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歷代的文人們也對中秋佳節(jié)有著獨特的情懷,每逢中秋必作詩。下面是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一些膾炙人口的中秋節(jié)詩句。
最雄渾的中秋詩詞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點評:張九齡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貶謫荊州,中秋之夜懷念遠方,寫了這首詩。詩歌意境雄渾闊大,骨力剛健,但又情感真摯,特別是前兩句早已成為千古名句。
最有邊塞味的中秋詩詞
《子夜吳歌·秋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點評:《子夜吳歌》分別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這首秋歌,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丈夫(“良人”)。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
李白描寫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等等,當(dāng)然大部分不是寫中秋的。
最著名的中秋詩詞
《水調(diào)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點評:這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來寫中秋的作品中,公認(rèn)的絕唱。它構(gòu)思奇拔,獨辟蹊徑,神話與現(xiàn)實、出塵與入世、感慨與曠達,層層交織,極富浪漫主義色彩,也極富哲理與人情。通觀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體現(xiàn)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fēng)格。
最寂寥的中秋詩詞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點評:這首詩先寫中秋月色,再寫望月懷人,展現(xiàn)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以寫景起,以抒情結(jié),想象豐美,韻味無窮。
最親情的中秋詩詞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點評:明明是自己在長安,望月而遙想鄜(fū)州(今陜西省富縣)的親人。但詩歌卻從對面著想,只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這種從對方角度設(shè)想的方式,寫出了一家人的真摯感情,經(jīng)常被后人借鑒。
最感懷的中秋詩詞
《一剪梅·中秋無月》
(宋·辛棄疾)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今宵樓上一尊同,云濕紗窗,雨濕紗窗。
渾欲乘風(fēng)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
滿堂唯有燭花紅,歌且從容,杯且從容。
點評:辛棄疾和蘇東坡齊名,人稱“蘇辛”,乃是豪放派的杰出詞人。但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所以這一首《一剪梅》其實也是借景抒情,表達英雄寂寞和懷才不遇的心情。表面上寫的是中秋節(jié)沒有月亮的惆悵,實際上乃是辛棄疾自抒胸臆,在無奈中發(fā)出世路艱難和壯志難酬的悲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