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王逸、朱熹對《楚辭》中神話傳說闡釋的對比

      2019-10-20 14:58:22趙文菲
      大東方 2019年12期
      關(guān)鍵詞:王逸第一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摘 要:《楚辭》的出現(xiàn)是中國詩歌繼《詩經(jīng)》之后的又一高峰,其中帶有南方文學(xué)絢麗的色彩。后世稱“風(fēng)”、“騷”并重,也就是說《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和《楚辭》的浪漫主義兩個風(fēng)格。其中《楚辭》中運用大量的神話傳說,把作者的浪漫色彩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神話傳說一部分反映了歷史文化傳統(tǒng),也反映了上古先民對于自然、社會、哲學(xué)的思考。本文選取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和宋朝王逸的《楚辭集注》進(jìn)行對比,以帝王傳說為例,能從中發(fā)現(xiàn)王逸、朱熹對遠(yuǎn)古文明的不同理解。

      關(guān)鍵詞:《楚辭》;《楚辭章句》;王逸《楚辭集注》;朱熹;神話傳說;理學(xué);現(xiàn)實主義

      《楚辭》的出現(xiàn)是中國詩歌繼《詩經(jīng)》之后的又一高峰,其中帶有南方文學(xué)絢麗的色彩。后世稱“風(fēng)”、“騷”并重,也就是說《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和《楚辭》的浪漫主義兩個風(fēng)格。其中《楚辭》中運用大量的神話傳說,把作者的浪漫色彩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神話傳說一部分反映了歷史文化傳統(tǒng),也反映了上古先民對于自然、社會、哲學(xué)的思考。綺麗的神話傳說也給《楚辭》增添了不少楚地特色。自漢朝王逸以來,后世有眾多注本為《楚辭》作注。研究這些文獻(xiàn)能夠了解注本作者處于當(dāng)時朝代對《楚辭》的理解,不僅是為理解研究《楚辭》文本提供多種角度,更能夠分析不同歷史時期對于神話傳說的態(tài)度和社會發(fā)展。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是研究《楚辭》的開山之作,是眾多注本中最早完整成體系的文獻(xiàn)。宋代朱熹的《楚辭集注》是歷史發(fā)展中間階段的又一著作。黃靈庚先生說:“宋朱熹之《楚辭集注》與王逸之《楚辭章句》,并稱為《楚辭》學(xué)史上兩座‘里程碑,影響所及,蓋至今無足替代之?!?選取這兩個時代的文獻(xiàn)代表,通過對比,能從中發(fā)現(xiàn)王逸、朱熹對遠(yuǎn)古文明的不同理解。

      東漢的王逸距離《楚辭》成書的年代比較近,對比后世,作注更接近遠(yuǎn)古的神話傳說。朱熹除了繼承傳統(tǒng)《楚辭》的研究方法,其思想也自成體系,在《楚辭集注》的“序”中提到:“原之為人,其志行雖或過于中庸而不可以為法,然皆出于忠君愛國之誠心。原之為書,其辭旨雖或流于跌宕怪神、怨懟激發(fā)而不可以為訓(xùn),然皆生于繾綣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雖其不知學(xué)于北方,以求周公、仲尼之道,而獨馳騁于變風(fēng)、變雅之末流,以故醇儒莊士或羞稱之。然使世之放臣、屏子、怨妻、去婦,抆淚謳吟于下,而所天者幸而聽之,則于彼此之問,天性民彝之善,豈不足以交有所發(fā),而增夫三綱五典之重。”除了傳統(tǒng)對于屈原“忠君愛國”的解釋之外,更重要的是“三綱五?!保v究“理義”,朱熹師從二程,深受理學(xué)影響。對于神話傳說的解釋也不像前人一味依賴其他文獻(xiàn),有自己的“科學(xué)”的看法。

      本文按照神話傳說的題材分以帝王圣人為主,帝王圣人存在與神話傳說中的地位就像“標(biāo)桿”一樣的經(jīng)典,從中可以看出王逸、朱熹兩代以儒家思想為中心的闡釋者的看法與觀點。

      《楚辭》中不乏圣明的君主的傳說,例如,顓頊、堯、舜、禹、啟等治國有道。作者屈原引這些圣人的傳說以勸諫,作為榜樣。也選取一些荒淫、失德的君主,列舉他們的劣跡和凄慘的下場諷諫君王以之為反例。也提到賢明的臣子,把他們作為自己向往的方向。

