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瑩瑩
春節(jié)后開學不久,幼兒園開展了“家鄉(xiāng)年”主題活動,孩子們品嘗了家鄉(xiāng)特產(chǎn)“糖水楊梅”。當知道這是新鮮楊梅制作而成的食物時,小班孩子們便議論開了:“糖水楊梅是怎么做成的?”“楊梅會開花嗎?我沒見過楊梅花是什么樣的?!薄皸蠲饭邮窃趺醋兗t的?”“楊梅樹那么高,人們是怎么摘楊梅的?”……看來孩子們對楊梅充滿了興趣,大有一探究竟的愿望。其實,我對楊梅也知之甚少,所以,孩子們的問題也引起了我的共鳴。能不能就此引發(fā)和支持小班孩子探究呢?
慈溪素有“中國楊梅之鄉(xiāng)”的美稱,孩子們都見過、吃過楊梅,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尤其是幼兒園的百果園里有楊梅樹,便于孩子們觀察、探究。小班孩子有好奇心,教師可以帶領他們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支持他們與同伴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他們樂于并敢于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大膽猜想和細致觀察,用直觀形象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疑問和發(fā)現(xiàn)?;谶@樣的思考,我決定支持孩子們去體驗與探究。
楊梅花的秘密
3月初,正是楊梅花快開的時節(jié)。有一天,孩子們議論著:“油菜花都開了,楊梅花怎么還沒開呢?”“我爸爸說他也沒有見過楊梅花呢!”“楊梅花什么時候開呢?”“會不會楊梅花剛開出來的時候太小了,我們看不到?!蔽覇枺骸澳俏覀兛梢杂檬裁崔k法觀察得更清楚呢?”果果馬上說:“明天我們帶上放大鏡吧?!钡诙?,大家?guī)戏糯箸R、記錄本,期待遇見楊梅花。東東發(fā)現(xiàn)綠色的楊梅葉間有些粉紅色的東西:“這是楊梅花嗎?”旁邊的果果說:“看上去不太像花啊?!陛孑嫣竭^頭來:“有點像小小的桑果兒?!蔽铱隙藮|東的發(fā)現(xiàn),孩子們馬上圍過來觀察楊梅花的模樣,又各自圍著楊梅樹尋找楊梅花。不一會兒,周圍傳來了孩子們欣喜的話語:“我找到楊梅花了!”“我也找到了!我要把它畫下來?!焙⒆觽冇美L畫方式記錄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還向同伴介紹了自己看到的楊梅花。
洪洪說:“楊梅花中間有莖,它周圍擠滿了圓圓的花?!奔渭握f:“楊梅花緊緊地靠在一起,像一群小蝌蚪?!毙氄f:“有的楊梅花一根根細細的,像蝸牛的觸角?!笨每谜f:“楊梅花聞起來好像沒什么香味?!睎|東說:“有的楊梅花長長的,有的卻比較短。”這時,有個孩子問:“為什么楊梅花會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長、有的短呢?”孩子們紛紛猜測:楊梅樹有大小,開的花就有大小;管理果樹的爺爺給楊梅樹施了很多肥料,楊梅花就開得很大?!笆沁@樣的嗎?”孩子們問我,我說我也不知道,建議他們去問問管理員爺爺。爺爺說是因為楊梅花分雄花和雌花,所以長得不一樣。孩子們這才明白:“原來楊梅花也分爸爸、媽媽?!睜敔斪尨蠹也虏履姆N是楊梅花媽媽。多數(shù)孩子認為看起來比較大、長、顏色深紅的是楊梅花爸爸,看起來小而短的是楊梅花媽媽。孩子們的理由是:爸爸都比較強壯,皮膚也比較黑,媽媽個子小,皮膚比較白。爺爺肯定孩子們說得對,孩子們可開心了。
