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
朱生豪:不要愁老之將至,假如你老了十歲,我當然也同樣老了十歲,世界也老了十歲,上帝也老了十歲。
黃永玉:人生就是一萬米長跑,如果有人非議你,那你就要跑得快一點,這樣,那些聲音就會在你的身后,你就再也聽不見了。
劉小楓: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要說或想說,而且,有獨特感受力的人并不少見。每個人都在切身地感受生活,感受屬于自己的黃昏和清晨的顏色,只是程度和廣度不同而已。
《都挺好》:我們等了一輩子,都在等父母一聲抱歉;父母等了一輩子,都在等我們一聲謝謝。遺憾的是,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等到。
阿爾博姆: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影響到另一個人,另一個人又會影響到下一個人,世界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故事,但是,所有的故事都連成了一個故事。
安妮寶貝:即使離開,也是要記掛著彼此的好,時時想念。這就是留給自己在動蕩世間的,一簇小小溫暖火焰。有情有意,心有留戀。
林清玄:如果一個人內(nèi)心的愛還不夠充滿,但只要有一點的關懷、一點的善意、一點的溫柔,試著把那一點表達出來,久而久之,內(nèi)心的情感也會因清晰而深刻,因深刻而充沛了。
麥家:珍視兩種人,一個只知流淚的人為你流了血,一個只懂流血的人為你流了淚。
石康:生活對我來講,不是“去守住”,那是注定要把有意思的事變得沒意思,而是“去發(fā)現(xiàn)”,你不能停下腳步,你要向前走,就是失敗了也不后悔,這不僅是勇氣,還是一種對于人生的信心。
李宗盛:小的時候,我們都只顧著長身體了,所以很天真、很快樂。等長大了沒什么可長的,都長心眼去了,就活得很累了。
V.S.奈保爾:歐洲,人到來之前,我們那里的人從不說謊。這并不是因為我們思想高尚,而是因為我們從來不評價自己,沒什么謊好撒的。
毛姆:任何瞬間的心動都不容易,不要怠慢了它。
馬丁·瓦爾澤《尋找死亡的男人》:愛情。誰晚上陪伴你坐在餐桌邊,誰就愛你。別的全是空話。
愛倫·坡:你還年輕,我的朋友,不過你總有一天會學會自己評判這世間發(fā)生的一切,
《奧古斯都》:羅馬不是永恒的,這無妨。羅馬將會淪隱,這無妨。野蠻人會來征服,這無妨。曾經(jīng)有過羅馬的一瞬,它將來不會完全死滅。
蘇珊·桑塔格:只要我們感到自己有同情心,我們就會感到自己不是痛苦施加者的共謀。我們的同情宣布我們的清白,同時也宣布我們的無能。
約翰·拉斯金《記憶之燈》:在城市中,唯一能夠替代森林和原野的,就是來自古代建筑的影響力。不要為了整齊的廣場、圍了籬笆或是種了樹的人行道,抑或是漂亮的街道和寬敞的碼頭,等等這些,而拋棄古代建筑,因為所有這些都不能給你的城市帶來驕傲。
勒龐《烏合之眾》:一個國家為其年輕人所提供的教育,可以讓我們看到這個國家未來的樣子。
弗吉尼亞·伍爾夫:詩人始終是我們的同代人。
維特根斯坦:令我驚奇的不是這世界如何存在,而是它竟然存在。
曼德爾施塔姆:不要比較:活著的人都是無敵的。
博爾赫斯:謎的答案始終比謎本身乏味。
赫爾曼·謝勒:我們給孩子講故事,為了哄他們?nèi)怂N覀兘o大人講故事,為了讓他們醒來。
喬治·奧威爾:也許比起被愛,人們更希望被理解。
卡夫卡:人的根早已從土里拔了出來,人們卻在談論故鄉(xiāng)。
加繆:我已經(jīng)沒有時間去對我不感興趣的事情再產(chǎn)生興趣。
勒內(nèi)·夏爾:理解得越多,就越痛苦。但是,他有著同痛苦相對稱的清澈,與絕望相均衡的堅韌。
培根: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徑通常是最壞的路。
查理·芒格:同時滿足這三個原則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你應該努力去嘗試:別兜售你自己不會購買的東西,別為你不尊敬和欽佩的人工作,只跟你喜歡的人同事。
朱光潛:你要知道讀書好比探險,也不能全靠別人指導,你自己須得費些功夫來搜求。
維克多·雨果:真愛的第一個征兆,在男孩身上是膽怯,在女孩身上是大膽。
寺山修司:眼淚是人類所能制造的最小的海洋。
周杰倫:小時候我非常調(diào)皮,根本就沒有坐下來彈兩小時琴的可能性,是媽媽拿著藤條來督促我。當時不理解,為什么別的小孩子可以玩自己卻不能。如今體會到媽媽的苦心,真的很感謝她,所以才寫了《聽媽媽的話》。
雷軍:我沒有寫過詩,但有人說我寫過的代碼,像詩一樣優(yōu)雅。
《洗腦術》:人類社會有一個共同的現(xiàn)象,人們總是會理所當然地覺得,有錢、有權的人和富有魅力的人物一定更加聰明,也更值得去相信。但是偽裝成上述人物,也總是騙子的第一選擇。
海德格爾:我感到難過,不是因為你欺騙了我,而是因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龍應臺:我可以不聰明,但我不可以虛偽。
周國平: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志,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于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對方獨處的權利。
亦舒:路要自己一步步走,苦要自己一口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脫胎換骨。
南懷瑾:人有三個基本錯誤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謀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畢淑敏:每天的睡去,是旅程的一個終點;每天的醒來,是旅程的一個起點。
胡歌:如果皮囊難以修復,那就用思想去填滿它吧!
笛卡爾:要想知道他們真正的看法,一定要看他們的實際行動,不能光聽他們說的話。
海子: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告別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路。
李寧:有信心就會有勇氣,有夢想就會有沖動。
梁曉聲:每一個,人都有現(xiàn)實的家園,書本可以構建一個精神家園。書架是一個家庭最好的不動產(chǎn),最好的家風是閱讀。
塞涅卡《論幸福生活》:人須經(jīng)受錘煉才能堅強起來,不經(jīng)歷風吹雨打,沒有哪棵樹能根深蒂固。
張曉風:無根的人即使在說真話的時候也類似謊言。
栗城史多《一步向前的勇氣》:人過于“執(zhí)著”,就會對很多重要的事情視而不見。
王小波:人應該記住自己做過的聰明事,更該記得自己做的那些傻事一更重要的是記住自己今年幾歲了,別再搞小孩子的把戲。
海蓮·漢芙《查令十字街84號》:一旦交流變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翹首引頸、兩兩相望,某些情誼也將因而迅速貶值而不被察覺。
顧城:作為一一個成年人,你都沒辦法輔導孩子的作業(yè),因為你已經(jīng)記不得自己以前學過的東西。這樣很難說服孩子相信他在學校里學到的東西以后真的有用。
安德烈·紀德:正由于我抱著與你相見的希望,我才永遠認為最崎嶇的路是最好的路。
約翰·列儂:五歲時,媽媽告訴我,人生的關鍵在于快樂。上學后,人們問我長大了要做什么,我寫下“快樂”。他們告訴我,我理解錯了題目,我告訴他們,他們理解錯了人生。
夜雨輯自《煙臺晚報》《思維與智慧》《羊城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