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邊陲,那片熱土那群“親”[散文]

      2019-10-19 07:54:06張桂柏
      邊疆文學 2019年10期
      關鍵詞:官兵

      張桂柏

      我在云南工作多年,直至達到平時服現(xiàn)役最高年齡。期間,帶領官兵與各級黨政干部群眾一道,為邊疆民族同胞的安寧與幸福,做了應該做的一些事。在紀念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里,有關少數(shù)民族自治州、縣邀請我去參加他們組織的慶祝活動,使我不免激動如初——

      1.活佛摯誠寫書函

      至今,我仍保存著來自香格里拉一位活佛的來信。

      信,是用藏漢雙語寫就的,署名是噶丹·松贊林寺丹春活佛。須知,松贊林寺是云南迪慶藏區(qū)最富盛名、最有影響力的藏傳佛教圣地,丹春活佛是佛學深厚、受眾尊敬的大德高僧。如今再瞧活佛在信中動情講述的樁樁事情,又把我的思緒帶到了部隊官兵關心藏民和僧侶的春、夏、秋、冬。

      春天,初融的冰水從雪山潺潺流下,一年一度的“迎佛節(jié)”在僧侶和藏民的期盼中來臨了,高高的轉經(jīng)臺下,部隊官兵挺立如松,為這一重大佛事活動守護著安寧。夏天,繽紛的格?;ㄩ_遍了山野,揮汗的官兵在寺廟里繞著大殿打掃衛(wèi)生、擦拭壁畫,在氈房內為藏民檢查身體、送醫(yī)送藥。秋天,莊稼地里金色盡染,官兵與藏民共聚一處,心里揣著喜,臉上綻著樂,開鐮收割豐收的青稞,一排排整齊的青稞架上,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冬天,雪域高原冰封一片,官兵沿著信眾朝拜而過的級級臺階,把發(fā)電機送到山上,送到廟里,送去光明,送去溫暖。

      “張將軍,你還記得寺里那位上了年紀的喇嘛南明朵嗎?當時他患有嚴重的關節(jié)炎和痛風癥,被折磨得痛苦難安,有時經(jīng)都念不下去了。你們知道后,武警迪慶支隊軍醫(yī)常年為他針灸、按摩、敷藥,讓輪椅上的他重又站了起來。這位老僧用藏民中最高的禮儀,將金色哈達獻給心中的‘金珠瑪米’”。寺里僧人曾跟我娓娓道來。

      為方便藏民、僧侶就醫(yī),武警云南總隊增加了迪慶藏區(qū)醫(yī)療力量,定期巡診期間,官兵們還給百姓發(fā)放了便民聯(lián)系卡。有了這張卡,即便不在巡診期,只要病患有需求,二話不說直奔家中。在小中甸鎮(zhèn)團結村康斯村民小組,有個叫齊順才的藏民,年輕時患類風濕,肌肉萎縮,生活不能自理,全靠藥物維持生命,每年的醫(yī)藥費成了家里的重負。為了不拖累家庭,他不想再活了,幾次欲尋短見。經(jīng)部隊協(xié)調,軍地一起幫他解決了大部分醫(yī)藥費。官兵十年如一日,上炕給他擦拭身體,下地幫他收拾農(nóng)活,有意陪他聊天寬心,買來收音機給他解悶,幫他鼓起活下去的勇氣。打聽到外地有一種特效藥,官兵便設法聯(lián)系購買。他經(jīng)持續(xù)服用,病情得到遏制,局部漸漸好轉,僵硬的手指能慢慢活動起來。在床頭,我們看到他正在寫著一張紙,他說:“我每天堅持寫下幾個字,就是想把多年來埋在心里的感動寫出來?!?/p>

      松贊林寺扎倉大殿快要建成了,但裝飾缺點經(jīng)費。扎倉大殿是僧侶集體組織佛事、廣大群眾禮佛拜佛的主要場所。為了求助化緣,活佛急,僧侶愁,群眾盼。這是又一件解僧心、紓民心、穩(wěn)藏區(qū)的事。于是,我和總隊司令員商量,立即請示報告上級,研究決定給予資助。當我代表部隊把資助經(jīng)費送到寺里,活佛帶領僧侶列隊歡迎,捧出了鮮香的酥油茶。

      “噶丹.松贊林寺衛(wèi)生室建設碑”,在寺民主管理委員會的主持下刻立而成。碑上如此記載:情系雪域高原福澤藏區(qū)人民,愛灑香格里拉共譜魚水新篇。由武警云南總隊全額援建的噶丹.松贊林寺衛(wèi)生室,工程占地0.98 畝,總建筑面積416 平方米,分上下兩層,總投資154.6 萬元,工程于2016年5月8日奠基,2017年1月8日正式交付使用。衛(wèi)生室功能齊全,設有診斷室、輸液室、理療室、藥房、會客室、休息區(qū)、政策宣講室、廚房等,配齊了常規(guī)醫(yī)療設備,達到了社區(qū)衛(wèi)生室標準要求,方便了藏區(qū)群眾、寺院僧侶和國內外游客看病就醫(yī)。扎西德勒!

