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楊志偉
【摘? 要】目的:罕見B(A)血型的鑒定及臨床安全輸血的研究。方法 :就針對本次的實驗探究而言,將會選擇我院自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期間收治的罕見B(A)血型并需要進行輸血操作的患者20例。隨機分為兩組,即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的患者將會對血型的鑒定采取使用血清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的檢驗方法進行檢驗,并在對患者進行安全輸血前進行安全監(jiān)測實驗進行實踐;對照組的患者將會對患者采取使用常規(guī)的血型鑒定的方案,并對患者進行的安全輸血方式也將會采取使用常規(guī)的輸血方案。通過對比兩組患者在經(jīng)過兩種不同的操作方案后的血型鑒定的結果以及安全成功輸血后的情況進行分析探討。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血型鑒定的成功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的輸血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于需要進行輸血操作的罕見的血型的患者而言,在最短的時間內鑒定出患者的血型并安全的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輸血操作是目前臨床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往的常規(guī)操作以及常規(guī)輸血方案并不適用于血型罕見的患者。正因如此,將會對患者采取使用血清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的方法進行鑒定,并采取更加謹慎安全的輸血方式對患者進行輸血操作。經(jīng)過科學實踐證明是一種科學高效安全的操作方法,在臨床輸血操作中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關鍵詞】罕見B(A)血型鑒定;常規(guī)操作;安全輸血;血清學及分子生物學;克隆測序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1-0030-01
就針對血型系統(tǒng)而言,ABO的血型系統(tǒng)是人類首先發(fā)現(xiàn)的一個血型系統(tǒng),是目前的臨床工作中的重點血型系統(tǒng)[1]。研究血型系統(tǒng)的意義在于可以能在患者需要進行輸血操作時,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患者實施操作。而現(xiàn)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及醫(yī)療水平技術的進步,發(fā)現(xiàn)了罕見的B(A)血型的鑒定與輸血操作給臨床工作增加了困難[2]。而在本文中就針對罕見血型的鑒定與輸血操作進行了分析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就針對本次的實驗探究而言,將會選擇我院自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期間收治的罕見B(A)血型并需要進行輸血操作的患者20例。隨機分為兩組,即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齡23-34歲,平均年齡(27.1±1.4)歲;對照組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齡22-33歲,平均年齡(26.7±1.3)歲?;颊叩囊话阗Y料有可比性(P>0.05),并且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同時本次探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1.2.1對照組的操作方法。就對照組的患者而言,將會對患者采取使用常規(guī)的鑒定以及輸血方案[3]。其具體操作為:常規(guī)取患者的血液進行常規(guī)鑒定操作,并根據(jù)鑒定結果對患者進行輸血操作。注意記錄鑒定結果以及輸血結果。
1.2.2研究組的操作方法。對研究組的患者而言,將會對患者采取使用血清學及分子生物學進行鑒定,并在患者進行安全輸血前,首先進行體外安全監(jiān)測實驗輸血之后再對患者進行輸血操作。其具體操作為: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取血操作,之后對患者的血液進行血清學分析,之后在對患者的血液進行分子生物學的分析。之后,根據(jù)克隆出的基因序列進行下一步的分析對比得出血型鑒定結果。之后,根據(jù)血型鑒定結果將會對患者進行輸血操作。首先,在體外模擬輸血操作,確保安全后再對患者進行輸血操作。
1.3觀察指標
主要觀察記錄成功鑒定血型的人數(shù)以及輸血成功的人數(shù)。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應用SPSS1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shù)進行X2(%)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x±s)檢驗, 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血型鑒定結果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血型鑒定的成功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其兩組患者的具體情況見下表1。
2.2兩組患者的安全輸血結果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輸血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其具體情況見兩組下表2。
3 討論
現(xiàn)如今因為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人們對基礎的醫(yī)學知識的了解更加豐富。對于血型的鑒定工作,在以往的臨床應用鑒定中,大多對患者采取使用常規(guī)鑒定的方案[4]。根據(jù)患者的血液與相應的試劑發(fā)生的反應來判斷血型的類型。但是,這種判斷方案對罕見的B(A)血型的鑒定結果并不準確。也就直接影響了對患者進行的輸血操作結果,對應的結果也并不理想[5]。正因為如此,在目前的臨床中就針對這種罕見的血型的鑒定采取使用血清學及分子生物學進行鑒定,并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安全輸血操作,其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對于需要進行輸血操作的罕見的血型的患者而言,在最短的時間內鑒定出患者的血型并安全的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輸血操作是目前臨床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往的常規(guī)操作以及常規(guī)輸血方案并不適用于血型罕見的患者。正因如此,將會對患者采取使用血清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的方法進行鑒定,并采取更加謹慎安全的輸血方式對患者進行輸血操作。經(jīng)過科學實踐證明是一種科學高效安全的操作方法,在臨床輸血操作中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芳, 毛偉, 張濤,等. 罕見血型A102/B(A)02的分子遺傳學研究[J]. 中國輸血雜志, 2017, 30(10):1153-1155.
[2]?? 張燕華, 陳蘭蘭, 姚瑩,等. 北京地區(qū)稀有血型庫的運行及臨床應用研究[J]. 中國輸血雜志, 2017, 30(4):390-393.
[3]? 王林, 張勇萍, 崔穎,等. 36例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ABO血型抗原減弱的凝集強度分析[J]. 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 2017, 33(5):680-683.
[4]?? 臺勝飛, 馬春婭, 汪德清. Rh系統(tǒng)血型抗體聯(lián)合抗-Wra的鑒定2例及其臨床意義研究[J]. 中國輸血雜志, 2017, 30(10):1194-1196.
[5]?? 王貞, 溫機智, 張潤青, et al. 廣州地區(qū)人群中RHD* 960A突變型等位基因的鑒定及血型血清學與分子生物學特征分析[J]. 中國輸血雜志, 2017, 30(6):593-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