      (一)先古帝王治國的歷史基本一致

      1、對于賢明的帝王的注解王逸和朱熹基本一致。

      《離騷》中“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句,王逸與朱熹注相同之處:德合天地稱帝。高陽,顓頊有天下之號也?!呿溨笥行芾[者,事周成王,封為楚子,居于丹陽?!缘辣九c君共祖,俱出于顓頊胤末之子孫,是恩深而義厚也。”2

      不同之處:

      王逸注:帝系曰:“顓頊娶于騰隍氏女而生老僮,是為楚先?!敝苡耐鯐r生若敖,奄征南海,北至江漢。

      朱熹注:

      傳國至熊通,始僭稱王,徙都于郢,是為武王。生子瑕,受屈為卿,因以為氏。苗裔,遠(yuǎn)孫也。3

      這一句涉及屈原的身世,出身貴族,是傳說中先古帝王顓頊的后代,王、朱二人解釋有很大重合部分,基本一致。朱熹擴(kuò)充了“族裔”相關(guān)的注解。

      2、在注解賢君時,朱熹更注重增加儒家的仁義禮智標(biāo)準(zhǔn)。

      《離騷》中“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不顧難以圖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毕嗤帲?/p>

      啟,禹子也。九辯、九歌,禹樂也。言禹平治水土,以有天下,啟能承先志,纘敘其業(yè),育養(yǎng)品類,故九州之物,皆可辨數(shù),九公之德,皆有次序,而可歌也。夏康,啟子太康也。

      不同之處:

      王逸注:

      ……言太康不尊禹、啟之樂而更作淫聲,放縱情欲,以自娛樂,不顧患難,不謀后世,卒以失國。兄弟五人,家居閭巷,失尊位也。尚書序曰:“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朱熹注:

      五子,太康昆弟五人也。太康以逸豫滅厥德,盤游無度,田于洛南,十旬弗反。有窮后羿距之于河,而五子用此亦失其家巷。言國破家亡也。事見《尚書大禹謨》及《五子之歌》。此為舜言之,故所言皆舜以后事也。5

      這一段,關(guān)于啟圣明的原因王、朱二人都是歸結(jié)于啟遵循了禹的方法。對于太康治國失敗的原因也是相同的,朱熹在原本的基礎(chǔ)上加上了出處“事見《尚書大禹謨》及《五子之歌》”,在方法上更加嚴(yán)謹(jǐn)。《五子之歌》也在《史記·夏本紀(jì)》中出現(xiàn)過,是最早的關(guān)于帝王亡國的嘆息,體現(xiàn)了中國最早“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政治思想。

      《天問》中“眩弟并淫,危害厥兄。何變化以作詐,而后嗣逢長?”句引用舜弟弟象害舜的典故,王逸注:

      言象為舜弟,?;笃涓改?,并為淫泆之惡,欲共危害舜也。言象欲殺舜,變化其態(tài),內(nèi)作奸詐,使舜治廩,從下焚之;又命穿井,從上填之,終不能害舜。舜為天子,封象于有庳,而后嗣子孫,長為諸侯也。《天對》云:“象不兄龔,而奮以謀葢。圣孰兇怒氣,嗣用紹厥愛?!?

      朱熹注:

      問何象欲殺舜,變化作詐,而舜為天子,反封象于有庳,使其后嗣子孫長為諸侯乎? 孟子云:仁人之于弟,不藏怒,不宿怨,封之度,富貴之也。知此,則知其說矣。7

      對比二人的注解,在內(nèi)容上基本一致,相較王逸的詳述舜的弟弟象加害他的過程,朱熹更為簡練,不同的是朱熹引用了孟子的理論,注重儒家思想,把舜以德報怨行為歸結(jié)為“仁”。朱熹引用儒家的觀點把“賢君”的“賢”落實在“不藏怒,不宿怨,封之度”為人大度,不蘊(yùn)不怒。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政”,朱子接受傳承了儒家的“性善”論中“仁”的部分。

      3、上古賢君得天助,是由于敬畏天道。

      《離騷》中“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本?,王逸注與朱熹注同:

      言殷湯、夏禹、周之文王,受命之君,皆畏天敬賢,論議道德,無有過差,故能獲夫神人之助,子孫蒙其福佑也。8

      這一句王、朱把先古圣君之所以成為流芳百世,都是因為敬畏天道,得到了神人所助,子孫都得到了庇佑。與之類似的還有《離騷》的“湯、禹儼而求合兮,摯、咎繇而能調(diào)。”句,相同之處:……得伊尹、咎繇,乃能調(diào)和陰陽,而安天下也。9

      王逸注:

      摯,伊尹名,湯臣也。咎繇,禹臣也。言湯、禹至圣,猶敬承天道……10

      朱熹注:

      咎繇,舜士師。言升降上下,而求賢君與我皆能合乎此法者……11

      賢君的身邊少不了賢臣能士的出現(xiàn),這是從王逸開始的一以貫之的觀點。王逸與朱熹都把能人出現(xiàn)的原因歸結(jié)于帝王“順天道”,“得道者多助”是一直以來的思想。而具體來說“天道”是什么沒有具體言明。“王逸稱《楚辭》為“經(jīng)”,著有《離騷經(jīng)序》,這種觀點是屬于儒家的思想觀點?!疤斓馈弊置嬉馑际亲匀坏脑瓌t與規(guī)律,或者說各家學(xué)說中“天道”是一個根本的世界觀。

      看看站在賢君的反面,被王逸與朱熹共同歸結(jié)為昏君,禍國殃民的原因是不順應(yīng)“天道?!睂τ阼?、紂兩位歷史上的昏君王、朱兩位都做了批判,王逸更強(qiáng)調(diào)了桀、紂是違背了天道。在《離騷》中有不少提到昏君的典故,如“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亂流其鮮終兮,浞又貪夫厥家。”相同的解釋為,“言羿因夏衰亂,代之為政,娛樂田獵,不恤民事,信任寒浞,使為國相。浞行媚于內(nèi),施賂于外,樹之詐慝,而專其權(quán)勢?!?2“荒淫”,任奸佞為相,這都是“亂政”失天道的原因。

      (二)帝王身世的傳說觀點有所不同

      除了有關(guān)于先古帝王治國的傳說,更有關(guān)于古代帝王、賢人身世的神話。上一部分王逸、朱熹的作注的內(nèi)容基本一致,朱熹更多把這一部分當(dāng)做歷史文化,有據(jù)可查,而神話部分二者不同之處較多。

      《天問》中“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句,王逸注:

      言禹剝母背而生,其母之身,分散竟地,何以能有圣德,憂勞天下乎?13

      朱熹注:

      屠母,疑亦謂《淮南》所說禹治水時,自化為熊以通軒轅之道,涂山氏見之而慚,遂化為石。時方孕啟,禹曰:歸我子! 于是石破北方而啟生。其石在嵩山,見《漢書》注。竟地,即化石也。此皆怪妄不足論,但恐文義當(dāng)如此耳。14

      朱熹對于帝王的身世的神話傳說表示不相信,認(rèn)為“怪妄不足論”。可見他更有現(xiàn)實主義的精神。

      《天問》中“稷維元子,帝何竺之?投之于冰上,鳥何燠之?”句,王逸注:

      帝,謂天帝也。言后稷之母姜嫄,出見大人之跡,怪而覆之,遂有娠而后生稷。后稷生而任賢,天帝獨何以厚之乎?言姜嫄以后稷無父而生棄之于冰上。有烏以翼覆薦溫之。以為神,乃取而養(yǎng)之?!对姟吩唬骸罢Q寘之寒冰,鳥翼覆之。”15

      朱熹注:

      元,大也。稷,帝嚳之子棄也。帝,即嚳也。竺,義未詳 或曰厚也,或曰篤也,皆未安。稷事見《詩》、《大雅》及《史記》,曰: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為帝嚳元妃。出野,見巨人跡,說而踐之,遂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姜嫄以無父而生,棄之于冰上。有烏以翼覆薦溫之。以為神,乃取而養(yǎng)之。《詩》曰:先生如逹,是首生之子也,故曰元子。既是元子,則帝當(dāng)愛之矣,何為而竺之耶? 棄之冰上,則人惡之矣,烏何為而燠之耶?16