      情致冰釋,力至石開。僧侶和群眾看在眼里:部隊進藏維穩(wěn),真誠為民;官兵進廟安保,真誠待僧。因而,對部隊工作熱烈歡迎、主動配合。扎倉大殿側旁的寺務綜合樓建成后,大活佛還提議,專門安排較大的一間房給部隊,作為重大節(jié)日維穩(wěn)指揮室。

      丹春活佛在寫給部隊的信函中講道:“今天,貧僧懷著激動的心情寫下這封信,懇請首長繁忙之余抽出寶貴的時間,接受我寺927 名僧侶對你們的謝意和良好的祝愿。寺院里的僧侶從小出家,喝著酥油茶、吃著糌粑、聽著誦經(jīng)聲長大,接受的教育少,沒多少文化,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不熟悉,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了解得也不多。是武警官兵長期到寺廟宣講,才讓每位僧侶們知道了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性,知道了維護民族團結僧侶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寺院僧侶永遠也忘不了部隊官兵因在寒冬臘月擦拭扎倉大殿內外墻壁、清理拉姆央措湖邊的垃圾而凍得通紅的臉龐和被寒風吹裂了口的手背。共產(chǎn)黨和部隊的官兵對我們的幫助就像伊拉草原上的牛羊一樣多,對我們的關懷就像雪域高原上的太陽一樣溫暖。在官兵們身上,看到了讓藏族群眾翻身農(nóng)奴把歌唱的毛主席的影子,他們就是解放迪慶的賀龍元帥帶領的紅軍的化身。”

      香巴拉,香巴拉!悠悠白云邊,皚皚雪山下,處處鍋莊舞,人人幸福唱……喜看迪慶藏區(qū)數(shù)年來社會安全穩(wěn)定,三大禮佛活動井然祥和,廣大僧侶群眾愛國愛教,愛黨愛軍,擁護人民政府,珍惜和平生活,正闊步走在新時代脫貧奔小康、建設現(xiàn)代化的社會主義大道上。

      有一天,丹春來昆明,我去看望他。談起這些事,活佛他依然那么興奮。我倆成了好朋友。

      在邊疆民族地區(qū),大多數(shù)黨政軍警領導同志和部隊官兵,與民族同胞、宗教人士都是好朋友,跟廣大少數(shù)民族群眾打成了一片。

      2.阿佤人民再唱新歌

      云南,聚居著白族、彝族、壯族、哈尼族等25 個人口在4000 人以上的少數(shù)民族,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與緬甸、老撾、越南接壤,一嶺連三國;瀾滄江彌沿著湄公河兩岸,與泰國、柬埔寨、孟加拉國、印度等國相續(xù),一水緣八地。作為武警云南省總隊原政委,我參與我見證:在黨政軍群共同努力下,邊疆少數(shù)民族的夢想和希望在不斷地被點亮。

      話頭要追溯到新中國剛成立后的1950年10月3日晚上,北京懷仁堂內張燈結彩。繼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參與國慶一周年大典之后,來自全國的各少數(shù)民族代表濟濟一堂,再次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有一位普洱的佤族“頭人”叫拉勐,還把三代祖?zhèn)鞯乃髽司传I給了毛澤東主席。

      毛主席握住拉勐的手,關切地問:“聽說你們佤族有砍人頭祭谷的習慣,可不可以不用人頭,改用猴頭代替,猴子很像人嘛?!?/p>

      拉勐回答:“毛主席,猴子會爬樹抓不到。不過要是砍人頭祭谷不好,用猴頭不行,用虎頭倒可以,但老虎不好捉哩?!?/p>

      毛主席說:“這事還是由你們民族自己商量著辦吧?!?/p>

      拉勐道:“是,我回去和大家商量,把砍人頭的習慣改掉。”

      毛主席高興地說:“好,這個習慣得改,人頭砍了就長不出來了。”

      拉勐直覺得毛主席那樣平易近人,說出來的話兒和藹可親,與自己這個偏遠大山里的“野卡佤”不隔膜、心連心。因而感到非常光榮,渾身提氣兒來勁兒。

      原來,世居滇南邊境西盟、孟連、滄源一帶的佤族,是一個從原始社會形態(tài)直接過渡到現(xiàn)代社會制度的民族,被稱為人類進化史上的“活化石”,新中國成立之前還有著“砍頭祭谷”的遺風。

      遵照毛主席接見佤族頭人時的特意囑咐,廣大佤族地區(qū)的民族同胞在解放軍宣傳隊引導下,祭谷獵人頭的陋習被徹底廢除,改用了其他祭祀方式。此后,“剽牛祭谷”的做法被延續(xù)至今。當時,一名叫楊正仁的通訊兵有感而發(fā),寫出了傳唱度極高的《阿佤人民唱新歌》,這首歌從邊疆唱到了首都,唱響了全國。

      近些年,被評為“全國社會扶貧先進單位”的武警普洱支隊,繼承人民軍隊為人民的好傳統(tǒng),和地方人員組成工作隊,結對幫扶阿佤群眾。棚前燈下教文化,田間地頭傳技術,網(wǎng)上網(wǎng)下銷特產(chǎn),一人帶一戶,一隊帶一寨,如今的佤族村舊貌換新顏,泥巴路變成了柏油路,很多人有了自己的網(wǎng)店……

      一天,我?guī)ьI總隊工作組到那里檢查指導,看到佤族村寨脫貧之后的新變化,《阿佤人民唱新歌》的旋律在人們心中、口中再次吟出唱出:“村村寨寨噯,打起鼓敲起鑼,阿佤唱新歌,共產(chǎn)黨光輝照邊疆,山笑水笑人歡樂。”

      好一片吉祥放飛、彩云追夢的地方。

      在滇西,有個白族聚居地。相傳西漢年間,因武帝夢見彩云南現(xiàn),遂命名為云南縣,后因省、縣同名而改名為祥云縣。祥云,寄托著人們對幸福吉祥的向往。但限于自然、地理等因素,這里曾是多年貧困縣。

      “教育不普及,孩子上學難。扶貧先扶教,治窮先治愚?!边@是當?shù)厮腥说墓沧R。為此,部隊官兵捐資援助160 萬元,為祥云縣祥城鎮(zhèn)完小建起教學樓,添置多媒體教學設備,美化亮化校園環(huán)境,戰(zhàn)士中先后有600 多人次擔任校外輔導員,教孩子唱國歌、走隊列、疊被子、搞衛(wèi)生……過路的群眾高興地跟我說:孩子們讀書的地方——校園成了縣里的“最美祥云”。

