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冬梅
摘 要:黨內政治生活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性工程。中國共產黨全面執(zhí)政70年來,黨內政治生活經歷了從曲折發(fā)展到恢復正?;?,再到規(guī)范加強的歷史演進:從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70年代末,是黨內政治生活的曲折發(fā)展時期;從改革開放到十八大前夕,是黨內政治生活的恢復發(fā)展時期;十八大以來,是黨內政治生活的規(guī)范加強時期。70年來黨內政治生活的歷史演進給予我們深刻啟示:政治自覺的反觀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礎;基本路線的堅持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方向保證;政治紀律的強化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運行要求;科學制度的供給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制度保障;宗旨意識的喚起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強大動力。
關鍵詞:黨內政治生活;政治自覺;基本路線;政治紀律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19)010-0045-07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對黨內政治生活進行了長期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70年來,黨內政治生活盡管有過一些曲折,甚至嚴重倒退,但總體而言是在繼承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完善,既一脈相承又適應時代新要求、回應時代新問題、呈現時代新特征,其演進過程大致經過了曲折發(fā)展、恢復正常、規(guī)范加強三個歷史時期。黨內政治生活的理論思考與實踐發(fā)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黨內政治生活規(guī)律認識的不斷深化,對新時代進一步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具有深刻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執(zhí)政視野下,中國共產黨的黨內政治生活經歷了從曲折發(fā)展到恢復正?;?,再到規(guī)范加強的歷史演進過程。
(一)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夕是黨內政治生活曲折發(fā)展時期
從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70年代末是黨內政治生活的曲折發(fā)展時期。1949年新中國成立,執(zhí)政黨的地位與使命促使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順應時代發(fā)展,深刻思考執(zhí)政黨的建設問題,對黨內政治生活提出新規(guī)范,以適應執(zhí)政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要求。
1949年到1956年,黨一方面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社會主義改造,一方面充分吸取歷史經驗,不斷探索解決黨內矛盾、實施黨內教育、完善黨內民主的有效路徑,重點提出了“團結——批評——團結”的黨內政治生活發(fā)展方向。
1956年黨的八大是黨在全國范圍內執(zhí)政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此時,全黨狀況已經發(fā)生巨大變化?!叭珖h員人數比七大時增加8倍多,比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增加兩倍。”[1]400力量壯大有助于發(fā)揮執(zhí)政黨的組織優(yōu)勢和領導作用。但于此同時,大量新鮮血液的流入,對黨的建設無疑是嚴峻考驗。如何有效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監(jiān)督,引導黨員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牢記黨的宗旨,踐行群眾路線,做到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糾正錯誤、預防腐敗,黨并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只能在實踐中摸索。為此,中共中央對執(zhí)政條件下的黨內政治生活提出新要求,重點是堅持黨的集體領導,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發(fā)揚黨內民主,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個人崇拜,“對于黨的組織和黨員實行嚴格的監(jiān)督”[2]215。隨后八大黨章以黨內法規(guī)的形式對黨內政治生活,尤其是黨內監(jiān)督提出了制度規(guī)定。
1956年底“三大改造”結束,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成。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啟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宏偉歷程。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如何借助黨內政治生活的大熔爐,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鞏固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尤其是提升支部組織力,影響和帶動社會一切積極因素投身國家建設,是黨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1957年7月,毛澤東在青島召開的全國省市委書記會議上提出了黨內政治生活的總目標“是想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tǒng)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以利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1]453。這個目標正確處理了民主與集中、自由與紀律、個人與集體三組既彼此對立又相互統(tǒng)一的關系,這種對黨內政治生活發(fā)展目標的清晰規(guī)劃,體現了黨中央對黨內政治生活民主性和原則性的良好預期。