      對于姜嫄生稷并棄之的神話,朱熹從邏輯的層面表示質(zhì)疑,尤其是不解帝嚳本應(yīng)愛惜的元子為何棄之,烏為何又會用羽毛覆蓋在冰上的棄子。

      帝王降生神話傳說多是異于常人,超自然現(xiàn)象,這證明了他們與眾不同,天賦使命。但朱熹的質(zhì)疑打破了帝王初生的神權(quán),轉(zhuǎn)向現(xiàn)實。

      (三)治水神話傳說

      關(guān)于古代圣人的神話傳說還有很大的篇幅引用了治水的傳說。古人對于自然災(zāi)害由于科學(xué)知識的缺乏,未知帶來了恐懼,所以關(guān)于治水就有很多的聯(lián)想。其中不乏對鯀治水失敗、禹治水的成功。

      《離騷》中“鯀婞直以亡身兮,終然夭乎羽之野”句,王逸與朱熹注基本相同:

      鯀,堯臣也。帝系曰:“顓頊后五世而生鯀。”言堯使鯀治洪水,婞很自用,不順堯命,乃殛之羽山,死于中野。女嬃比屈原于鯀,不順君意,亦將遇害也。17

      關(guān)于鯀的治水過程《楚辭》中有不少涉及到。

      《天問》中“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僉曰“何憂,何不課而行之?”鴟龜曳銜,鯀何聽焉?順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愎鯀,夫何以變化?纂就前緒,遂成考功?!币欢紊婕磅呏嗡_端到失敗后的結(jié)果,王逸注:

      言鯀才不任治鴻水,眾人何以舉之乎?言眾人舉鯀治水,堯知其不能,眾人曰:“何憂哉?何不先試之也?!毖怎呏嗡冇貌怀?,堯乃放殺之羽山。飛鳥水蟲銜而食之,鯀何能復(fù)不聽乎?帝謂堯也。言鯀設(shè)能順眾人之欲,而成其功,堯當(dāng)何能為刑戮之乎?言堯長放鯀于羽山,絕在不毛之地,三年不舍其罪也。禹,鯀子也。言鯀愚很愎而生禹,禹小見其所為,何以能變化而有圣德也。言禹能纂代鯀之遺業(yè),而成考父之功也。18

      朱熹注則是表明引用于《尚書》,前一段內(nèi)容相似,不過除此之外還有一段評價:

      此問鯀功不成,何但囚之羽山,而不施以刑乎? 禹,鯀子也。腹,懷抱也?!对姟吩唬撼鋈敫刮?。此又問滿自少小習(xí)見鯀之所為,何以能變化而有圣德乎? 答曰:舜之四罪,皆未嘗殺也。程子以為書云殛死,猶言貶死耳。蓋圣人用刑之寬例如此,非獨于鯀為然也。若滿之圣德,則其所稟于天者,清明而純粹,豈習(xí)于不善所能變乎?

      此問禹能基代鯀之遺業(yè)而成父功,何繼續(xù)其業(yè),而謀乃不同如此乎? 答曰:鯀、禹治水之不同,事見《洪范》。蓋鯀不順五行之性,筑堤以障澗下之水,故無成。禹則順?biāo)远鴮?dǎo)之使下,故有功。《書》所謂決九川,距四海,浚畎澮距川。孟子所謂禹之行水,得水之道,而行其所無事是也。程子曰今河北有鯀堤而無禹堤,亦一證矣。19

      從注釋《天問》的格式上,王逸用“言……”,以個人的角度“直譯”辭句,并兼有鯀、禹的身世傳說的解釋。朱熹除此相似處外,一是引用《詩》《尚書》典籍中的內(nèi)容,二是引用了程、孟的觀點。二者皆為儒家的代表。

      通過對比內(nèi)容可以看出,同樣一段朱熹較之王逸注解更詳細(xì)。從鯀被任命可開端說起,朱熹除了引用舊有的說法,朱熹更分析出,堯是迫不得已才選鯀來治水。談及鯀死被鴟龜所食,且由于聽信鴟龜?shù)挠嫴叨嗡?,朱熹認(rèn)為純屬無稽之談。對于鯀治水失敗被堯囚困羽山而不對他施刑,朱熹引用程子的觀點,認(rèn)為“殛死”是“貶死”。朱熹注解禹的成功時引用了其他文獻(xiàn),并以現(xiàn)實中堤壩證實禹、鯀治水方法不同,更科學(xué)、嚴(yán)謹(jǐn)。