      師生們?yōu)榱艘娮C這一情誼,把校名更為“八一愛民學?!薄_@所學校,連同我們在其他少數(shù)民族自治州、縣、鄉(xiāng)援建的13 所“武警希望小學”“武警愛民小學”“武警春蕾女童班”,給數(shù)以萬計的孩子帶去了“走出大山、走向未來”的希望。有學生家長即興賦詩:昔日武帝追夢見祥云,今朝官兵助學送“祥云”。

      今朝云嶺,新歌多唱,祥云多續(xù)。

      哀牢山,是哈尼、布朗、德昂等族同胞生活的地方。在這里,各族群眾交口傳贊著一隊“行走在大山里的白衣天使”。

      武警保山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了解到大山里的民族同胞,拖著一個貧字,源于一個病字,因病而貧,累病而窮。于是,他們響應中央號召,發(fā)揮專長,治病扶貧。院長帶領醫(yī)療隊,9次翻越海拔4800 多米的雪山和高山,從湍急的金沙江和怒江上穿越過不知多少回,走遍了保山、迪慶、怒江、德宏等州、市的100 多個鄉(xiāng)鎮(zhèn),為上萬名少數(shù)民族群眾巡診義診。

      有件事令我印象很深,那是他們偶然從媒體報道中得知:家在龍陵縣龍山鎮(zhèn)楊梅村的女孩小芹,3 歲時全身嚴重燙傷,本來家貧,給孩子治傷更顯窘困,身上處處留著疤痕,臉被毀了容,胳膊伸不直,胸部粘連影響發(fā)育。女孩長大,漸漸懂事,自卑自閉起來。院長找婦聯(lián)、找殘聯(lián),一起上門做工作。孩子被接到醫(yī)院后,精心制定治療方案,施行疤痕松解手術,解決上肢功能受限的問題,又給孩子做面部矯正手術。每次在手術臺前,一站就是四五個小時,出來就是一身濕透的汗衣。還專門給孩子開展心理疏導。孩子開朗了,活潑了,笑聲也多起來了。

      對類似嚴重病患家庭,不僅免醫(yī)療費,還捐錢獻物,扶產(chǎn)脫貧。一次,由多個民族推派出來的村民代表集約一起,給醫(yī)院抬來了“仁心”匾。

      根據(jù)保山醫(yī)院為民服務的熾熱情懷,我提議并經(jīng)總隊黨委會研究,給院長記二等功、給醫(yī)院集體嘉獎。在表彰大會上,當獎章、獎牌授發(fā)時,他們流淚了,舉手宣誓著那牢牢銘刻在心間的宗旨——“為人民服務!”

      3.景頗阿媽您別哭

      都道邊疆風光美,豈知云嶺災害多。這里既有多樣化的氣候生態(tài)、動物植物、自然地理,也有四季頻仍的諸多災害。我到云南工作后,每年參加和指揮的搶險救災可多達七八十起。

      記得2014年5、6月間,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相繼發(fā)生5.6 級、6.1 級地震。我隨國家部委和省、州領導趕至震區(qū),查看災情,慰問群眾。在災情較重的景頗族自治鄉(xiāng),看到七八十歲的白發(fā)大娘,依偎殘垣斷壁,難舍老屋故土,咽聲哭泣拭淚,現(xiàn)場令人無不動容。

      我們知道,景頗媽哭的是一種悲傷,因為倒塌下的何止寨房啊,那是一輩子拾掇起的歲歲月月;哭的是一種不舍,因為搬離開的何止故土啊,那是幾十年摸爬過的溝溝坡坡;哭的是一種憂愁,因為擔心還能不能再住上好院落,兒孫生活不至慼慼蹙蹙;哭的也是一種感激,因為黨來啦,政府來啦,救災隊伍開進了村村戶戶。

      在災區(qū),我們堅守了20 多天,夜以繼日組織救援。每每見到老人和孩子,都要從身上摸出少則兩百、多則千元,獻上愛心。飽經(jīng)風霜的景頗族老大娘,總是雙手合十、作揖感謝。鄉(xiāng)村干部說,她們信佛,只有禮佛時才會這樣,這是把你們官兵當“佛”?。?/p>

      后來,重建事宜落定,受災群眾紛紛搬進新居。一些災點還變成了景點,好多家庭辦起了具有民族風味的農(nóng)家樂客棧,熱情接待四方游人。我一一走過這些地方,又想起那幾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大娘,真想再對她們說:景頗阿媽咱不哭,新梁勝比老屋木,喬居山水綠如故,未來日子一定會富足!

      在盈江邊地救災,我留下了許多抺不去的記憶。丑時,在下半夜本是萬籟俱寂好睡眠。然而,在這兒一個宿營地,卻上演起了別開生面的“音樂會”——不用管弦,不用鼓釵,而是抗震救災人員用鼾聲演奏出來的。我在救災指揮部分析災情,預估了救災時長,曾指出救災任務不是三兩天能完成的,要求部隊準備較長時間救災作戰(zhàn),人員在夜間11 點子時前睡下,以恢復基本體力,待來日持續(xù)作業(yè)。然而,災情就是命令,救災就是戰(zhàn)斗,執(zhí)行任務期間作息時間豈是能控制得了的?!救災分隊往往很晚才能從各任務點陸續(xù)回到宿營地,累極了的一群人躺倒后,便是鼾聲一片。子時之后是丑時,我查鋪查哨,正成了這場特殊“音樂會”的欣賞人。

      緊挨我住的帳篷里,鼾若洪鐘,奏著“大調”。我知道,那是州長。他最早趕到震中組織救災。多少受災群眾房屋受損不能住,需要轉移安置;多少學校震成了危房,需要搭建板房重新開課;多少高中畢業(yè)生馬上就要高考,考場需要重新設置好,不能誤了他們;多少次生地質災害隱患點時刻威脅著群眾生命,需要及時排除和預防;多少上級和外地援送的救濟物資,需要統(tǒng)籌分配發(fā)放……這些都沉甸甸地壓在他的心上。他沒日沒夜地工作著,兩眼布滿了血絲,滄桑憔悴的臉上又添了幾道皺紋,本就不茂密的頭發(fā)掉得更厲害了。這位傣族老州長要對災區(qū)各民族群眾負責,他最累呀,能不鼾聲大起么!

