅色、紫紅色復成份礫巖、砂礫巖為主。

      1.2 巖漿巖

      巖漿侵入活動經(jīng)歷了加里東期和燕山期,巖性主要為中酸性斑巖,如長英斑巖、霏細斑巖等。其中長英斑巖分布最廣,呈北西向巖脈產(chǎn)出。

      1.3 斷裂構造特征

      徐源地區(qū)斷裂構造按其走向,可分為北西西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3組,其中北西西向斷層構造與成礦關系最為密切(圖1)。

      圖1 徐源地區(qū)鈾礦地質(zhì)及異常分布圖

      1-第四系;2-下白堊統(tǒng)打鼓頂組第三段;4-下白堊統(tǒng)打鼓頂組第一段;5-下白堊統(tǒng)打鼓頂組第一段;6-下侏羅統(tǒng)水北組;7-酸性凝灰?guī)r夾層及透鏡體;8-張扭性、壓扭性斷裂;9-性質(zhì)不明斷裂;10-產(chǎn)狀;11-地表鈾礦化點;12-伽瑪異常暈

      北西西向斷裂帶包括F1、F3、F4斷層,該斷裂帶尤其是F1規(guī)模較大,往東斷續(xù)延伸到含珠山,往西經(jīng)新安礦床,延伸到林家鈾多金屬礦床,長達十幾公里。總體走向290°~310°,激電測深顯示斷裂構造F1之冷水-徐源段與新安礦床段均由南向北構造面由陡變緩,新安地區(qū)傾向北,陡部傾角大于30°,緩部傾角10°~25°,冷水-徐源地區(qū)傾向北北東,陡部傾角40°~50°,緩部推測傾角10°~30°。構造帶寬度一般由幾米到十幾米,最寬達40余米。帶內(nèi)巖石擠壓破碎,擠壓片理和構造透鏡體發(fā)育,具壓性或壓扭性。F1是新安礦床主要控礦構造,緩產(chǎn)狀鈾礦體主要產(chǎn)于該斷裂構造上盤、下盤破碎帶中。

      北西向斷裂組包括F2、F5、F6、F7斷層,這些斷層走向330°~345°,傾向北東,傾角50°~60°。構造帶內(nèi)巖石破碎,片理化明顯,構造透鏡體發(fā)育。斷層顯示出具壓扭性。

      近SN向F8斷裂:位于大龍水庫西側(cè),走向近SN,總體傾向西,局部傾向北東東,傾角50°~65°,破碎帶長1000余m,寬約5m,帶內(nèi)巖石擠壓破碎,硅化強烈,東盤地層上升且相對向北扭動,具壓扭性。

      2 鈾礦化特征

      徐源地區(qū)鈾礦化總體上受北西西向F1構造控制,但地表鈾礦化和深部具有不同的特點。

      2.1 地表鈾礦化特征

      本區(qū)地表鈾礦化帶分布于冷水-炭竹塢-徐源一線,近東西走向,長約2000m,寬約350m。鈾礦化體集中分布于冷水-炭竹塢地段、徐源地段,徐源地段礦化體發(fā)育最好。冷水-炭竹塢地段鈾礦化受F4、F3構造控制,礦化體賦存于F4、F3之間的裂隙帶中;徐源地段鈾礦化受F1構造控制,礦化賦存于F1構造上盤裂隙帶中。

      總體來說,本區(qū)鈾礦化體延伸不長,寬度極小,分布零散,遠離裂隙礦化程度迅速變?nèi)?。礦化體與裂隙產(chǎn)狀一致,賦礦裂隙據(jù)統(tǒng)計分別為北東向、東西向和北西三組。各組裂隙傾角較大,均在60°以上。礦化體產(chǎn)于下白堊統(tǒng)打鼓頂組(K1d)砂巖、粉砂巖、凝灰?guī)r裂隙中,砂巖、粉砂巖裂隙中鈾礦化較好。

      2.2 深部鈾礦化特征

      深部鈾礦化受斷裂構造F1控制,規(guī)模較大且較為穩(wěn)定。礦化體賦存于斷裂構造F1上部火山碎屑巖碎裂巖中,呈透鏡狀產(chǎn)出,傾向北東,傾角與F1構造傾角近似,深部礦化體控制程度較低,單孔鈾礦化體最大厚度4.7m,累計厚度7.4m,平均品位較地表鈾礦化明顯升高。

      3 斷裂構造與鈾礦化的關系

      3.1 基底斷裂與鈾礦化的關系

      構造是欽杭成礦帶內(nèi)火山巖型鈾礦主要控礦地質(zhì)因素[6]。鵝公山火山盆地構造、巖性界面控礦特征明顯[7]。

      鵝公山火山盆地主要發(fā)育近EW向、NE向的基底斷裂,燕山期的巖漿、熱液多沿該兩組基底斷裂頻繁活動,不僅控制了火山活動帶和串珠狀次級火山活動中心的空間展布,也控制了鈾礦床、礦點及異常點的分布[8]