      《天問》篇中還有引用禹治水相關(guān)的的典故,“洪泉極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則,何以墳之?河海應(yīng)龍?何盡何歷?鯀何所營?禹何所成?”王逸注:

      謂九州之地,凡有九品,禹何以能分別之乎?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yīng)龍。言河海所出至遠(yuǎn),應(yīng)龍過歷游之,而無所不窮也?;蛟唬骸坝碇魏樗?,時有神龍以尾畫地,導(dǎo)水所注,當(dāng)決者因而治之也?!?0

      朱熹注:

      此問洪水泛濫,禹何用寘塞而平之? 九州島之域,何以出其土而髙之乎? 答曰:禹之治水,行之而已,無事于寘也。水既下流,則平土自髙,而可宮可舊矣。若曰必寘之而后平,則是使禹復(fù)為炮,而父子為戮矣。柳子對曰:“行鴻下隤,厥丘乃降。烏填絶淵,然后夷于土! 此言是也。”21

      王逸注解依據(jù)傳說,禹治水成功是有應(yīng)龍相助,朱熹則解釋是運用勢差,更科學(xué)。王逸在此處的注還具有濃重的神話的色彩,朱熹則更務(wù)實。

      《天問》中引用鯀的死就更有神話的色彩,“阻窮西征,巖何越焉?化而為黃熊,巫何活焉?”句,王逸注:

      言堯放鯀羽山,西行度越岑巖之險,因墮死也。言鯀死后化為黃熊,入于羽淵,豈巫醫(yī)所能復(fù)生活也。22

      朱熹注:

      此章似又言鯀事。然羽山東裔,而此云西征,已不可曉。或謂越巖墮死,亦無明文。《左傳》言鯀化為黃熊,《國語》 作黃能。按:熊,獸名;能,三足鱉也。說者曰,獸非入水之物,故是鱉也。《說文》又云:能,熊屬,足似鹿。蓋不可曉?;蛟疲簴|海人祭禹廟,不用熊白及鱉為膳,豈鯀化為二物乎?23

      對于鯀墮巖而死朱熹認(rèn)為沒有文獻(xiàn)不能認(rèn)同,而關(guān)于神話朱熹又采取不確定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朱熹注重現(xiàn)實。

      《天問》中“康回馮怒,墬何故以東南傾?”句提到發(fā)洪水的原因,王逸注:

      康回,共工名也?!痘茨献印费裕骸肮补な吓c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維絕,地柱折,故東南傾也?!?4

      朱熹注:

      舊說康回,共工名也。憑,盛滿也。《列子》曰: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絶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百川水潦歸焉。此亦無稽之言,不答可也。25

      這一條明顯看出朱熹對于王逸注的共工觸不周山表示為無稽之談。

      通過對比,王逸作注更多遵循神話,引用文獻(xiàn)原文后不過多對于文獻(xiàn)闡述的內(nèi)容反駁,朱熹對于神話有自己的見解,通過有邏輯的思考或者遵循事實,對于神話的真實性表示懷疑,傾向現(xiàn)實主義。

      (四)小結(jié)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從王逸到朱熹對《楚辭》的注解,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有了不少改變。王逸是傳統(tǒng)的注解方法,引用文獻(xiàn),自己的觀點很少。在主導(dǎo)思想方面,朱熹承襲了先古對賢德圣人的稱贊,強(qiáng)調(diào)忠君,儒家的道德評判被進(jìn)一步發(fā)揚(yáng)光大,強(qiáng)調(diào)遵循“天道”。除此之外,朱熹從理學(xué)的角度出發(fā),更注重現(xiàn)實中的考據(jù),希望從科學(xué)的角度解釋神話傳說,對于文獻(xiàn)中未能求證的部分都表示懷疑,甚至有些傳說的真實性表示不屑,這充分表現(xiàn)了朱熹在注解《楚辭》時的現(xiàn)實主義。這是從漢朝到宋朝生產(chǎn)力、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使得人們面對先古傳說時,更具有了時代特征,不是一味的遵循文獻(xiàn),有了個性化的偏向科學(xué)的思考。