無論是黨的八大對黨內政治生活的規(guī)定,還是毛澤東提出的“六個又”的黨內政治生活總目標,都足以證明:這一時期,黨對所處歷史方位的判斷是準確的,對自身建設狀況的認識是清醒的,對黨內政治生活基本規(guī)律的把握也是充分的,因此是科學、正確和可行的。此時的黨內政治生活仍然運行在正常軌道范圍內,黨內各個要素之間配合協(xié)調,關系相對和諧。
隨著國內外形勢的急劇變化,黨對一些問題的判斷出現失誤,1957年反右的擴大化,黨內“左”的思想越演越烈,個人專斷作風的滋長擠占了民主集中制的發(fā)展空間,黨內政治生活開始偏離正常軌道,陷入非正?;癄顟B(tài)。1969年黨的九大黨章錯誤地取消了黨內民主、集體領導、黨員權利以及入黨預備期,取消了黨的監(jiān)察委員會,基本否定了黨在長期革命實踐中取得的制度成果和理論經驗。1973年黨的十大延續(xù)了九大的錯誤做法,黨的建設加速偏離正?;壍?,甚至出現了嚴重倒退,制度安排被否定,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民主性、原則性及戰(zhàn)斗性持續(xù)遭到破壞。一定程度上講,“文化大革命”之所以持續(xù)十年之久,固然是各種因素交織的結果,但與黨內民主被嚴重踐踏、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遭到否定、黨內政治生活名存實亡不無關系。
1977年黨的十一大對“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進行了糾偏,強調了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重申了黨的干部路線,設立了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恢復了黨員的預備期,有利于黨內政治生活回歸正?;?,但十一大仍然沿用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政策和口號,仍然繼續(xù)錯誤地堅持十大確定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因此黨內政治生活建設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嚴重缺陷。
(二)從改革開放到十八大前夕是黨內政治生活的恢復發(fā)展時期
黨內政治生活步入正?;壍朗窃诟母镩_放后。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對黨的工作重心進行了重大調整,立即停止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路線,及時地將黨和國家的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在黨的建設方面,十一屆三中全會繼續(xù)對黨內政治生活提出要求,指出“要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恢復中央書記處,成立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加強黨的建設”[1]1058。1980年,鄧小平在《改革黨和國家領導人制度》一文中深刻反思了“文化大革命”的慘痛教訓,強調指出要重視用制度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1980年2月,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簡稱《準則》),對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集體領導、黨員權利、黨內選舉、黨內監(jiān)督等黨內政治生活的十二個方面提出了基本規(guī)范,強調了黨內民主的地位和作用,重申了要恢復黨內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yōu)良作風,以良好黨風帶動社會風氣和整個國家風氣的好轉,凝聚進行改革開放的蓬勃力量?!稖蕜t》是對黨章有關規(guī)定的細化和具體化,是中國共產黨首次對黨內政治生活進行制度規(guī)定,其地位僅次于黨章。該準則對理順黨內政治生活關系,治理黨內政治生活環(huán)境,引導建立積極向上的黨內政治生活理念、恢復重建黨內政治生態(tài),構建黨內政治生活秩序,都“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和規(guī)制功能”[3],為“黨內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奠定了基礎”[4],標志著黨內政治生活的嚴肅規(guī)范有了制度保障,在黨內法規(guī)建設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1982年黨的十二大重申沖破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的束縛,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整頓黨的組織和作風,實現作風的根本好轉。這一時期黨的建設的重要任務是繼續(xù)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做法,繼續(xù)探索實現黨內政治生活正?;穆窂健1M管未必深入也不一定全面,但首次以制度的方式對黨內政治生活做出詳細規(guī)定,對黨章進行了適當的補充,表明黨中央對黨內政治生活的高度重視和深刻思考,對后續(xù)探索有積極的奠基和推動作用。
黨的十三大以來,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新問題、新挑戰(zhàn),黨重點聚焦在長期執(zhí)政條件下如何認識和加強黨的建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對黨內政治生活的制度化進行了深入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強調了黨內政治生活制度建設,尤其是民主集中制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江澤民指出:“一些黨員、干部特別是極少數領導干部存在嚴重的腐敗現象?!盵5]57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解決黨內腐敗問題,必須高度重視黨內政治生活的制度建設尤其是民主集中制的完善?!耙呀窈蟮墓ぷ髯龊?,一定要首先在黨內充分發(fā)揚民主。”[5]57要集中全黨同志的力量對黨內權力進行監(jiān)督,預防和懲治腐敗,實現黨風的根本好轉,恢復和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1989年江澤民在中央黨校黨建理論研究班上指出:黨內政治生活的主要問題是“具體制度需要完善”,特別是民主集中制認識模糊,執(zhí)行不力,未能正確處理好民主與集中的關系,過于強調集中,忽視了民主,“勢必造成黨內生活不正常”。理順民主與集中的關系,完善黨內民主,實現黨內政治生活的健康發(fā)展,就要加強科學理論武裝,用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路線“指導我們健全黨內政治生活”[5]97。