楊梅紅了
春雨淅淅瀝瀝、連綿不斷。孩子們已經(jīng)有好幾天沒去戶外觀察楊梅樹了,他們擔心楊梅花會被雨水沖掉。雨終于停了,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去看楊梅花。果然,樹上已沒有楊梅花的影子,卻多了一些小小的綠果子。洪洪問:“老師,這個綠綠的是什么?這么小的果子會是楊梅嗎?”天天說:“不是的,楊梅是紅色的?!崩f:“這是楊梅,現(xiàn)在花變楊梅果了?!笨每谜f:“媽媽給我看過楊梅的圖片,小時候它是綠綠的,以后就會變紅。不信問老師?!焙⒆觽儬幷撝枷M夷芙o他們做裁判,馬上揭曉答案。如果在以前,我肯定會直接給孩子們看圖片揭曉答案,但現(xiàn)在我希望孩子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尋找答案。于是,我用手機拍下青果子,對孩子們說:“別急,過幾天我們再來看看它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吧?!边^了一周,孩子們果然有所發(fā)現(xiàn)。萱萱說:“小果子長大了一點,楊梅樹上綠果子也多了?!惫f:“小果子的顏色變淺了?!痹诖_認這是楊梅果子后,孩子們開始關注綠果子是怎么變紅的。我引導大家走進百果園把楊梅果的變化記錄下來,并記上日期?!袄蠋煟瑮蠲饭拥念伾儨\了。”“綠果子胖了,摸上去刺刺的、硬硬的?!庇幸惶?,一個孩子欣喜地說道:“楊梅紅了,可以吃了?!崩牶笄那牡卣艘活w楊梅塞進嘴里:“比檸檬汁還酸,一點也不好吃?!蔽覇柪骸澳阋氯ナ裁锤杏X?”拉拉說:“有點硬,很酸,楊梅怎么那么難吃?”棵棵說:“那是因為你吃的楊梅還沒熟?!蔽荫R上追問:“你們知道什么樣的楊梅是成熟的嗎?”很多孩子都說楊梅要紅得發(fā)黑了才算成熟。接著,我告訴孩子們:楊梅一般要到6、7月份才成熟,現(xiàn)在是5月份,所以楊梅還不能吃。
在持續(xù)觀察中,孩子們用記錄、對比的方式發(fā)現(xiàn)了楊梅果變化的過程:楊梅剛結出來的時候是很小的綠色果子,小果子先變大,接著部分變粉紅色,然后慢慢地整顆果子變粉紅色了,最后慢慢變成深紅色,直至紅得發(fā)黑。
孩子們會經(jīng)常去觀察幼兒園百果園里的楊梅。大家驚奇地發(fā)現(xiàn):“最高的樹枝上成熟的楊梅多?!薄靶÷非斑叺臈蠲窐渖铣墒斓臈蠲范??!薄澳强么髽渖系臈蠲烦墒斓迷?。”這是為什么呢?孩子們認為:最高的樹枝上的楊梅沒人摘,所以成熟的楊梅就多;楊梅樹大,長出來的楊梅也多,熟得也快。是這樣嗎?我們又一次邀請百果園的管理員給大家解答:原來,楊梅和其他水果一樣需要太陽光的照射,光照足夠才能加快楊梅成熟,甜度也大。像最高處的楊梅、路最南邊的楊梅,陽光沒有被遮擋,它們就成熟得快。那棵大楊梅樹因為今年施肥比較足,所以開花、結果就早,楊梅成熟自然也就早了。
楊梅故事多
