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悅瑤
前言:
在視覺技術的發(fā)明和演變過程中,古典主義時代,圖像的繪制需要畫家長期積累,所以制作時間長,圖像非常有限;而現代生活中各種新媒體的幫助使得圖像的制作,圖像的采集和圖像的傳播非??焖俦憬?,因此導致圖像泛濫,所以過去是接近于圖像,現在是被圖像困住。從廣義上講,圖像已經成為我們閱讀的主要領域。從狹義上講,所謂的閱讀圖片意味著印刷品本身的圖像趨勢正在改變我們的閱讀習慣。“拯救”了費時費力解讀抽象文字的我們,而轉向了豐富,直觀和生動的圖像。
我們生活的時代到處都充滿了圖像和媒體,從廣告牌到路標,目光所及都是以直觀的畫面來呈現。因為圖像比文字更直觀,所以它們可以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就周圍的事情來說,當學生們做報告時,他們總是喜歡展示預先準備好的幻燈片或視頻。這可以使報告不那么無聊,并且可以更直觀地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他人。此外,一個生動,富有表現力的廣告牌將為公司帶來意想不到的收入。還記得潘婷洗發(fā)水的一個經典廣告么:一個聽力障礙的小女孩為了追求音樂夢想,一路坎坷后終于在一場比賽上盡情展現了自己的實力,這時視頻里女孩激情的拉著小提琴,頭發(fā)隨著旋律四處飄揚,臺下所有觀眾被這個美妙的畫面所吸引。這讓電視外觀看的人們在勵志的同時不由得想是什么牌子的洗發(fā)水能有這樣的效果?結果,人們紛紛購買了潘婷,讓這個小公司在各種牌子洗發(fā)水激烈競爭的情況下穩(wěn)住了地位,同時賺的盆滿缽滿??梢钥闯?,視覺文化已經應用于商業(yè)領域,不僅是影響了生活,而且還帶來了收益。
一、奇觀電影主導影視行業(yè)
在電影市場亦是如此,進入21世紀以后,在中國電影市場,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陳凱歌的《無極》等以特效技術制作為噱頭的數字電影大批涌現。它展示了中國電影導演在電影技術和視覺效果上追隨國際電影創(chuàng)作潮流的趨勢,也展示了奇幻電影在視覺效果上的神奇魅力。然而,盡管大多數國產的“大片”憑借其震撼的視覺效果和言過其詞的宣傳在票房收入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然而,就其藝術成就而言,卻是遭到了大量的批評和爭議。其中最難以讓人理解的就是:這些絢麗的奇觀電影只能給人的視覺感官上帶來快感,然而在故事情節(jié)上幾乎都是一些沒有欣賞價值和深度的“爛片”。這就暴露出奇觀電影的特征:即刻的、短暫的動感狀態(tài),就像子彈瞬間穿射的效果。在震驚狀態(tài)中,主體與對象的距離不是消失了,而是降低到最小限度。
鑒于“奇觀”與“敘事”之間的矛盾,一些學者根據電影敘事的特點將電影簡單地歸類為“敘事電影”和“奇觀電影”。所謂的“敘事電影”是指以文學敘事為基礎的電影創(chuàng)作,故事內容豐富而厚實;而“奇觀電影”放棄了文學敘事的主導地位,轉而成為了制作華麗圖像的電影創(chuàng)作。換句話說,敘事電影是講述故事的電影藝術大師,而奇觀電影似乎成為一個擺弄新奇技巧和給人們帶來幻覺的魔術師。然而,使用“敘事電影”和“奇跡電影”來指代傳統電影和數字制作的高科技電影,當然有助于我們理解兩種不同電影創(chuàng)作模式之間的差異。但是在理解和概念上也容易引起混淆和錯誤,好像“敘事”和“奇觀”是相互對立的。但事實上,電影在性質上就是敘事,但不同的電影創(chuàng)作理念有不同的敘事策略,風格和模式。奇觀電影無疑也是敘事電影,但是其敘事特征與傳統電影不同,夸張的放大了圖像敘事的效果并由此而導致其整體敘事模式上發(fā)生了變化。
二、敘事電影內含價值
敘事電影在哲學上指的是一種沉思默想或凝視狀態(tài),帶有理性的特征,主體與對象保持著某種距離,主體處于在一種平靜的、沉思的狀態(tài)。
我們天生就有一雙能看世界的眼睛,但是看見并不表示能理解。看,只需要清晰明亮的雙眼,看懂,則需要一顆透徹明事理的心?!兑捉?系辭》中云:“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在我們的視覺文化中,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器具,想要理解它使用它那就叫做“問道”。尼古拉斯·米爾佐夫在《視覺文化導論》中說:“電影只是傳播意識形態(tài)的工具?!彪娪澳軌虼騽尤诵牡臅r刻往往是我們在電影中看到了自己影子的時候。所以說電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電影屬于視覺文化的范疇,憑借個人的經驗閱歷,我們所看到的畫面就不僅是圖像表面的意思了,而是不同的人根據不同的經歷會為同一個景象賦予不同的價值,這時你所看到的就不僅僅是你所看到的。再講講周星馳的電影。周星馳是一代喜劇之王,他將無厘頭的情節(jié)表現的天馬行空。但是你只當他是喜劇大師的話那就是不完全了解他了。他在電影中扮演的小角色實際上是對他生活的真實寫照。歷練過的人看到周星馳的電影,笑著笑著就留下眼淚了。周星馳的招牌笑容是一種歷經了滄桑的笑,笑中有淚。而這些是沒有閱歷的人所看不到的?!耙郧拔铱词挛铮怯萌庋廴タ?,但在我死去的那一剎那,我開始用心去看世界,所有的事物真的可以看的前所未有的清楚?!薄洞笤捨饔巍?/p>
三、電影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所以我認為無論是奇觀電影還是敘事電影,一部好電影不僅僅是在一個方面突出。能打動觀眾的電影不僅在于表達了好的故事內容,更不在于絢麗的場景特技,而是能引起觀者內心的共鳴,能給人帶來一定啟發(fā)和思考價值。而做到這些的關鍵就是在有意義的故事情節(jié)上適當運用科技手段使得故事情節(jié)更加豐富和引人入勝。雖然圖像本身的敘事功能無法與語言的敘事能力相提并論,但圖像直觀性的敘事功能和圖像的視覺效果確實對電影的整體敘事節(jié)奏,效果和風格產生很大影響。而如今的奇觀電影為了增強特效,削弱了故事內涵,對最初數字技術的發(fā)明為了豐富人類視覺享受的目的起到了本末倒置的負面效果,對科技手段的用力過猛是導致奇觀電影橫行的罪魁禍首。
結論:
最早的攝影機和放映機啟動的一個趨勢是自我重復,每一個新發(fā)明做一番自我重復:這個發(fā)明本身就被當做新奇的玩意”。事實上,任何新形式的媒體技術的出現都會讓人們?yōu)樗男缕嫘运?,然后新技術也十分配合的炫耀其先進的力量和手法,于是技術本身實際上就變成了內容。這種把技術作為“玩具”的心理往往導致技術的濫用,前些年轟動一時的大片都難免顯得不夠冷靜,具有明顯的純粹炫技成分,因而受到較多的批評。在《電影簡史》中,杰·馬斯特描述:早期的電影制作人并不是藝術家,“他們的目標不是創(chuàng)造美,而是展示科學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