      我輕步走至武警盈江中隊帳篷,鼾似波濤,起伏跌宕。那是一幫年輕戰(zhàn)士小伙子,他們是第一支快速到達災區(qū)的部隊,奔赴的第一個地方就是五排中心小學。先前的5.9 級地震給這所學校造成的破壞極重,整棟教學樓被撕成龜裂,官兵冒著余震不斷、房屋隨時可能倒塌的危險,沖進樓內救援,搭建帳篷課堂,還贈送了教學設備,確保學生及時復課。官兵有預見性地組織師生進行防震演練和避險,恰遇6.1級強震再次襲來,確保200 多名各族師生沒有一人傷亡。該中隊官兵參加救災的時間最長,沖在前線,連續(xù)作戰(zhàn),強度大啊,怎不鼾聲連連!

      來到專業(yè)救援中隊帳篷,只聽鼾比打雷,滾滾轟響。我知道,他們剛剛躺下。傍晚,太陽已經(jīng)落山,剛完成一處危房拆除任務的官兵,接到地質專家監(jiān)測通報:楂子林村附近山體嚴重裂縫,隨時有大規(guī)模山體滑坡和發(fā)生泥石流的危險,群眾生命危在旦夕。官兵們顧不上休整和吃晚飯,在車輛無法通行的情況下,徒步山路急行軍15 公里趕到村里,與地方干部一邊挨家挨戶動員群眾轉移,一邊迅速搭建安置帳篷,忙至深夜一點才返回,35 戶200 多名群眾安全了!得到報告,我和聯(lián)指的同志都長長地松了一口氣。這個中隊有技術優(yōu)勢,從遠程緊急調來,官兵行車15 個小時,輾轉900 多公里到達災區(qū)后,馬不停蹄,連續(xù)作戰(zhàn),危險系數(shù)高的任務他們首先上。此刻,如雷的鼾聲正無形地述說著他們吃了大苦、耐了大勞,是該歇息一下啦。

      張小東 姚青 浮華掠影9 水粉 100cm×140cm

      猶如絲竹的鼾聲,和著溫馨氣息從帳篷飄然而出。至此,我聞而卻步。這是武警女子救護隊的帳篷。她們主動請纓,從營區(qū)馳援災區(qū),每天攜帶著幾十公斤的醫(yī)療設備和藥品,深入村寨巡診救護……群眾親切地呼她們是“女子救命隊”。平時文靜的姑娘們,讓她們累成了這樣。我只能說,救災不比男兒遜色,打鼾也不比男兒輕微。

      還讓我特別敬慰的是,在最大的帳篷里住著來自芒市勐煥5 個傣族村的70 多位傣族志愿者,鼾像排鼓,隆咚不息。他們個個都是能工巧匠,在一位70 多歲老師傅的帶領下,每天戴著草帽,背著竹簍,手拿砍刀,與官兵一起用竹子為景頗族受災兄弟搭建一處又一處竹棚和油氈房??吹剿麄兗影喔苫?,不時哼出幾句傣族山歌,我知道這也是他們比較累的時候。累的時候,他們就哼著山歌解乏。此時,聽著他們的鼾聲,想起了他們對我說的一句話,“今天我們傣族拼力幫助有難的景頗兄弟,是因為我們有難時他們也拼命幫助我們?!闭媸亲鎳蠹彝?,民族好同胞!

      在卡場宿營的壩子上,118間帳篷錯落排列,住有州委州政府的同志,解放軍、武警和公安隊伍,地質、交通、電力等方面的救災人員。大家為災區(qū)少數(shù)民族群眾所急所累,忙至深夜方匆匆入帳,每個帳篷皆鼾聲連連。一個帳篷就是一個小音樂會,一個個小音樂會融合成一場大音樂會。這場唯勞動者、戰(zhàn)斗者、創(chuàng)造者才能奏出的深夜鼾聲“音樂會”,足以震撼中華大地!而美妙的鼾樂,往往在錦繁城市聽不到,在藝術殿堂聽不到。只有用心、用情、用命,到基層一線來,到救災現(xiàn)場來,你就是奏樂者,也是享樂者。

      還有魯?shù)?、景谷、洱源、德欽、寧蒗、永善等縣區(qū),都是多民族聚居地。真是無情得很!由于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拱動碰撞擠壓,災難隨時會襲來。云嶺地震高發(fā),松懈的山石,無情的泥石流,都是降在各族同胞身上的難啊!發(fā)生地震大災后,黨政軍警、工青婦學都在第一時間,到鄉(xiāng)、到村、到巷子、到每一戶房屋,去奔命、去拼命、去搶命。

      4.壯鄉(xiāng)抗旱急,彝山救火忙

      震災猶殘酷,旱災亦無情。

      三七,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特產(chǎn),供給著億萬之家食用、藥用。而這個壯鄉(xiāng)苗嶺的金疙瘩、命根子,怕光、怕熱、怕寒、怕旱,嬌貴著呢!可有一段時間,偏遇四年連旱,導致三七要么苗長不出來,要么剛長出苗來就枯萎,可愁壞了壯族苗族群眾。

      保苗急、送水忙!在這場黨政軍民抗旱保民生的攻堅戰(zhàn)中,僅武警文山支隊就派遣官兵18000 余人次,出動車輛4300 余臺次,送水灌溉三七苗田2000 余畝。在硯山縣江那鎮(zhèn)銃卡村和舍木那寨,硯山縣中隊官兵每天早出晚歸,身背一桶桶清泉,穿梭在一戶戶村民家中,盡管又累又渴,誰也不舍得喝一口送給群眾的水,有的戰(zhàn)士暈倒在送水路上。為了徹底解決村民用水問題,官兵兵分三路四尋水源,十天十夜連續(xù)奮戰(zhàn),挖出30 公里長的水渠,把清澈泉水引流到村寨。村主任激動地說:“你們引來的是保苗水,是救命水!”