1990年出臺的《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guī)制定程序暫行條例》,首次提出“黨內生活制度化”,指出一些黨組織和黨員之所以漠視《準則》權威,黨內政治生活存在隨意庸俗化現象,究其原因是有制度無制度化。這是《準則》出臺十年后,明確把制度化的要求納入到黨內法規(guī)建設之中。1995年為了實現黨風的好轉,“堅決克服黨內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好人主義和庸俗作風”等問題,黨內開展了為期三年的“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黨性教育活動,以縣處級領導干部為主要對象并覆蓋全體黨員?!叭v”教育有效整治了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和作風不純問題,推動了黨內政治生活的正?;?。
從黨的十三大到黨的十八大,“黨內生活”與“黨內政治生活”交叉使用,多數情況表述為“黨內生活”,但內涵和指向基本一致。這一時期盡管已經出臺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及《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guī)制定程序暫行條例》,對黨內政治生活進行了制度化規(guī)定,但制度不夠完善、漠視制度權威、制度執(zhí)行不力仍然是阻礙黨內政治生活正?;闹匾蛩亍?/p>
黨的十六大是進入新世紀之后召開的第一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開啟了對黨內政治生活制度化的重要探索。經過十六大修改后的黨章對黨的性質做了新的表述,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基礎上,增加了“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的提法,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屬性。此次代表大會還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納入到黨的性質中,推動了黨內政治生活的規(guī)范嚴肅。這一時期對黨內政治生活正?;奶剿髦饕憩F在兩個方面。第一,繼續(xù)拓展黨內政治生活的廣度,明確提出了“五個重點”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即“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加強思想建設,以造就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為重點加強組織建設,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為重點加強作風建設,以健全民主集中制為重點加強制度建設,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6]?!拔鍌€重點”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指明了方向,使黨內政治生活正?;辛饲逦陌l(fā)展路徑與運行目標。第二,依照從嚴治黨的要求,加大黨內政治生活建設力度,相繼出臺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黨和國家機關基層工作組織條例》等若干黨內法規(guī),對黨內民主監(jiān)督、黨員權利保障、黨員紀律要求、基層黨內民主均作了明確的制度規(guī)定,尤其值得肯定的是首次對執(zhí)政黨的自我監(jiān)督做了探索,初步形成了黨內政治生活的制度體系,奠定了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制度基礎。
(三)十八大以來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進一步規(guī)范加強時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再次聚焦黨內政治生活,提出了一系列戰(zhàn)略部署。加大依規(guī)治黨的力度,健康活潑、積極向上的黨內政治生活新局面正式形成。
以整治“四風”為聚焦點和突破口。2012年底,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改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以下簡稱“八項規(guī)定”)。整治影響執(zhí)政形象的作風問題,對“奢靡之風”“享樂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重點查處。中央以上率下,嚴守“八項規(guī)定”,為全黨樹立了良好榜樣。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嚴格處理和定期發(fā)布違反“八項規(guī)定”的黨員領導干部。2017年10月27日,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實施細則》,不忘初心,不改初衷,踐行承諾,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zhí)著繼續(xù)推進作風建設,對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的人和事保持零容忍的態(tài)度,重點查處十八大以來依然不收手不收斂的黨員領導干部,高度警惕作風變異現象。六年來“八項規(guī)定”持續(xù)發(fā)力,“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國累計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問題254808起,處理349552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06428人?!盵7]作風建設成效顯著。
首次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嚴格遵守黨內政治生活規(guī)定以及其他黨內法規(guī)。“從嚴治黨,最根本就是要使全黨各級組織和黨員、干部都按照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和黨的各項規(guī)定辦事?!薄笆裹h內政治生活在全黨嚴肅認真開展起來?!盵8]同年底,習近平到江蘇調研時第一次提出了“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署,突出了全面從嚴治黨在“四個全面”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再次向全黨各級組織和黨員釋放了從嚴治黨和依規(guī)治黨的強烈信號。
正式修訂出臺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鄭重強調“黨要管黨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9],科學定位黨內政治生活在全面從嚴治黨中的基礎性地位,賦予了黨內政治生活濃厚的時代價值。