      3.2 本區(qū)斷裂與鈾礦化的關系

      本區(qū)北西西向、北西向、近南北向及北東向四組斷裂中,僅北西西向斷裂與鈾礦化關系密切。本區(qū)主要礦化段均位于靠近構造部分,巖石破碎強烈,裂隙發(fā)育,且迪開石、膠狀黃鐵礦多,說明構造熱液活動較強烈[4]。構造熱液溶解、活化、萃取富鈾層(K1d)鈾物質(zhì),形成含礦溶液[5],為鈾成礦提供部分礦源。

      總體上看,北西西向斷裂F1是本區(qū)主要的控礦構造,鈾礦化均產(chǎn)于F1上盤。冷水—炭竹塢地段深部鈾礦化逐漸向F1歸并,礦化集中,且規(guī)模較大,品位提升。徐源地段鈾礦化賦存于F1構造中及其配套裂隙帶中,也是本區(qū)鈾礦化最好的地段。因此F1斷裂構造不僅是該區(qū)的主要控礦構造,也是主要的導礦構造和含礦構造。

      激電測深顯示斷裂構造F1冷水-徐源段與新安礦床段電測深反演影像均為由南向北構造由陡變緩。2處F1構造較陡,傾角大于30°。此部位中鈾礦化規(guī)模小,品位較低;新安礦床F1構造平緩,傾角10°~20°,延伸方向上,構造面凸凹變異部位賦存產(chǎn)狀平緩礦體,礦體規(guī)模較大(圖2),品位高,此類型礦體鈾資源量占礦床資源量87%左右,屬主要礦化類型[2]。由此推斷冷水-徐源地區(qū)F1構造平緩延伸方向上,構造面凸凹變異部位成礦潛力巨大,而此前從未針對F1構造平緩延伸部位開展驗證工作。

      冷水-炭竹塢地段地表鈾礦化賦存于北西西向斷裂構造F3、F4之間的硅化破碎帶中,礦化體分布零散;鉆孔資料顯示,冷水-炭竹塢地段斷裂構造F3、F4切穿F1,地層錯動明顯,含礦熱液沿F1運移至錯斷處分散,在二者及其配套的裂隙帶中富集成礦。F3、F4屬成礦前破壞性構造。而徐源地段F1構造上盤構造不發(fā)育,鈾礦化則較為集中。

      6 結論

      (1)構造熱液是本區(qū)重要的含礦溶液。

      (2)斷裂構造F1即是本區(qū)主要的控礦構造,也是主要的導礦構造和含礦構造;冷水-炭竹塢地段鈾礦化深部向F1構造集中。

      (3)斷裂構造F3、F4之間的硅化破碎帶控制了冷水-炭竹塢地段地表鈾礦化的分布,但從整個成礦體系來看,F(xiàn)3、F4破壞主成礦空間,造成鈾礦化分散。

      (4)斷裂構造F1中鈾礦化與構造傾角關系密切,斷裂構造面傾角大時(>30°),礦化弱;斷裂構造面平緩(10°~20°),礦化強。對比新安礦床F1含礦特征,推斷冷水-徐源地區(qū)F1構造深部平緩延伸方向上,及構造面凸凹變異部位是有利成礦空間,具有良好的成礦潛力。

      圖2 新安礦床9號勘探線剖面圖

      1-第四系;2-下白堊統(tǒng)鵝湖嶺組第三段粉砂巖;3-下白堊統(tǒng)鵝湖嶺組第二段凝灰?guī)r;4-下白堊統(tǒng)鵝湖嶺組第一段凝灰質(zhì)砂巖;5-下白堊統(tǒng)打鼓頂組第三段粉砂巖;6-下侏羅統(tǒng)水北組長石石英砂巖;7-地質(zhì)界線及平行不整合界線;8-構造破碎帶;9-礦體;

      猜你喜歡
      新安白堊鈾礦
      新安灘
      微量元素在鶴崗盆地早白堊世沉積環(huán)境分析中的應用
      CSAMT法在柴北緣砂巖型鈾礦勘查砂體探測中的應用
      鈾礦地質(zhì)勘探設施治理分析
      張新安教授簡介
      新安灘
      關于鈾礦地質(zhì)退役設施的長期監(jiān)護
      UExplore_SAR軟件在鈾礦地質(zhì)勘查中的應用
      新安訊士Q6155-E PTZ攝像機
      治白堊病良方
      滨海县| 马关县| 宜宾县| 封丘县| 屯留县| 寿光市| 阜城县| 鄂托克前旗| 二手房| 集安市| 祁阳县| 焉耆| 德钦县| 集贤县| 项城市| 蕉岭县| 墨竹工卡县| 松桃| 珲春市| 云浮市| 鹿邑县| 桐庐县| 洛阳市| 盖州市| 广饶县| 北流市| 老河口市| 鄂州市| 安阳县| 鄂托克前旗| 南部县| 湘乡市| 夹江县| 顺义区| 怀安县| 桑植县| 清远市| 铜山县| 确山县| 沁源县| 石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