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敏
(山西省忻州市榮軍精神病醫(yī)院,山西忻州034000)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發(fā)生破裂,或血管發(fā)生阻塞導致大腦無血流流入,從而引起腦組織損傷,常發(fā)生于40歲以上人群,發(fā)病率較高,發(fā)病迅速,且死亡率較高[1]。當患者發(fā)生腦卒中時,常會導致其認知功能與神經功能發(fā)生障礙,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容易產生抑郁癥等并發(fā)癥,降低生存質量。臨床資料顯示,在身體疾病基礎上伴隨負性情緒產生,往往會加重患者的病痛,因此如何降低抑郁癥的發(fā)生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1-2]。臨床上對腦卒中后抑郁癥的預防常采用藥物治療,如帕羅西汀。研究表明,心理干預有助于緩解患者的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預防抑郁癥的發(fā)生[3]。本研究以48例腦卒中患者為觀察對象,探討中醫(yī)護理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忻州市榮軍精神病醫(yī)院治療的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4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4例。對照組男11例,女13例;年齡39~83歲,平均(61.73±5.35)歲;腦梗死18例,腦出血6例;住院時間32~56d,平均(39.41±2.27)d;病程最短1周,最長5個月,平均(2.67±0.57)個月。觀察組男10例,女14例;年齡37~81歲,平均(60.99±6.21)歲;腦梗死19例,腦出血5例;住院時間31~55d,平均(39.27±2.36)d;病程最短1周,最長6個月,平均(2.93±0.63)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參考《出血性腦卒中診斷與治療圖譜》[2]擬定診斷標準:有偏癱、失語等癥狀,經CT檢查診斷為腦卒中;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8分;住院時間超過2周;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有惡性腫瘤、心胸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智力缺損,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2.1 基礎治療 兩組患者均給予基礎治療。給予氟西汀[Patheon France(法國)(禮來蘇州制藥有限公司分裝),國藥準字J20170022]口服,每日2次,每次20mg,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調整劑量;曲克蘆丁片(天方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4518)口服,每日3次,每次120~180mg。持續(xù)治療1個月。
2.2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并做詳細記錄;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一旦發(fā)現不良反應,應及時通知醫(yī)師;指導患者日常飲食,以富含蛋白質與纖維食物為主,促進消化;督促患者按時服藥,輔助患者進行翻身運動。
2.3 觀察組 給予中醫(yī)護理。①情志護理。對患者的躁怒情緒進行護理:中醫(yī)理論認為怒氣容易造成氣血瘀阻,不利于患者治療[3]。當患者發(fā)生腦卒中時,長時間的治療易使患者出現焦躁情緒,此時應耐心與患者進行溝通,向患者講述疾病的有關知識,并強調積極配合對治療的重要意義。了解患者的愛好,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時可通過播放音樂緩解其負面情緒。對患者的焦慮心理進行護理:中醫(yī)認為焦慮易造成氣機紊亂,影響治療效果。護理人員應積極傾聽患者的訴說,減少患者的心理壓力[4]。同時向患者講述治愈的案例,增加患者治療的信心。對患者的悲傷情緒進行護理: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指導患者使用呼吸法改善負面情緒。呼吸法的具體操作:首先用鼻腔深吸空氣,以念出“噓、呵、呼、呬、吹、嘻”的方式進行呼氣,每個字呼吸6次。同時與患者家屬溝通,使家屬增加對患者的關心。②飲食護理。氣滯痰郁者,需理氣化痰解郁,可多食用蘿卜、柑橘、竹筍、荸薺、梨等;肝氣郁結者,需疏肝理氣解郁,可多食用柚子、香蕉、柑橘等疏肝理氣食物,可用素馨花、陳皮、佛手等煎水代茶飲;陰虛火旺者,以補益肝腎、養(yǎng)陰清熱為要,可多食用西紅柿、蓮藕、雪梨、冬瓜、白蘿卜、黃瓜等清熱養(yǎng)陰、生津之品;心脾兩虛者,以健脾養(yǎng)心、益氣補血為要,多食用山藥、桂圓、紅棗、蓮子等補益心脾食物。③推拿護理。陰虛火旺者,取太沖、腎俞、肝俞、太溪等穴按摩;氣滯痰瘀者,取天突、照海等穴按摩;肝氣郁結者,取太沖、太溪等穴按摩;心脾兩虛者,取三陰交、內關、神庭、百會、足三里等穴按摩。利用指尖在以上穴位有節(jié)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力度以患者能耐受為準。上述推拿每日1次,每次30min。
3.1 觀察指標 ①心理狀態(tài):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與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進行評估[7],滿分為52分,分數越高表示焦慮、抑郁癥狀越嚴重。②生存質量:采用本院自制生存質量量表進行評估,滿分為5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存質量越好。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 結果
(1)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HAMA評分、HAMD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AMA評分、HAMD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HAMA評分、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治療前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治療前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HAMA評分HAMD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 43 7.6 7±3.8 9 1 8.2 7±4.6 9△▲ 3 6.8 8±5.1 7 1 7.1 5±4.8 7△▲對照組 2 43 7.8 2±3.5 1 2 6.4 3±3.8 2△ 3 6.3 7±5.7 5 2 5.5 2±4.3 9△
(2)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生存質量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 4 4.7 8±0.6 2 7.6 9±0.7 5△▲對照組 2 4 4.5 8±0.5 9 6.4 6±0.8 2△
腦卒中發(fā)病部位在大腦,而大腦是神經、認知等功能的控制區(qū),故容易引起神經功能、認知功能障礙等多種疾病,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容易引發(fā)抑郁癥等不良反應,降低生存質量。由于腦卒中發(fā)病較突然,大腦損傷后,神經生物學發(fā)生改變,腎上腺素(NE)、5-羥色胺(5-HT)及傳導通路出現損傷[8],從而導致抑郁。
中醫(yī)認為,焦躁、悲傷等負面情緒容易造成機體氣血瘀阻、氣機紊亂,從而產生腦卒中后抑郁癥,不利于疾病的治療。中醫(yī)重視心理治療與心理調適,創(chuàng)立了勸說開導、以情勝情、靜止與藝術治療等多種治療方法,著重于疏導與調節(jié)情緒,利用暗示療法與音樂療法疏解患者抑郁、緊張狀態(tài),配合穴位按摩以調經理氣,疏肝解郁,同時結合患者心理原因實施誘導。中醫(yī)情志護理、中藥護理、推拿護理與針灸護理均可改善腦卒中后抑郁癥狀[9]。中醫(yī)情志護理通過對患者焦躁心理、悲傷情緒等進行護理,使患者體內陰陽平衡,不良情緒得以改善,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治療,有助于消除負面情緒。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HAMA評分、HAMD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對腦卒中患者行中醫(yī)護理可緩解其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