      地方有個統(tǒng)計,僅在滇東,部隊就援建了300 口愛民水窖,挖了14 條270 多公里的水渠,打了12 口機井,解決了10 多萬群眾的飲水用水問題。

      西南的“旱季”,頗為特別。冬春天干地燥,諸物易燃,撲火成為常態(tài)。尤其是山林滅火接踵而至。

      有一天,我到楚雄彝族自治州檢查支隊工作,帶領工作組的同志來到了擔負成昆鐵路大橋守護任務的武警中隊。中隊駐地就是“十大魅力彝人古鎮(zhèn)”——祿豐縣黑井鎮(zhèn)。晚上10 時許,一行人返回途中,剛過古鎮(zhèn),透過車窗,我突然發(fā)現(xiàn)古彝山著火了,火勢好猛。當即停車,一邊查看火情,一邊讓隨行人員緊急聯(lián)系當?shù)卣罹徒闹嘘牴俦鹚俪鰟印?/p>

      大火被撲滅了。

      趕來的地方領導陣陣后怕,一個勁地跟我說:“真謝謝你們啦!彝山的上面就是成昆鐵路,空中就是高壓線,緊挨后面的就是彝人古鎮(zhèn),鎮(zhèn)上萬余口老小都在熟睡。天這么晚了,幸虧你們發(fā)現(xiàn)早、救得快,否則大火真的燒開來,森林毀了、鐵路毀了、古鎮(zhèn)也毀了,大伙生命財產(chǎn)就遭殃了,后果不堪設想?。 ?/p>

      此刻,我的心頭直掖著一句話:“彝人古鎮(zhèn)的老小,你們平安地睡吧,睡吧!”

      還有一場大火,曾引多方關注。那就是2014年1月發(fā)生在香格里拉獨克宗月光古城的火災。夜間,火借風勢,迅速吞噬著茶馬古道上這座木質結構的千年古城。支隊官兵以比火勢還快的速度鉆入火中、煙中,挨家呼人、破門救人,冒著生命危險把煤氣罐等易燃易爆物品搶出來、搬出來。那位藏族州長跟我說:“要不是部隊官兵到得及時、救得及時,這么大的火,真不知要死傷我們多少人呢!”

      5.阿昌族子弟戒“毒”迎團圓

      火魔蔓延損一時,毒魔蔓延毀一世。

      “金三角”,這個產(chǎn)毒販毒的代名詞,恰與云南毗鄰。瘋狂的毒品,就是懸掛在邊境各族群眾心頭上的利劍!禁毒緊迫,防艾任重。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有個戶撒鄉(xiāng)項姐村,阿昌族的世居地,不到3000人的寨子,吸毒人員曾一度上百人,艾滋病毒攜帶者也有20 多人。那些日子,德宏支隊官兵年復一年、茬茬相接,幫助這個村子禁毒防艾,挽救了一個個破碎的家庭,拯救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有個士官叫李云東,一干就是十年。十年來,他作禁毒和防艾宣傳90 多場,發(fā)放宣傳材料5萬多份,粉刷標語600 多條,直接受教育的多達2 萬多人,成功轉化53 名吸毒人員,下轄的(田心、東么)兩個自然村被省里評為無毒文明示范村。

      村民代某的丈夫,靠著打戶撒刀的手藝,日子曾經(jīng)過得紅火。自從染上了毒癮后,很快將積蓄吸干,還欠了一屁股債,大伙覺得他無可救藥。這位武警士官和戒毒所同志一起,思想工作與強制管教雙管齊下,幫其成功戒毒。

      還有一位老人叫徐某,有個兒子因吸毒,媳婦離家出走,留下一雙兒女,家庭破碎。這士官費了幾番心思、花了幾番工夫、使了幾番辦法,講危害、說教訓、論親情、擺道理,歷時3年終于感化其子,迷途知返,進了戒毒所。老徐的兒子戒毒出來后,又在部隊和政府工作人員的幫助聯(lián)系下,找到了一份工作。妻子也回來了,一個家庭破鏡重圓。

      有一次,該士官和民警一起抓一名毒販。毒販系艾滋病毒攜帶者,手里拿著刀。搏斗中,士官的手被劃傷了。要知道,艾滋病毒傳染的危險是很大的。后經(jīng)檢測,幸未感染。當?shù)仡I導積極向我們推薦士官李云東和所在武警支隊為先進典型,說,“為了我們阿昌人戒毒,子弟兵這是拿命在拼??!”

      6.傈寨風雪年,傣家水花狂

      在中緬邊境北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內一個叫作片馬的地方,有個著名的“風雪丫口”,至今還流傳著周恩來總理給哨卡戰(zhàn)士拜年的故事。

      1963年國防部授予風雪丫口排“鋼鐵哨所”的稱號。就在這年除夕,哨所的電話鈴聲突然響了起來,正在執(zhí)勤的戰(zhàn)士拿起電話說:“您好!這里是風雪丫口哨點?!彪娫捴校瑐鱽砹艘粋€熟悉和藹的聲音:“我是國務院,我是周恩來。同志們辛苦了,我代表毛主席,給你們拜年!”呀,是敬愛的周總理!沒想到,日理萬機的總理,還這么牽掛著遠在邊防一線的戰(zhàn)士們。

      這件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官兵。時光荏苒,當年的軍事哨卡,現(xiàn)在變成了貿(mào)易口岸;當年的邊防部隊,轉隸為武警部隊。時代變了,身份變了,保邊疆、固邊防的使命沒變,促發(fā)展、惠民生的擔子更重了。