知曉中央電視臺《源味中國》欄目將播出家鄉(xiāng)楊梅的紀錄片,我提前把這一消息告訴家長和孩子,希望他們能及時收看。孩子們從屏幕上看到了熟悉的楊梅,聽著解說員講述楊梅的種種,不但進一步了解了楊梅,也激發(fā)了“家鄉(xiāng)真棒”的自豪感。同時,大家萌發(fā)了也要講楊梅故事的想法。恰巧幼兒園第四屆方言大賽中有大班孩子講了家鄉(xiāng)廣為流傳的故事《楊梅仙子》,勤勞善良的楊梅仙子讓他們印象深刻。孩子們說:“老師,我們也想講楊梅的故事?!蔽抑С趾⒆觽兊南敕ǎ蟀嗪⒆又v的故事不適合小班孩子。我便跟孩子們討論:“我們講什么呢?如果每個人都講《楊梅仙子》,大家也不會喜歡聽的?!笨每谜f:“除了《楊梅仙子》的故事,還有很多其他的故事、兒歌呢。我聽奶奶念過?!惫f:“我們可以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知道楊梅的兒歌?!甭犃撕⒆觽兊南敕ǎ以O計了《楊梅故事召集令》,讓孩子和父母一起去搜集關于楊梅的兒歌、童謠、故事等,記錄下來并帶回班級和大家分享。同時,我也收集了一些適合小班孩子的篇幅短小、瑯瑯上口的關于楊梅的兒歌,比如,“楊梅酸,楊梅甜,圓圓的楊梅紅又紅”“小小果,圓溜溜,吃在嘴里頭,甜在心里頭”等。我將孩子們搜集的故事、兒歌等展示在班級里,既供孩子們分享,也讓家長了解孩子們的活動進程。
“老師,我們也舉辦一個方言大賽吧?!庇泻⒆犹嶙h。我問:“大家都會用方言念兒歌講故事嗎?”佳佳說:“我不會講方言,但是我可以讓奶奶教我?!毙⌒≌f:“我是外地人,不會講方言,也沒人教我?!蓖f:“那就普通話和方言都可以說。”大家一致認可。在爸爸媽媽的協(xié)助下,大家開始準備音樂、選擇表演內容。在匯總孩子們表演的節(jié)目時,我看到不少孩子表演的都是個人念兒歌《楊梅紅》,便建議他們進行小組合作表演。因為小班孩子從來沒有合作表演過,我便組織大家觀看小組表演兒歌的視頻,以支持孩子模仿學習。最后孩子們的表演讓我驚喜:《楊梅仙子》的故事很長,可是洪洪還是接受了挑戰(zhàn),贏得了所有小朋友的掌聲;害羞的東東平時很少在集體面前表現(xiàn)自己,這次和小伙伴一起表演了兒歌《楊梅紅》;樂樂用方言表演童謠《楊梅》……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表現(xiàn),在說說、念念、演演中進一步熟悉了楊梅的故事,自然萌發(fā)了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楊梅采摘神器
楊梅成熟了,孩子們看著大班哥哥姐姐可以去百果園摘楊梅,非常羨慕。我便帶孩子們去現(xiàn)場看哥哥姐姐摘楊梅。很快,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問題:“楊梅樹都很高,連哥哥姐姐都夠不到,我們肯定夠不到的?!蔽覇枺骸坝惺裁崔k法呢?”孩子們說:“我們可以站在椅子或梯子上去摘楊梅。”“老師抱著我,我就能摘到楊梅了?!薄谑牵?guī)е⒆觽儑L試這些辦法并比較哪種方法好。孩子們說:站在椅子上只能摘到低處的楊梅;因為地面不平,人站在梯子上要搖晃,不安全;老師抱著我們一會兒就累了,每次還只能抱一個小朋友。這時,嘉嘉說:“摘楊梅太辛苦了?!薄笆堑?,要摘滿一筐楊梅,太難了。”孩子們紛紛附和。我追問:“那大家有什么好辦法嗎?”這下子可熱鬧了:我要設計一個機器人,機器人可以變高變矮,讓機器人摘楊梅就簡單了;我要造一個像磁鐵一樣的東西,楊梅碰到它就會自動掉到容器里;我想做的楊梅采摘神器有長長的柄,如果樹很高,它還可以像魚竿一樣變長;我要設計一個用塑料瓶、繩子、開關組成的楊梅采摘神器,只要按一下開關,楊梅就掉進瓶子里,只要蓋好瓶子,楊梅就做成汁了……有人說小年齡的孩子想象力更豐富,這話不無道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真的能看到這些采摘神器助力楊梅采摘。
