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丹丹(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 特約編輯┃劉志清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親子旅游是現(xiàn)代家庭越來越推崇的活動,它不僅是增進親子感情的好時光,也是培養(yǎng)孩子各種能力的好機會。
親子旅行中,父母的目標不應該僅僅是將孩子帶到目的地,讓孩子看見景觀或風景,而是應該更注重整個過程中對孩子的引導和培養(yǎng),讓孩子有豐富的體驗和感受,利用好一些難得的機會鍛煉孩子的能力。這樣的親子游,會更加有趣、有效、有意義。
在旅行中,孩子會遇到比平常生活中更為豐富多彩的人和事,他的感受與想法也會很多,但是剛開始時,孩子也許還沒有能力去主動發(fā)現(xiàn)周圍更多的事物,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啟發(fā)和引導。比如見到一朵未曾見過的小花,讓孩子蹲下去看一看、聞一聞;接受了別人的善意的幫助,問問孩子的感受與想法;經歷了一天的行程后,一起聊聊一天中看到了哪些讓人興奮的事,經歷了哪些等待和焦急……慢慢地,孩子的感受就會越來越豐富。
在旅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慢下來,不要著急趕路,要多留一些時間給孩子去感受這個世界,并且允許孩子有不同的感受與想法,并鼓勵他說出來。也許我們喜歡的著名風景孩子并不感興趣,孩子只喜歡在路上撿石頭,這個時候,我們要允許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但也需要時刻把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分享給孩子,引導孩子看到更廣闊、更美好的風光。
親子游中,孩子可不是一件隨身行李,而應該成為你的旅行伙伴,應該讓他參與準備和決策,在旅行中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點菜、幫忙買門票等。在這個過程中,他會知道自己哪些事情能做或者能做好,哪些事情還需要提高什么樣的能力才能去做,并從中學習到如何為自己的選擇及所做的事負責任。
旅行中充滿了不確定性,時刻都需要做出選擇,但是所承擔的后果又不是十分嚴重,因此是引導孩子學習選擇并且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的好時機。比如是早早起床趁涼快去動物園玩?zhèn)€痛快,還是睡個懶覺、磨蹭很久之后才頂著大太陽去游園;是吃飽飯再去海邊玩,還是堅決不吃飯就去玩但沒玩一會兒就餓了只好離開海灘……選擇沒有對錯,但是學習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正是最好的機會。
父母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以及試圖為孩子做決定的想法,把權利交給孩子,讓他自己來做決定。父母只起一個引導的作用,幫助孩子分析可能出現(xiàn)的不同結果,但不操控孩子的想法與決定。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學會獨立思考與獨立解決問題。
舟車勞頓、生活不規(guī)律、行程充滿未知,這對于父母和孩子來說,都可能讓情緒常常處于失控的狀態(tài),但這也恰好能幫助孩子認識到情緒對行為的影響,學習如何調整及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比如,在旅行中等待的時間過長會讓孩子脾氣暴躁,這個時候可以引導孩子學著玩一些消磨時間的小游戲來緩解自己的煩躁情緒,比如轉魔方、看書等;有時候可能是父母走錯路、繞了很久也沒有找到目的地,孩子很累又生氣,那么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多看看這條路上的風景,告訴孩子也許要是沒走錯路永遠看不到這樣的景色,教會孩子換個視角看待問題;有時候孩子可能會在游玩中被人無意碰撞或是和其他小朋友起爭執(zhí)了,這時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學會包容。
當孩子有情緒時,不要說教,也不要壓制孩子的情緒,而是要接納并幫助孩子把情緒表達出來,教給他一些調整和控制情緒的辦法。但最重要的,還是父母自己要在旅途中時刻把控好情緒,給孩子做出良好的、可以模仿的榜樣。
旅行是讓孩子學習時間管理的好機會,最常見的就是做好電子屏幕的自我管理時間。親子游經常變成孩子無限制玩手機的好時機,并因此與父母沖突不斷。出發(fā)前,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個旅途中的時間表,比如每天午休時可以玩15分鐘,回酒店后可以玩20分鐘,睡前可以玩15分鐘等,之后就可以在途中敦促孩子按照這個提前約定好的時間表去執(zhí)行。當然,在整個過程中,父母要不斷地通過孩子的實際行為給予提醒、鼓勵或幫助,讓孩子逐步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從這件事還可以延展到親子游中的更多情境,在和孩子不斷地進行約定后讓孩子學習和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比如每次都是自己收拾行李,在自助餐中自己決定如何進行營養(yǎng)搭配,在游樂場停留的固定時間內自己安排好每個項目的玩耍時間和次數(shù)。其實,當孩子感受到自我管理帶來的成就感后,也能更加自覺地提升這種能力。
在和孩子一起做時間表或定規(guī)則時,讓孩子參與得越多越好,這樣才不會讓這件事變成父母控制孩子的另一種手段,而是能真正讓孩子學習自己制定規(guī)則,學會自我管理。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允許孩子犯錯和出現(xiàn)反復,要知道,自我管理或者自律的能力不是在一次旅行中就能培養(yǎng)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