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畫中,用筆和用墨是相互依賴的,筆以墨生,墨因筆現(xiàn)。
怎樣握筆 使用技巧
毛筆初次使用時,要把筆頭放在墨汁中浸泡一會兒,讓筆頭吸足墨再用,因為筆頭內部的毛短時間內不可能完全被墨浸透。即使筆毛的表面蘸滿了墨,筆毛仍不太踏實,呈膨脹形,使用效果不太理想,使用過幾次后的毛筆,筆尖被墨完全浸透,會變得直順、踏實,攏抱結成一體,彈力也會稍大一些,使用效果更好。
毛筆的筆頭分三段,最尖的部位是筆尖,中部是筆腹,與筆管相接處為筆根。筆鋒有中鋒、側鋒、順鋒、逆鋒的區(qū)別。
中鋒運筆要執(zhí)筆端正,筆管垂直于紙面,筆鋒在墨線的中間,用筆的力量要均勻,進而畫出流暢的線條,其效果圓渾穩(wěn)重,多用于勾畫物體的外輪廓。
側鋒運筆需將筆傾斜,使筆鋒偏于墨線的一側,筆鋒與紙面形成一定的角度。側鋒運筆用力不均勻,時快時慢,時輕時重,其效果線條變化豐富。由于側鋒運筆是使用毛筆的側部,故可以畫出粗壯的筆觸。此法多用于山石的皴擦。
順鋒運筆采用拖筆運行的方法,畫出的線條輕快流暢、靈秀活潑。
逆鋒運筆,筆管向右前方傾倒,行筆時鋒尖逆勢向左推進,使筆鋒散開。這種筆觸蒼勁生辣,可用于勾勒和皴擦。
回鋒筆法要求中鋒運筆,如果是偏鋒就缺少浮雕感和力度。逆鋒入筆,轉而頓筆,然后回鋒。一去一回一頓就產生多種多樣的筆痕,這種筆觸厚重健實,常用于畫竹葉。
(摘自《無師自通學國畫》 人民郵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