更加重視思想教育,積極探索黨員干部教育的有效方式。在教育內容上,重點加強黨性教育、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在教育形式上,不斷總結教育實踐活動的經驗得失,把集中教育與常態(tài)化、制度化相結合。提高黨員教育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幫助黨員領導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持“四個自信”,應對“四大考驗”,化解“四個危險”,提升執(zhí)政本領和執(zhí)政能力,夯實黨內政治生活的思想根基。
加速推進制度建設,健全黨內法規(guī)體系。2013年《中央黨內法規(guī)制定工作五年規(guī)劃綱要(2013—2017)》出臺,明確提出“按照黨章和《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的要求,抓緊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具體制度,著力構建黨內民主制度體系,切實推進民主集中制具體化、程序化,真正把民主集中制原則落到實處”[10],包括權力制約與監(jiān)督、選人用人等一系列黨內民主制度。著力解決制度運行寬松軟現象,提升制度效能。以問責制度為例,過去問責規(guī)定多頭多規(guī),政出多門,原則性過強,執(zhí)行不規(guī)范,寬松軟的問責起不到懲戒警示作用。2016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緊抓各級領導干部管黨治黨主體責任這個關鍵,突出“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夯實對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標志全面從嚴治黨走向制度化、常態(tài)化。2017年7月,中共中央第二次修訂了《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定位政治巡視,突出黨的領導,凸顯黨的領導核心作用。2018年7月,中共中央對《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做了第三次修訂,進一步嚴明黨的紀律,尤其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據統(tǒng)計,十八大以來到十九大召開前夕,制定或修訂黨內法規(guī)90多項,占到現有黨內法規(guī)的近一半,出臺頻率之高、數量之多前所未有。十九大以來,相繼有《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jiān)督執(zhí)紀工作規(guī)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等各級各類法規(guī)出臺,黨內法規(guī)制度建設力度空前,制度保障下的黨內政治生活更加嚴肅規(guī)范。
積極營造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tài)。十八大以來,中央相繼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加強黨員黨性和道德教育,強化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做到“兩個堅決維護”,著力加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時代性和戰(zhàn)斗性。要求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做“政治過硬、信念過硬、作風過硬、能力過硬、素質過硬”的表率,在全黨形成頭雁效應,以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帶動黨內政治生活走向健康有序。
全面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內政治生活的歷史演進,系統(tǒng)梳理黨內政治生活的理論發(fā)展和實踐探索,為新時代進一步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啟示。重視這些啟示有助于我們進一步吸取經驗教訓,推動新時代黨內政治生活更加規(guī)范化、程序化,使健康活潑的黨內政治生活更好服務于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
(一)政治自覺的反觀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礎
政治自覺首要的是政治身份上的自覺。共產黨人不是因為利益,而是基于共同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場、政治目標而結成的政治組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無論何種職位、什么崗位,都要牢記黨員身份,銘記責任義務,始終做到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為黨、在黨憂黨,把個人前途命運同黨的命運相聯系,與黨同呼吸、共命運,凝心聚力實現黨的奮斗目標。
政治自覺最重要的是信仰上的自覺。要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對黨絕對忠誠,堅決反對“低級紅”“高級黑”“偽忠誠”,任何形勢環(huán)境下,都能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這是黨內政治生活始終保持積極向上態(tài)勢的重要思想基礎。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從弱小走向強大、從革命走向執(zhí)政、從失敗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寶?;仡欀袊伯a黨近百年歷史、新中國70年的發(fā)展以及40年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黨經歷了無數曲折和磨難,“中國共產黨能夠歷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歸根到底在于千千萬萬中國共產黨人心中的遠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終堅定執(zhí)著?!盵11]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社會主義建設還是改革開放,黨始終沒有動搖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并以強大的歷史自覺和責任擔當,一以貫之地踐行初心,靠的就是對信仰的堅定執(zhí)著。堅持政治自覺,堅定理想信念就是要“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12]63。堅持不懈抓好理論武裝,在新常態(tài)下自覺進行學習,尤其是要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升理論水平,增強黨性修養(yǎng),堅決反對政治上的兩面人,堅決反對破壞黨內政治生態(tài)的行為,使黨內政治生活始終保持健康活潑的態(tài)勢。
