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蕾
摘? ?要:中國的文人園林是隱士文化的結晶,并非所有居于鄉(xiāng)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都叫隱士,只有能保持獨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依附權勢、具有超凡才德學識,并且是出自內心不愿入仕的隱居者,才能被稱為隱士。隱士中出現(xiàn)過許多著名的詩人、畫家。山水畫和山水文學的出現(xiàn)、老莊思想的流行,對以后園林營建產生深刻的影響,在形式上擺脫了宮廷園林繁雜華麗的風格。隱士詩人和畫家謳歌的重要主題,是美妙的山水和隱居生活的樂趣,文人園林的誕生和逐漸精雅化,形成了中國文人獨特的造園方法,創(chuàng)造出精巧的人工環(huán)境。文人園林最重要的特征是追求詩情畫意的審美趣味和“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效果。文章對此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文人園林;文學詩歌;繪畫
1? ? 中國文人的自然觀和審美趣味
儒家追求天道,重在探求人的生命和自然的和諧之道,道家主張“以人合天”,提出“法自然”“法天貫真”,實質上是相同的。審美態(tài)度便是人向自然的回歸,也是文人園林產生的真諦,“崇尚自然,師法自然”是中國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原理。文人園林的規(guī)模一般小而精,中國文人傳統(tǒng)的審美標準就是雅,中國古代文人把服飾、器具、居室、庭院等都盡可能地雅化,以適應讀書寫字、吟詩作畫、彈琴賞花等文化活動的情調。庭院之雅趣不在于屋宇的華麗,即使只有幾竿青竹、數(shù)塊山石,若是具有審美情趣、布置得當,也能成為清心雅致的場所。
色是構成雅趣的重要元素,在中國文人眼中強烈的對比色,如大紅、大綠都是俗不可耐的。所以文人園林的基本色調是由灰、白、粟、墨等組成,猶如水墨淡彩畫,這也是文人園林有別于皇家園林的因素之一?;始覉@林中紅綠交映、金碧輝煌的色彩構成,在文人園林中絕對是被排斥的。形的模古與仿古是中國文人的另一種審美情趣,古與雅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古的含義是時間久遠,凡是經(jīng)過歲月琢磨的東西都比新制的雅致悅目、值得欣賞,比如銅器上的斑駁痕跡、長滿青苔的石頭、磨去棱角的臺階、褪色的涂飾等。明末文人文震亨在《長物志》中甚至提出“寧古無時,寧樸無巧”的主張,是很有代表性的文人審美觀。
2? ? 文學詩歌與園林的關系
中國文人園林受到造園者本人的文學修養(yǎng)影響,寫詩或者作文章,本來就是古代文人進入上層社會最重要的工具,也是其消遣自娛的方式,所以文人把作文章的方法用于造園是很自然的事情。清錢梅溪所著《履園叢話》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話:“造園如詩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呼后應,最忌堆砌餓,最忌錯雜,方稱佳構”。造園如詩也如作文章,有“起承轉合”才能引人入勝。詩歌還賦予園林一種情感色彩,詩歌把景物活化,遠遠超越了純風景的意境。文人園林中的詩意是借由對聯(lián)或者匾額的形式表現(xiàn)的,《紅樓夢》里《大觀園試才題對聯(lián)》一回中,賈政說:“偌大景致,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鳥山水也斷不能生色”,道出了匾聯(lián)在園林中的重要作用。對聯(lián)的創(chuàng)作與律詩很相似,但是字數(shù)不限,有利于文人墨客發(fā)揮才能,對聯(lián)也可直接引用古人的著名詩句,要能和景致融合,達到借景抒情的效果,把情趣投入到更高的境界。
給建筑物命名,做成匾額懸掛于建筑上,自秦漢以來便流行。匾額的字數(shù)雖少但寓意深刻,與建筑的性質與周邊的景致貼切,而且極具裝飾作用,是文人園林具有濃厚書卷氣息的重要原因。如果把園林景觀比作圖畫,那么匾聯(lián)就是山水畫上的題款文字。匾聯(lián)一般都是請名家書寫,也可以從前人的墨跡拓取,所以游玩者不僅能玩味風景,還能欣賞到美妙的書法藝術。在園林中還常給美麗的景物取名,比如奇特的峰石、絢麗的池水、古樹名木等,都是文人借景色抒情和施展才華的對象,景名常取自典故。如金陵第一園瞻園中有一塊“雪浪石”,石之正面宛若一團雪花,經(jīng)過陽光自西向東照射,融成了若干大小不一的溶洞,石之反面,猶如一道道雪浪,此石之名取自于蘇東坡的《雪浪齋銘引》中的“畫師爭摹雪浪石,天工不見雷斧痕”的妙句。
3? ? 繪畫與園林的關系
繪畫可以說是造園之母,文人園林的主人大都是畫家,或者造詣很深的藝術鑒賞家,能親自主持摹畫,或請畫家代為運籌描繪營造。譬如唐之王維,宋徽宗趙佶,元之倪瓚,明之文徵明、石濤,清之李漁等,都是畫家兼及造園。直到明代末年,才產生了計成、張漣等少數(shù)以造園為生的造園專家。繪畫是在平面上作立體之形,造園則是在地面上建空間之形,所用材料不同,其原理相似。從中國的文人看來,繪畫是百藝之首,是最高雅的藝術,繪畫是超越自然的行為。文人在造園時便處處追求畫意,無論動、靜、室內、室外,處處所見,都如同畫圖,使人隨時猶如畫中之游。中國文人園林還有一種構景的方法,在白墻的前面布置幾塊太湖石或者假山石,再種幾竿竹子或者樹木,構成一幅竹石小品畫,在光影之下生意盎然。這就是“以粉壁為紙,以石寫繪”的巧妙技法。這類布置完全得之于繪畫的啟發(fā),其布局安排要清逸娟秀,如畫之寥寥數(shù)筆而意趣橫生。
園林中的堆山疊石更是以畫理為依據(jù)的,是化平面為立體的,山水畫論中有很多關于畫山的理論,大多能直接用于堆山疊石,比如王原祁在《雨窗漫筆》中對畫山有生動而具體的闡述。他把山之動勢比作“龍脈”,說這個龍脈即氣勢,其源頭有斜有正、有渾有碎、有斷有續(xù)、有隱有現(xiàn),可以據(jù)此創(chuàng)作出開合、高下、結聚、坦蕩、高聳、平修、起伏的山形,峰回路轉,云合水分,便由此產生。
4? ? 結語
中國文人園林經(jīng)歷了漫長的由大而小、由野而文、由粗而精的深度演化之后,到了晚期成為士人階層競相構筑的理想生活環(huán)境。中國文人園林之美,美在含蓄的內蘊,美在優(yōu)雅的色彩,美在精巧的設計,美在巧妙的因借,美在靈活的組合,美在與人情切的感受。江南風光之勝,更為雅士所好,文人園林建筑尤其多,其中以蘇州為首,遍及揚州、上海、南京、無錫等城市及浙、粵各省,具有精致之美、古樸之美、融詩如景、畫中之游的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