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雨
摘 要:新形勢下,跆拳道項目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不少高校也開始設置跆拳道課程,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達到強健體魄的目的。高校跆拳道課程在“四位一體”教學模式下,轉變了原有的教學方式,增強了大學生非智力素質(zhì)。把跆拳道精神內(nèi)涵傳播到高校的生活當中,讓大學生在深刻的內(nèi)涵當中,感悟運動項目,構建良好的人格。擺正自身的價值觀,加強運動技能的認知,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在“四位一體”立體課當中,激發(fā)大學生終身運動的意識,從本質(zhì)上,加深大學生的動商情懷。
關鍵詞:動商;高校;跆拳道課程
一、動商的主要概述
動商的首次提出,是在2012年的時候。提出者是南京理工大學的王宗平教授。王宗平教授在大膽的假設當中,構建了人的成功 =50%情商 +30%智商 +20% 動商。具體的參見圖(1)。同年《關注動商,提高學生運動潛能》刊登到了《中國體育報》當中。隔了兩年以后,王宗平教授再次發(fā)表了《動商———人類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支腳》[1]。所謂的動商就是運動者的運動商數(shù),需要不斷的克服自身困難,提高運動能力,最大限度的展現(xiàn)運動天賦和運動潛能。其中,還包含了運動方面的素質(zhì)與心理方面的素質(zhì)等。在友好、互惠、包容的基礎上,培養(yǎng)動商,“保障”智商與情商。
二、動商與跆拳道教學的研究現(xiàn)狀
例如:XX技術學院,12 個班級當中,482 名大一學生。95%以上大學生認為是“懶”與屏幕時間阻礙了體育運動。90%以上大學生精確的闡述體育運動的優(yōu)勢。新形勢下,在動商的研究上,主要探究的是理論體系、測評體系、教育功能者三個方面的主要內(nèi)容。展現(xiàn)了較強的抽象化和普遍化,但是卻依然無法進行定量。另外,“MQ-PLAY”、“三商”一體化發(fā)展、“詮釋”三個方面的理念,構建成為了具有廣度與深度的教育新理念[2]。在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喚醒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進一步展現(xiàn)強身健體、防身自衛(wèi)、祛病延年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還可以加強鍛煉意志、增進友誼、陶冶情操的重要價值。教上,可以使用語言提示法、形象講解法、反復示范法、學生造型示范法、先行法、攻防法、多媒體法、多人領做法、音樂法、回憶法、小紙條法等進行加快學生對動作的理解,提高教學興趣,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學上,需要大學生掌握技能,構建主動學、合作學、記憶學、網(wǎng)絡學的精神。練上,需要學生在集體練、合作練、單人練、比賽練、課后練當中相互檢查、督促和啟發(fā)。測上,需要加強隨堂測,以測帶練。階段測,以測促練。綜合測,以測作結。
三、動商對高校跆拳道課程改革的啟示
高校在改革深化的過程中,鼓勵“三類分流”的教學模式,并科學規(guī)劃,順應時代的發(fā)展需求,構建具有現(xiàn)代化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在跆拳道課堂當中,轉變傳統(tǒng)性的思維,使用情景式教學方式,增加音樂元素,借助多媒體,強化快樂元素和娛樂性元素。在“學科知識、社會發(fā)展和學生需要”的基礎上,對“一主多副” 跆拳道課堂進行強化,并向著多元化、趣味化、信息化的方向進行延伸[3]。接著,在動商理念的引導下,需要整合資源,實施“四位一體”的課程。完善指標,提高張力。在生活化的終身教育上,提高大學生動商與體質(zhì)。具體參見圖(2)。
(一)運動體悟
從一定程度上看,行為主要是思想決定的,大學生對事物的認知程度,決定了行為的效果。然而,肌肉展現(xiàn)的是記憶功能,需要在反復的練習過程中,提高固定工作的定向運動能力。跆拳道課程主要展現(xiàn)的是腿的功能性。與拳擊、散打等學習情況不盡相同,并非像這些課程一樣簡單易學。這個時候,跆拳道課程應該順應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以社團的形式,內(nèi)外結合。提升大學生動商,增強感悟力。
(二)人格塑造
“四位一體” 跆拳道立體課堂主要目的就是讓大學生掌握一定技能的同時,展現(xiàn)良好的人格,存在了好的人格之后,才能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能力。長久下去,在社團當中,還可以增強領導、協(xié)作、教學能力。另外,也可以使用集訓、比賽的方式,提高大學生勇于拼搏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然后,在深層的內(nèi)涵當中,提升大學生的應變、溝通、適應社會能力。
(三)運動技能
跆拳道立體課堂當中,也需要在武術的發(fā)揚精神上,不斷的提升運動技能。在動商的引導下,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在系統(tǒng)化的教學當中,提高張力。實現(xiàn)由目標計劃、組織的集中訓練。
(四)社會適應
跆拳道立體課堂上,動商的培養(yǎng)是在長期潛移默化的習慣上進行養(yǎng)成的。因此,“四位一體”課程體系上,需要高校完善和配備跆拳道教學設施。將基礎理論知識和跆拳道技能訓練結合起來。優(yōu)化教學方法,細化教學理念,以新媒體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達到終身體育的理念,增強動商,提高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總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四位一體”高校跆拳道立體課堂當中,需要沖破傳統(tǒng)的束縛,更新理念,立足課堂,放眼世界?;パa優(yōu)勢,整合資源。另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高校跆拳道教學需要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制定針對性強,行之有效的立體化課程。接著,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提升大學生的非智力品質(zhì)。優(yōu)化教學方法,切實提升高校跆拳道教學的效果。因此,培養(yǎng)動商的關鍵,就是構建一場“時間爭奪戰(zhàn)”,把大學生的“屏幕時間”進行轉變,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路徑,構建現(xiàn)代化的“運動時間”,實現(xiàn)大家共同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 張美云,王宗平.學校體育中引入“動商”概念的效應解析——撬動意識覺醒、助推體質(zhì)健康的杠桿[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6):111-112
[2] 楊樹葉,劉立清,王健壯.“一主多副”多元化教學內(nèi)容在高校跆拳道課程中的探索[J].武術研究.2016(01):99-100
[3] 張修昌.體育專業(yè)跆拳道課程“三類分流”教學改革探究[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8(05):123-124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