      從作注的格式來看,一是引用了更多《尚書》《詩》等文獻(xiàn)的內(nèi)容,二是引用程、孟等儒家代表人物的觀點,三是對前人的注釋加以評論。

      兩代作注的對比不是優(yōu)劣的對比,通過對比看到兩代人對屈原經(jīng)典作品的不同理解,從神話的浪漫化逐漸走向現(xiàn)實化、理性化,也可以看出以朱熹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代的發(fā)揚(yáng)光大。帝王神話傳說,古史辨派的觀點是屬于歷史“堆疊”的一種,而對于“歷史傳說”的解讀能看到神化到“人化”的轉(zhuǎn)變。

      參考文獻(xiàn)

      [1]前言,1頁,《楚辭集注》,[宋]朱熹撰,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

      [2]4頁,《楚辭補(bǔ)注》,[宋]洪興祖,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3]9頁,《楚辭集注》,[宋]朱熹撰,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

      [4]32頁,《楚辭補(bǔ)注》,[宋]洪興祖,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5]22-23頁,《楚辭集注》,[宋]朱熹撰,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

      [6]161頁,《楚辭補(bǔ)注》,[宋]洪興祖,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7]83頁,《楚辭集注》,[宋]朱熹撰,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

      [8]35頁,《楚辭補(bǔ)注》,[宋]洪興祖,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23頁,《楚辭集注》,[宋]朱熹撰,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

      [9]56頁,《楚辭補(bǔ)注》,[宋]洪興祖,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10]56頁,《楚辭補(bǔ)注》,[宋]洪興祖,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11]33頁,《楚辭集注》,[宋]朱熹撰,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

      [12]32-33頁,《楚辭補(bǔ)注》,[宋]洪興祖,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13]149頁,《楚辭補(bǔ)注》,[宋]洪興祖,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14]77頁,《楚辭集注》,[宋]朱熹撰,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

      [15]168-169頁,《楚辭補(bǔ)注》,[宋]洪興祖,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16]87頁,《楚辭集注》,[宋]朱熹撰,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

      [17]29頁,《楚辭補(bǔ)注》,[宋]洪興祖,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18]135-136頁,《楚辭補(bǔ)注》,[宋]洪興祖,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19]70-71頁,《楚辭集注》,[宋]朱熹撰,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

      [20]137頁,《楚辭補(bǔ)注》,[宋]洪興祖,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21]71頁,《楚辭集注》,[宋]朱熹撰,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

      [22]151頁,《楚辭補(bǔ)注》,[宋]洪興祖,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23]77-78頁,《楚辭集注》,[宋]朱熹撰,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

      [24]137頁,《楚辭補(bǔ)注》,[宋]洪興祖,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25]72頁,《楚辭集注》,[宋]朱熹撰,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

      作者簡介:

      趙文菲;性別:女;出生年月:1993年9月;籍貫(具體到市):北京市 民族:漢;最高學(xué)歷:碩士;目前職稱:學(xué)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學(xué)。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xué))

      猜你喜歡
      王逸第一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新時代古籍“深度影印”的實踐與思考
      全國新書目(2024年6期)2024-01-01 00:00:00
      沈曾植著作集出版前史發(fā)覆
      《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技術(shù)指南(第一版)》要點解讀
      鄰父伐樹
      把頭版讓給老百姓——淺析《義烏商報》第一版改革實踐
      傳媒評論(2018年10期)2019-01-17 01:33:34
      《上海市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險化學(xué)品目錄》(第三批第一版)有關(guān)修訂情況的解讀
      金龜記
      醇厚雋永 灑落天成
      ——王逸書法藝術(shù)
      詩潮(2014年6期)2014-11-17 10:43:25
      蚊子的歌
      上海古籍出版社
      博覽群書(2013年1期)2013-06-20 09:00:08
      惠东县| 临猗县| 定边县| 依安县| 内乡县| 鄯善县| 翼城县| 合山市| 巴青县| 定安县| 综艺| 怀仁县| 固镇县| 方山县| 衡南县| 唐河县| 黄山市| 德化县| 治多县| 南阳市| 镇康县| 溧阳市| 乌拉特后旗| 读书| 凭祥市| 乡宁县| 德安县| 扶风县| 甘孜县| 阿拉善左旗| 合阳县| 如皋市| 淮安市| 新泰市| 怀化市| 双峰县| 胶南市| 宜城市| 镇康县| 剑河县| 阿瓦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