      又是一年春節(jié)至,鄉(xiāng)愁涌動回家路。在口岸做生意的一位李姓商人,給我講述了一段他難忘的經(jīng)歷。這年春節(jié)將臨,他和幾位朋友準備回家過大年。沒想到,幾十年一遇的罕見暴風雪突襲片馬,電力、通訊、交通全部癱瘓,2000 余名在口岸打工經(jīng)商的傈僳族群眾和外地商人,被困在高達3200米海拔的大山丫口。風大、雪烈、冰寒,一群人冷啊餓啊急啊,女人和小孩子都哭起來,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在茫茫雪線中,驀然出現(xiàn)了一伍橄欖綠。原來,熟悉風雪丫口狀況的武警怒江支隊,百名官兵連夜奔襲營救。在6 個多小時的艱難突進中,氣溫降到零下20 攝氏度,兩側懸崖大雪崩塌、滾石不斷,“尖刀分隊”頂著危險在前開路,其余官兵攜帶物資緊后跟進,硬是將群眾急需的食品、衣被送了進去。接著,又把他們安全轉移出來。

      被轉移的人里,就有這名李姓商人。他說:“那場景,想想就害怕,想想就感動。害怕的是當時沒有你們趕到,大伙真不知道怎么辦;感動的是,你們還是當年過硬的丫口哨,還是人民的子弟兵!”

      那些年,我多次去瀘水、去片馬??吹綇摹帮L雪丫口”過往的人流、車流,一頭流向南亞、東南亞,一頭流入深山峽谷傈僳村寨,越發(fā)感到部隊官兵付出的,值!從心里祝愿民族群眾越過越好、日日如節(jié)。

      四月的西雙版納,旖旎的瀾滄江畔。一年一度的傣族潑水節(jié)到了。

      貓哆哩(傣語,小伙子)、哨哆哩(傣語,小姑娘),身著民族艷裝,成群結隊、攜盆握缽潑水忙。本族的、外族的,本地的、外地的,國內的、國外的,幾萬人聚一起,來潑水呀!肆意的水,潑向天空弧形落下,再潑向天空再弧形落下,似千條白練橢圓舞,若萬道彩虹當空飄?!八?!水!水水水!”天穹地宮般發(fā)出歡呼,真是“水花放、傣家狂!”

      在這歡樂的氛圍中,卻也有一伙“不合群”的人。他們有的在廣場旁武裝巡邏,有的在人群中筆直站立,有的在車里全時戒備。一些又調皮又善意的貓哆理、哨哆哩不時地向他們潑灑祝福之水,他們只能微微一笑,信手抹去一臉的水珠,爾后繼續(xù)執(zhí)勤。這群人就是擔負安全保衛(wèi)任務的武警官兵。他們大多是十八九歲的小伙子,正是好奇、好玩的年紀,若要問他們想不想?yún)⑴c其中?當然想?。〉切闹杏惺姑?,肩上有責任,不能呀!年輕的干部戰(zhàn)士用鐵的紀律要求自己,打起十二分警惕確保安全,讓狂歡的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樂!

      在云南,像這樣的民族節(jié)慶還有很多,彝族的“火把節(jié)”、白族的“三月街”、景頗族的“目瑙縱歌”、怒族的“鮮花節(jié)”、納西族的“三朵節(jié)”、布朗族的“插花節(jié)”、苗族的“趕秋節(jié)”、壯族的“三月三”等等。世居西南邊陲少數(shù)民族的這些節(jié)日,傳承著千年文化,維系著民族血脈,凝聚著民族力量,助推著邊疆發(fā)展,鞏固著邊疆穩(wěn)定,可不能小看了!一片片歡聲笑語、如癡如醉、若狂若放的節(jié)慶背后,一幅幅民族團結、文化繁榮、經(jīng)濟發(fā)展、政治安定的景象背后,傾注了部隊安保人員默默的付出。

      7.從木府到瑤山的“讓”字訣

      “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qū)、生態(tài)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边@是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央給云南定下的大政策!我不得不說,服從國家大戰(zhàn)略、推動邊疆大發(fā)展、實現(xiàn)民族大團結,已經(jīng)轉化為各級各族干部群眾和部隊官兵的共同心聲和責任。且傳有幾則兵民相“讓”的佳話。

      一讓納西古城重現(xiàn)。麗江是納西族集聚地,有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誰想到,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里曾經(jīng)駐扎過武警官兵。原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來麗江考察那年,為保護古城的完整性和便于維護修繕,確保申遺成功,駐在古城里的武警麗江支隊最先寫出申請——“讓”,主動要求把機關搬出。支隊下屬的古城區(qū)中隊,就駐在原納西族土司頭人居住的“木府大院”,搬遷時還主動呈交了一把刻著古老東巴文、盡顯古風沉蘊、有幾百年斑斕的納西族頭人太師椅。這一藝術孤品,至今完好保留在麗江博物館。

      納西族干部群眾,看到部隊這么大公大義,上書黨委政府:“一定要給部隊建一座最好的營房,讓官兵同享古城發(fā)展的成果?!辈痪?,一新的古城、一新的營房,同時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站在中隊老駐地“木府大院”的門前,看到膚色不同的中外游客,流連忘返于千年古城,我好不感動。這片繁華興盛,有著官兵的一份心、一份情!回到支隊機關,看到布局規(guī)整、文化濃厚、環(huán)境宜人的現(xiàn)代化營房,堪稱一流,我愈加感動。這其中,蘊含了民族群眾對子弟兵深深的情、厚厚的愛!

      二讓油氣管道鋪通。中緬油氣管道是國家能源進口重要通道之一,對保障能源安全、實施能源多樣化、帶動邊疆經(jīng)濟發(fā)展和群眾生活改善,具有重要意義。這條油氣管道恰好要通過部隊尋甸農(nóng)場,而這片占地300 多畝的農(nóng)場是官兵們的生活保障基地。當主管單位前來通報時,我和黨委一班人的態(tài)度是“堅決支持!大事、大局,速辦、辦好。”還是一個字:讓!