政治自覺最終要落腳到行動上的自覺。思想的威力在于踐行。要把理想信念、對黨忠誠、責任擔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途上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持之以恒反對“七個有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行動上的自覺者。
(二)基本路線的堅持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方向保證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黨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方向保證。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衡量一名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是否具有組織性、紀律性、原則性、戰(zhàn)斗性,黨內政治生活是否嚴肅,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是否遵守,首要的就是考察他(她)“是否堅定不移貫徹黨的基本路線”。這是《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的明確要求。歷史反復證明,什么時候堅定不移貫徹執(zhí)行了黨的基本路線,特別是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黨領導的事業(yè)和黨自身的發(fā)展就會走得很順利,就能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取得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而一旦背離甚至否定黨的基本路線,黨和國家的事業(yè)就一定會受到影響,搞得不好還會出現災難性后果。背離政治路線,損害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群干群關系緊張,勢必導致人心渙散,凝聚力減弱,影響黨的執(zhí)政根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背離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否定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和實踐脫離,黨內政治生活也會“出軌”,陷入無序狀態(tài)。鑒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新時代對黨的建設提出新要求,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更要順應基本國情、黨情和世情,在新情況、新經驗、新問題中恪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價值創(chuàng)新。
(三)政治紀律的強化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運行要求
“紀律是王道”,嚴明黨的紀律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尤其需要有鐵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做保障。政治紀律居黨內所有紀律之首,起引領示范作用。政治紀律一旦違反,其他紀律也會緊隨其后出問題。70年來,黨內政治生活雖然一度遭到破壞,甚至嚴重倒退,但又能觸底反彈走上正常化軌道,跟嚴明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不無關系。中國共產黨已經有9000多萬黨員、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作為長期執(zhí)政的大黨老黨,更應該抓住“關鍵少數”,針對全黨作出嚴明紀律的要求,否則黨內政治生活就會失衡,黨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危害極大。列寧為此警告蘇共“無政府主義比專制更可怕”,只可惜蘇共未能認真聽取列寧警告,導致亡黨亡國。因此,“我們這么大一個政黨,靠什么來管好自己的隊伍?靠什么來戰(zhàn)勝風險挑戰(zhàn)?除了正確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外,必須靠嚴明規(guī)范和紀律?!盵13]
新時代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一定要用鐵的紀律從嚴治黨、從嚴治吏。首要的是以黨章為基本遵循,做到“四個服從”,最重要的是全黨服從中央,最本質的是少數服從多數;增強“四個意識”,尤其是政治意識和核心意識。堅持集體領導原則,凡屬重大問題均嚴格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不能搞一言堂。要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個人崇拜,“保證黨的領導人的活動處于黨和人民的監(jiān)督之下?!盵14]32不斷完善黨內民主,實現用制度管黨治黨。
嚴明黨的紀律要做到嚴在前、嚴在上,嚴在具體的事。嚴在前是指把規(guī)矩挺在前面,建立健全黨內法規(guī)制度體系,嚴格制度執(zhí)行,樹立制度權威。嚴在上是指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做“五個過硬”的表率,在遵守紀律方面在全黨樹立良好的示范效應,帶動全黨遵守黨的紀律。嚴在具體的事,嚴明紀律從來不是泛泛而談,而是針對具體的人和事,始終如一,嚴格標準,明確指向。
(四)科學制度的供給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制度保障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制度是決定因素”[2]308。回顧70年來黨內政治生活的演進,有曲折甚至有倒退,但最終在曲折中實現了發(fā)展,在發(fā)展中鞏固規(guī)范,靠的就是正確制度的保障。一旦制度被破壞,或者執(zhí)行不力,一言堂就會取代集體領導,專制就會取代民主,阿諛奉承就會取代批評和自我批評,結果就是黨內問題越積越多,黨內政治生活“出軌”。而科學制度確立后,黨內政治生活就會朝著向善向好的態(tài)勢發(fā)展。譬如1980年的《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成為引導黨內政治生活走向正?;臉酥拘灾贫取?016年《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及其他一些黨內法規(guī)繼續(xù)推動黨內政治生活走向有序規(guī)范。因此,實現黨內政治生活理念與社會系統(tǒng)、黨員群體與人民群眾價值觀念的互動吸納,務必堅持科學制度供給,充分尊重和堅決執(zhí)行現有科學制度,堅持科學理論武裝,加強集體領導,強化對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完善黨內民主,切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在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中,制定、修改、完善制度,提高制度的有效供給。
