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 白雪發(fā)
摘要:在我國近代音樂教育當中,其中出現(xiàn)了眾多音樂教育接觸人員,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以及創(chuàng)作讓音樂教育逐漸朝著穩(wěn)定健康的方向發(fā)展,而他們所傳遞出來的音樂教育思想對于后世有著深淵影響。本篇文章主要是對著名音樂教育學家李叔同的教育理念進行分析,從而對目前音樂教育方面進行簡單論述。
關鍵詞:李叔同;愛國奉獻;學生為本;樂歌創(chuàng)作
引言
李叔同的音樂教育思想是中國較為現(xiàn)金的教學思想,他的教學思想融合了西方先進音樂文化,并且與我國世紀理論結合,在李叔同所處的那個年代,是我國音樂教育剛剛崛起的時代,在其中十分缺乏具備系統(tǒng)的教學理念以及相關教學人員,而李叔同在當時的環(huán)境壓力下還是選擇進行藝術教育,而這一點與其人格的完善以及教育精神有很大關系。李叔同所強調(diào)的是和藹可親,身體力行,徐徐善誘,以人為本的音樂教育了理念,而這一點音樂教學理念也是在李叔同的音樂教育工作當中有了完美的體現(xiàn)。
一、先器識而后文藝的教育思想
李叔同音樂教育當中,對于先器識而后文藝賦予了極高的理解,并且這一理念也融合了蔡元培老師的美學理想。以人格審美為根本。同時在音樂教育時間的過程中,李叔同對于教育也都是建立在人格教育當中,認為對音樂這一科目需要讓同學們以及教師們完全重視起來。先器識而后文藝不僅僅是人格教育思想,并且也不是強加給學生的,而是自然而然潛移默化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的,其中存在藝術的源泉,是藝術生命的體現(xiàn),同時先器識而后文藝這一理念也讓我國近代音樂教育有了新的起點。
二、學生為本的音樂教育思想
從上世紀開始,我國逐漸形成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并且這一教育理念在世界上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在教育環(huán)境當中,只有以人為本,才能真正的讓教育價值得到展現(xiàn),才能讓同學有更好的學習氛圍,如此才能更加順利的讓人們保障生活幸福指數(shù)。
李叔同在音樂教育當中,充分重視這一觀點,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個體個性因材施教,去盡可能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天賦。李叔同曾說過,在音樂當中,一部分是對紀律的嚴格性,一部分是對學生的高要求,從此處可以看出,對于音樂教育最重要的是需要教育本身具備一定的高上行以及學問性,同時還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教育理念以及專業(yè)知識,如此,才能真正的讓教育進行下去,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而這點相關學者付彬然也曾對此提出相關同的看法。
三、愛國奉獻的音樂教育理念
在李叔同的音樂教育思想當中,愛國主義以及音樂教育奉獻當中貫穿了真?zhèn)€音樂教育。李叔同認為,一個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需要具備愛國,愛音樂,愛學生,愛教育四種品格,以國家民族為根本,以學生為主題,這樣才是真正的教育。李叔同認為教育是國家的希望,對于李叔同來講,音樂教育能讓學生獲取更多的音樂理論,如果不能讓音樂占據(jù)自身的生命,那么如何才能保證學生去真正的熱愛音樂,正是這種品德,才能讓李叔同在教授學生音樂時能完完全全的感染每一個學生。正式這種精神,讓李叔同的門生弟子逐漸成為了音樂教育當中的頂梁柱。
四、樂歌創(chuàng)作當中的音樂教育思想
李叔同在1904時曾經(jīng)為上海的補課班創(chuàng)作了《祖國歌》,在1937時為廈門第一屆運動會作詞作曲,譜寫《廈門第一屆運動大會會歌》,到最后,其所留下的作品(包含填詞,作曲以及選曲配詞等)高達幾百首。李叔同認為樂歌是需要符合時代性質,具備一定的歷史情懷以及思想,而這點也是李叔同實施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在1905年,李叔同在日本編輯出版了《音樂小雜志》,以及后來所創(chuàng)作的《國學唱歌集》等均有反響。
當然,不可置否的是李叔同在日本曾經(jīng)受到了十分優(yōu)越的音樂教育,當時的日本對于西方音樂也具備一定的研究,因此,李叔同兼具了東西方音樂文化,后來在自身思想的引導下,也是為了音樂教育的發(fā)揚光大,其所創(chuàng)作的歌曲更多的都是與學生情緒,情感、思想態(tài)度有一定共鳴的歌曲。學生在欣賞樂曲時十分享受,并且在外界也廣為流傳。
五、李叔同音樂雜志的教育思想
李叔同為了能讓中國音樂教育事業(yè)有所發(fā)展,發(fā)表了《音樂小雜志》這一書記,在書中完全體現(xiàn)出了李叔同渴望中國音樂的發(fā)展,渴望能讓在整個世界范圍為內(nèi),中國音樂教育能快速發(fā)展與時代接軌,也體現(xiàn)出了,希望中國的音樂能與歐美日韓相提并論,能促進社會進步,成為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書中李叔同提出,應當積極吸取國外優(yōu)秀的音樂資源,希望能積極吸取日本、西洋音樂,學習日本音樂教育的精神,了解西洋音樂,尤其是對于我國當時音樂教育當中所存在的弊端,李叔同提更是提出了應當如何解決的方式方法。
六、結束語
李叔同的音樂教育思想,對于當時的社會音樂教育有了指路明燈,對于學校音樂教育產(chǎn)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并且在其門生當中不斷發(fā)揚光大。對于目前音樂教育以及音樂實踐來講,也具備一定的啟迪作用,諸多先輩為了音樂教育的發(fā)展窮盡畢生心血,才造就了如今中國的完善的音樂教育系統(tǒng),希望本文論述,能對從事音樂教育行業(yè)相關工作人員有一定啟迪,進一步促進音樂教育事業(yè)的完善以及進步。
參考文獻:
[1]楊和平. 李叔同音樂教育思想研究[J]. 中國音樂學(2):101-106.
[2]楊和平. 《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研究》(一)李叔同音樂教育思想主要內(nèi)容[J]. 中小學音樂教育(3):42-43.
[3]楊和平, YANGHe-ping. 李叔同音樂教育思想研究現(xiàn)狀分析[J]. 藝術百家, 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