      雖然部隊對這塊農(nóng)場有著濃濃的感情,常年有綠、四季有獲,每壟地浸潤著戰(zhàn)士辛勤的汗水,也留下了戰(zhàn)士勞動的快樂。但是,官兵把那份不舍藏在心底,抓緊收完當茬菜果,又把土地拾掇整好呈交出來,保證了本段油氣管道順利施工。

      三讓泛亞鐵路貫穿。被稱為“鋼鐵絲綢之路”的泛亞鐵路,是中國與亞洲國家連接的大通道、輻射帶動云南各民族發(fā)展的大動脈。為這條鐵路讓道,又是部隊官兵的一份貢獻。紅河哈尼族自治州河口瑤族自治縣,地處中越邊境、泛亞鐵路的重要口岸。投入使用才4年的武警河口中隊營區(qū),被規(guī)劃用作泛亞鐵路河口北站用地。在軍地、警民利益關系交織的時候,部隊沒有猶豫,官兵沒有含糊,不談條件,不講價錢,仍只有一個聲音:讓!

      在車站建設的6年間,施工現(xiàn)場緊挨營區(qū),機器轟鳴,塵土飛揚,官兵工作生活環(huán)境受到很大影響。我去檢查工作,中隊正開展“泛亞鐵路身邊過,民族發(fā)展我奉獻”教育實踐活動,官兵不言苦、不抱怨,還主動參與施工勞動,并將中隊水源接上工地,保證工人師傅施工生活。9月,正是收獲的季節(jié),中隊官兵搬出營房的時候,也是泛亞鐵路試通車的時候,聽到那一聲聲汽笛直貫云霄、奏響瑤山,看到瑤族群眾一張張笑臉歡欣燦爛,官兵的心里溢出了甜、漾出了美。

      以上,兵民相讓利的邊疆發(fā)展,惠的民族兄弟,讓出了團結,讓出了力量,讓出了軍民攜手建邊疆、保國防的好局面。

      8.獨龍族紋面阿姑的謠歌

      生活在怒江州貢山縣深山峽谷的獨龍族,其所在鄉(xiāng)過去曾是少有不通公路的民族鄉(xiāng),有半把年時間大雪封山,幾乎與外隔絕,群眾有個生老病死的事,困難??!怎樣使“雪山孤島”變通途,讓獨龍兄弟也過上好日子?從中央到地方,開啟了整族幫扶、整鄉(xiāng)推進行動計劃。

      獨龍江公路隧道,要從高黎貢山腹部穿過,是一塊最難啃的“骨頭”。武警交通部隊與地方職能部門一道迎難而上,開始了艱巨的施工任務。他們忍受高寒缺氧,排除重重塌方,制服一個又一個困難險情,特別是攻克復雜的山體地質“大斷層、多裂隙、強涌水、高縱坡”條件下開掘洞遂的世界性技術難題。經(jīng)過3年多奮戰(zhàn),全長6680 米的獨龍江隧道從高黎貢山腹中全線貫通。

      就在隧道打通的時候,一個5 歲的獨龍族小女孩,嚴重致傷,生命危險,必須速送縣上醫(yī)院搶救。如果再繞以前崎嶇的山上老路,就算順利,最快也要一天時間。工程指揮部決定,啟用剛剛貫通的獨龍江隧道,開啟隧道內全部燈光,在工程車輛的護送下,轉運小女孩的車輛快速駛出了大山。僅用了4 個小時,小女孩就被送到貢山縣醫(yī)院,生命脫險了。

      解困獨龍鄉(xiāng),情牽黨中央。2014年元旦剛過,中央祝賀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貫通并勉勵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電文傳到了獨龍鄉(xiāng)。2015年1月,國家領導同志考察云南期間,專門安排出時間,親切會見了7 位獨龍族干部群眾代表。聲聲叮嚀,殷殷囑托,深深地鼓舞著獨龍族群眾。那一天,節(jié)氣正是大寒日,人人心里熱乎乎的。座談中,兩個阿姑起身含笑,摘紗展容,用本族的語言、敞亮的山音,深情地唱出由衷的歌。

      近看二位阿姑,六七十歲,黑墨紋面,精神洋溢。她們從山內到山外,從鄉(xiāng)里到省里,一路走一路唱,訴說獨龍人的過往、贊美獨龍人的今世。為此,我曾作了一首《紋面阿姑謠》,感之念之,記之頌之——

      漫漫歲月

      遙遙亙古

      曲曲彎彎的獨龍江畔

      偏僻邊遠的高黎貢山深處

      稀稀疏疏世居著一支族人

      墨墨點點乃個中紋面姑

      傳說山中大惡魔

      但見美姑便強擄

      獨龍女兒無躲藏

      忍淚紋面任針戳

      點點斑啊片片墨

      臉非臉哦目非目

      剌得花容模樣變

      勿似豺虎亦狗豬

      僅為了命的保全,身的安足

      千百年可憐獨龍姑

      沿襲不得已的“自殘”

      默守無奈何的“呵護”

      大山無言

      淡去往去的腳步

      江水奔涌

      沖走曾經(jīng)的屈辱

      共產(chǎn)黨來了

      諸惡魔被除

      與世隔絕獨龍人

      迎抱暫紅新中國

      從枷鎖人到自由人

      人生一步跨越

      從奴隸主義到社會主義

      生活如夢過渡

      呼兒時代春風勁

      吹蘇那山那水那萬物

      整鄉(xiāng)整族幫扶開發(fā)

      興學興業(yè)科文化俗

      劈山劈水隧道內外

      通電通網(wǎng)信息飛速……

      告別刀耕火種原始部落

      告別結繩記事神臺鬼宿

      告別山洞蝸居紡麻織布

      告別吊橋溜索馬幫人馱

      雪山孤島不再“孤”

      霧里山村不再“霧”

      獨龍一族不再“獨”

      紋面阿姑不再“陋”