探秘楊梅汁
在吃楊梅時,孩子們發(fā)現(xiàn)紅紅的楊梅汁很容易留在衣服上。那天,萱萱的裙子就沾上了楊梅汁,萱萱很著急。小伙伴們一邊安慰她,一邊用自來水幫她洗裙擺上的楊梅漬。洗了半天,楊梅漬還沒洗掉??粗煲蕹鰜淼妮孑?,孩子們紛紛想辦法?!坝孟匆乱嚎梢韵磁K衣服?!薄皨寢屜匆路r會用肥皂擦一擦,再搓一搓?!薄吧洗挝铱匆妺寢層妹罪埾次蹪n?!薄拔夷棠陶f可以用白醋洗臟東西。”孩子們躍躍欲試。我想,孩子們的洗滌經(jīng)驗來自平日觀察,現(xiàn)在他們想通過親身操作來驗證,這種探究精神應該得到保護。
于是,我對孩子們說:“老師支持你們。我們可以開展‘清潔小達人的游戲?!甭犖疫@么說,孩子們別提多開心了。我準備了各種他們認為可以洗掉楊梅漬的材料,如洗衣液、洗衣粉、飯粒、洗潔精、鹽、小蘇打、白醋等,并準備好方便孩子清洗且有楊梅漬的小毛巾。游戲開始了,大家賣力地搓洗著,不時分享自己的成果和發(fā)現(xiàn):“我毛巾上的紅色變淡了,變成了淡紫色?!薄拔掖瓿鰜淼呐菽沧兂闪思t色?!薄赡苁呛⒆觽兊牧獠粔虼螅m然毛巾上的楊梅漬顏色變淺了,但是沒有一個孩子能完全洗凈楊梅漬。這時,我對孩子們說:“讓我來試試看。”我示范了用洗潔精干洗的方法,結果楊梅漬洗掉了。有幾個孩子發(fā)現(xiàn)了秘密:“老師洗的時候沒有加水?!薄袄蠋熈夂艽螅啻陰紫戮桶褩蠲窛n洗掉了?!薄皩Γ礂蠲窛n需要用力搓,并且用洗潔精干洗要比水洗效果好?!甭犃宋业脑?,孩子們表示回家再去試試。
第二天,樂樂帶來了一個奇特的答案,他奶奶說楊梅汁弄臟衣服不需要那么麻煩地去洗,等今年楊梅季過了,沾在衣服上的楊梅汁就會自然消失?!睂窐纺棠痰脑?,大家將信將疑:“怎么會那么神奇呢?”我提議孩子們試試,把有楊梅漬的毛巾放在盤子里,看楊梅季節(jié)過后污漬是否真的跑掉了。半個月后,大家發(fā)現(xiàn)毛巾上的楊梅漬果然變淡了,但沒有完全消失。這時,孩子們中間出現(xiàn)了兩種聲音,有的說:“樂樂奶奶說錯了,楊梅漬沒有消失。”有的說:“樂樂奶奶沒說錯,楊梅漬是會自己跑掉的?!薄笆遣皇敲硖?,楊梅漬跑得慢呢?”佳佳提出了疑問,這讓我意識到如果當時不只是用毛巾,而是用多種不同厚薄、質地的材料做實驗就好了。慚愧的是,對孩子的疑問,我也不是很確定,便建議孩子們回家問家長。第二天,孩子們帶來的答案是楊梅汁沾在不同的材料上確實有消失得快與慢的差異。
自制楊梅干
楊梅成熟季,孩子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楊梅的味道:“大楊梅比小楊梅好吃,因為大楊梅肉多?!薄凹t得發(fā)黑的楊梅最甜?!薄皸蠲吩诒鶋K上放一會兒會更甜?!薄皸蠲防锛尤氡苛軒е滔阄?,就更好吃了?!薄?/p>
看到孩子們熱衷于楊梅美食,我問孩子們:“楊梅還可以做成其他美食嗎?”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起來:“可以做糖水楊梅?!薄翱梢宰鰲蠲丰u?!薄盃敔敽鹊臈蠲窡凭褪菞蠲纷龅??!薄皨寢尳o我做過楊梅干,很好吃?!薄笆堑模馄乓沧鲞^楊梅干?!薄袄蠋煟覀兡茏约鹤鰲蠲犯蓡??”其實,楊梅干的制作并不困難,并且多數(shù)孩子家里都會做,所以我決定支持孩子們去嘗試制作。
