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光林
我國的傳統(tǒng)食俗中有不少養(yǎng)生之道。先輩們認為,飲食的講究與否,直接影響到人的健康與長壽。為此,他們提出了許多的養(yǎng)生思想,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理論。
他們強調(diào)飲食有節(jié),不宜貪吃??鬃诱f過:“君子食無求飽?!蹦右舱f:“古者圣王制為飲食之法,曰:足以充虛繼氣,強股肱,耳目聰明,則止,不極五味之調(diào)、芳香之和,不致遠國珍怪異物?!币馑际钦f,飲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汲取營養(yǎng),應(yīng)適可而止。對此《呂氏春秋》中講得更直截了當:“食能以時,身心無災(zāi)。凡食之道,無饑無飽,是謂之五藏之葆?!边@種飲食以時、饑飽適中的思想,對后世的影響很大。先人強調(diào),如果一味地貪吃;會鬧出生命危險的,所以吃飯以七分飽為宜。
中國傳統(tǒng)的食俗還主張食物的清淡,薄滋味?!饵S帝內(nèi)經(jīng)》說:“膏梁之變,足生大疔,受如持虛?!币馑际钦f,長時期的大魚大肉,足使人生大疔,就像拿著虛空的器皿接受東西一樣地容易。實際上,古人的主張薄滋味,包括有好幾層意思,傾向于吃素就是其中之一。菜蔬為天地所生,最近于自然,“膾不如肉,肉不如蔬”。反對厚味,又是一層,認為厚味時身體沒什么好處。先賢又總結(jié)道:“味過于酸,肝氣以浸,脾氣乃絕;味過于咸,大骨氣勞,短饑,心氣抑;味過于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于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于辛,筋脈阻滯,精神乃央?!睂裎兜奈:?,歸納得相當仔細。在他們看來,厚味對肝、脾、胃、腎、心,乃至精神,無一好處。所以,飲食還是應(yīng)該返樸歸真,淡味是百味之首。由這一思想出發(fā),先賢還提出少飲酒、茶的問題。他們認為,稍許喝酒,有益健康;多則有百弊無一利?!娥B(yǎng)生要集》陳述云:“節(jié)其分劑而飲之,宣和百脈,消邪卻冷也。若升量轉(zhuǎn)之,飲之失度,體氣使弱,精神侵昏。宜慎,無失節(jié)度?!睂频睦鬃髁讼喈斵q證的分析。關(guān)于這個問題,李時珍就強調(diào)過喝少量的酒,可以“和血行氣”“壯神御寒”;喝多了,輕則“致疾敗行”,重則“喪軀殞命”。喝茶也如此。少一點,可以興奮神經(jīng),驅(qū)除疲勞;多了,就有害心臟,或整夜失眠。
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理論,傳統(tǒng)的食俗中還有“五谷為養(yǎng)”“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氣味合而服以補精益氣”的思想,這都是很有道理的。所謂“五谷為養(yǎng)”,就是認為稻、麥、黍、大豆等基本的主食品,是人類養(yǎng)生長壽所必需的最主要的食品。從現(xiàn)有的營養(yǎng)學觀點看,這是合乎營養(yǎng)原則的主張,五谷足以提供人們?nèi)粘K璧哪芰亢偷鞍踪|(zhì)。所謂“五畜為益”,就是適當?shù)財z取肉乳蛋類等食品。量若適當,對人則有補益,過量就不好了。所謂“五菜為充”,就是多吃各種蔬菜。從今天的科學分析看,多吃蔬菜的意義相當大。因為蔬菜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蔬菜中還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各類果膠、木質(zhì)素、纖維素和各類活性物質(zhì)。所謂的“五果為助”,就是多吃水果和干果,這對維護人類機體的健康和預(yù)防疾病有莫大的好處。由此,先人還提出“謹和五味”的問題,就是說,要“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強調(diào)反對偏食,務(wù)使各種營養(yǎng)互為補充??傊袊鴤鹘y(tǒng)飲食中著重提出的這些原則,對人的健康長壽,確實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