      喔,自豪獨龍族

      驕傲紋面姑

      咋不高歌一曲唱

      咋不矜聲幾番訴

      且輕唱

      且慢訴

      邊寨首都心相印

      士兵百姓筋連骨

      親和親哪團結緊

      鑄成塔呀將天矗

      陽光新國度,大愛新時代。除了獨龍紋面姑的謠聲,還有其他民族同胞的書聲、詩聲。我也輯錄兩段分享吧!魯?shù)辇堫^山,曾是“8.03”大地震的震中地帶,黨政機關和部隊官兵迅速幫助安置重建,暖了各族人民的心。干部群眾自發(fā)創(chuàng)作了一首詩:“大寒節(jié)令送大愛,龍頭喜降豐年雪;千戶萬戶曈曈日,十萬烏蒙盡開顏?!边@是發(fā)自肺腑的聲音?。《_吂派逵袀€“四代同堂”的白族農(nóng)家小院,這是李德昌家。為了以留得青山綠水、保持鄉(xiāng)土味道、記得住鄉(xiāng)愁的方式,銘記全家全村全族的幸福與光榮及對黨、對政府、對部隊的深情,他家請人撰書了一副對聯(lián),刻寫懸掛在大門上。“習習春風”的橫額下,左聯(lián)“近水白家好風光”,右聯(lián)“平凡綠野故事多”。多么樸實的聯(lián)句啊!

      9.民族同胞,我的親吶

      我是邊疆各族群眾推選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心中深感:助力民族同胞的生產(chǎn)發(fā)展、生命安康、生活興旺,是自己神圣的責任。

      2012年底,我到鹽津縣豆沙關視察,得知一名女大學生在幫助一個農(nóng)村小男孩。孩子叫余學彬,在五歲患上了腦腫瘤,治療急需用錢,而家里非常困難。女大學生叫段才鳳,是豆沙關派出所時任副所長,她以“愛心小組”的名義,資助著孩子。聽罷這事,我想:才是個大學生、弱女子,憑著微薄力量,即欲撐起一片愛的藍天。而我職薪優(yōu)嘉如此,更應予以支持。于是,我立即拿出個人工資卡,讓她取出一萬六千元,參與愛心小組資助行動。此后每年六一和春節(jié),我都要捎去一份心意、一份問候。后來,這位少兒身體痊愈了,開始上學了。

      在麗江城區(qū)街頭,我看到一位納西族婦女每天奔波著,不是推著貨車,就是挑著貨擔,通過零售水果,一點一點攢錢,以供女兒上大學。因為家庭困難,這位母親做得很辛苦。女兒也懂事與體諒,在課余打零工,節(jié)假日就幫著母親街頭叫賣。我忍不過去,感到有義務幫上一把。便時常送去慰問金和糧油物,直至她女兒大學研究生畢業(yè),開始工作。

      我的妻子和女兒聽說后,也加入了助學行列。大理市挖色鎮(zhèn)有位白族女生,失去雙親多年,只有年邁的奶奶與她相依為命,女孩上學保障難以為繼。我從民政局了解到這一情況,將孩子的苦情告訴我的老伴和女兒娘倆,她們馬上與孩子及班主任取得聯(lián)系,決定資助她完成學業(yè)。每月定期從個人儲蓄卡中給孩子的銀行卡轉去一筆筆錢款。

      一家人難得相聚的日子,都會提起這三個孩子的事,愈發(fā)增加了那份牽掛!

      參加邊疆民族地區(qū)發(fā)展調研時,還了解到一些偏遠地方的少數(shù)民族群眾看不到報紙。于是,我訂了500 份黨報,分送156 個村寨、66所學校、30 座寺廟,讓黨和政府的聲音及時傳遞到他們心中。當接到“他留人”“摩梭人”等方面打來的感謝電話后,我深以為:世界上沒有比“助力夢想、助力希望、助力明天”更能牽動人了。以后,為邊疆各族同胞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今天,各地喜慶國家的大生日,我乘興把一些故事捉拾起來,從活佛致書函到阿佤再新歌,從“木府”流連客到汽笛響瑤山,從壯鄉(xiāng)保苗、烏蒙搶命到古彝山滅火、阿昌村戒毒,從傈寨風雪埡口紓年患到傣家串串水花放,還有那獨龍族紋面阿姑的謠、白族小院大門上的聯(lián)、龍頭山鎮(zhèn)干部群眾的詩,等等。我由衷是想說:唯黨群、兵民,莫辨族別,同心戮力,胼手胝足,擼袖實干,必有中華復興的美好明天。且看待到圓夢時,邊疆興,天下安,各族人民無不叢中笑,開心顏!

      呵,云南——可愛的邊陲高原紅土地!8000 里邊防,風餐露宿我在走;39 萬平方公里國土,披星戴月我在守;4700 萬民族同胞,我的親吶……

      猜你喜歡
      官兵
      武警四川總隊組織官兵進行健康體檢
      對青年官兵軍營成才狀況的調查與思考
      海軍官兵守衛(wèi)在海防一線
      基層部隊官兵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防治措施
      駐高原部隊官兵訓練傷防治調查分析
      駐疆官兵成就動機對職業(yè)倦怠的影響:社會支持的中介作用
      改善訓練條件 為官兵施展拳腳提供保障
      93307部隊: “集體生日”受歡迎
      解放軍生活(2013年5期)2013-04-29 21:51:50
      朝鮮官兵高呼“捍衛(wèi)金正恩”
      竹北市| 封丘县| 中西区| 武山县| 建水县| 巫溪县| 安庆市| 通化县| 西乡县| 庆云县| 高邑县| 盱眙县| 澳门| 东源县| 沾化县| 江城| 芦溪县| 道孚县| 广平县| 临清市| 廊坊市| 连州市| 苗栗市| 凤城市| 义马市| 石屏县| 监利县| 区。| 隆尧县| 库伦旗| 阜宁县| 康定县| 七台河市| 邹平县| 日土县| 永昌县| 抚顺市| 乌拉特中旗| 兖州市| 芜湖县|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