我讓孩子們回家了解、記錄制作楊梅干的步驟,孩子們記錄的制作過程主要有三步:清洗——燒煮——曬干。我問:“那我們能做哪些事情呢?”孩子們說:“我們會洗楊梅,會曬楊梅?!薄霸诶蠋煹膸椭拢覀円材苤髼蠲??!蔽矣謫枺骸澳堑扔變簣@百果園里的楊梅全部采下來,分給我們品嘗的時候,我們把那些楊梅制作成楊梅干,好嗎?”孩子們都說好。
幼兒園集中采楊梅那天,我們班分到了一大筐楊梅。我們把楊梅分成3份,孩子們也分成3組,班里的3個教師每人負責一組,開始了楊梅干的制作:清洗楊梅、在教師的幫助下煮楊梅、把煮透的楊梅放在竹匾上曬干。楊梅干在什么地方曬合適呢?孩子們又討論起來:活動室里沒有太陽,草地上有螞蟻,都不行。天天說:“保育老師會把我們的衣被曬在衣架上。衣架上可以曬楊梅?!陛孑嬲f:“衣架太高了,風一吹,楊梅就倒翻了?!狈卜舱f:“我外婆是把楊梅曬在凳子上的?!贝蠹矣X得這個辦法可行。這時,不知誰說了一句:“鳥會不會來吃我們的楊梅呢?”最后,在保育員老師的建議下,我們給楊梅蓋上了一層紗布,這樣既可防止鳥和蟲子來吃,又可隔離一些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從早上到傍晚,有些孩子多次跑去看楊梅干有沒有曬成功,急切地想品嘗。離園前,各組孩子把楊梅干收了回來。我問:“你們的楊梅干曬成功了嗎?”第一組的天天說:“我們的還濕濕的,不夠干,明天還得曬?!钡诙M的拉拉卻說:“我們的干了,我想吃了?!蓖M的東東拿買來的楊梅干給拉拉看:“你看,買來的楊梅干不會那么濕?!崩f:“有點濕的楊梅干也是能吃的?!睎|東說:“楊梅干濕濕的就不叫楊梅干了,明天再曬一下,才可以吃?!崩f:“楊梅比早上干,可以吃了?!笨葱』锇橛袪幾h,同組的萱萱說:“那我們舉手表決吧,想今天吃的舉手?!敝挥欣粋€人舉手,第二小組最后決定明天接著曬。拉拉雖然有些失望,但還是同意等曬干了再吃。
在自制楊梅干的過程中,小班孩子接受了極大考驗,比如,在美食誘惑下如何控制自己,同伴之間意見不一時如何協(xié)商解決,這使自制楊梅干活動有了更多的意義。
這次活動不僅讓小班孩子獲得了有益的經(jīng)驗,也讓教師獲得了專業(yè)成長。首先,改變了教師的觀念。教師認識到,只要充分信任孩子,給予孩子合適的支架,就能開展持續(xù)的探究活動。比如,在這次活動中,我根據(jù)小班幼兒的特點,采用了問題冊、任務單等策略,有效推進了課程的開展。問題冊的整理讓我及時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梳理目前孩子最迫切想探究的問題,以便做好相應的準備,在活動中及時給予支持。任務單避免了小班孩子在探索活動中興趣短暫的問題,孩子有了任務單就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任務,才會耐心地完成探索任務。其次,教師學會了有效觀察孩子并及時給予支持?;顒又校處熤挥屑氈掠^察,才能了解孩子的興趣和需要,給予適當?shù)闹С?,滿足孩子的探索需要。比如,我們觀察到孩子對楊梅怎么變紅的問題興趣濃厚,就帶孩子去百果園持續(xù)觀察、探究,尋找問題的答案。再次,教師認識到,在課程建構與實施過程中有效地開發(fā)利用園內外資源很關鍵。比如,我們利用了幼兒園百果園及專業(yè)管理人員、家長等資源,不僅使孩子獲得了更多學習與發(fā)展的機會,而且讓家長更加關注幼兒園的課程,參與到幼兒園的課程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