(五)宗旨意識的喚起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強大動力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價值取向,體現了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政黨屬性,揭示了唯物史觀的內在運行邏輯。新中國成立70年來,無論是社會主義建設還是改革開放,每一代領導集體都始終堅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為實現人民利益不懈奮斗,制定路線方針政策保障人民利益,提高執(zhí)政能力,實現人民利益。
黨內政治生活的理論發(fā)展和實踐探索有過失誤乃至挫折,但總體上是在曲折中發(fā)展,這得益于黨敢于為人民的利益堅持真理,為人民的利益糾正錯誤。改革開放以來,黨內雖然還存在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問題,但黨內政治生活總體正常,根本在于我們黨充分借鑒歷史經驗、深刻吸取其他執(zhí)政黨尤其是蘇共亡黨亡國的慘痛教訓,在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yè)中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治國理政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利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盵15]為此,全黨以整治“四風”為突破口,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強化新時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提高群眾工作能力。
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把黨建設成為堅強的戰(zhàn)斗堡壘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目的,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特征和本質要求。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內政治生活經歷了從曲折發(fā)展再到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的過程。影響黨內政治生活正?;囊蛩赜姓?、經濟、社會、思想、文化,也有制度和體制機制。任何一種要素出問題都會反映到黨內政治生活上來,使黨內政治生活受到影響以致偏離正常軌道。“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薄凹訌姾鸵?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既是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生活深厚歷史淵源的延續(xù),又有很強的時代性,是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建設質量的緊迫需要。全面回顧黨內政治生活的歷史演進,系統(tǒng)梳理黨內政治生活的幾種形態(tài),歸納總結黨內政治生活保持正常化的內在邏輯,能夠為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提供重要借鑒和啟示,更好地加強黨的建設偉大工程,進而以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確保進行偉大斗爭,推動偉大事業(yè),實現偉大夢想。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2卷)(1949—1978)(上冊)[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
[2]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張書林.黨內政治生活的歷史演進及啟示[J].攀登,2016(12).
[4] 本書編寫組.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文件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學習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
[5] 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 紀曉華.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的形成[EB/OL].http://opinion.hexun.com/2009-09-14/121073092.html.
[7] 中央八項規(guī)定出臺這六年[N].光明日報,2018-12-04.
[8] 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08/c_1112740663.htm.
[9]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全文)[N].人民日報,2016-10-27.
[10]中央黨內法規(guī)制定工作五年規(guī)劃綱要(2013—2017年)[N].人民日報,2013-11-28.
[11]習近平.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301/c1024-29842561.html.
[1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 63.
[13]聞言.全面從嚴治黨,重在加強紀律建設——學習《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guī)矩論述摘編》[N].人民日報,2016-01-15.
[14]中國共產黨章程[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 32.
[1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 28.
【責任編輯:張亞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