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者,人之柱也。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常常稱一個組織或集體的重要力量為中流砥柱。在人體中,脊柱就是中流砥柱,總是在承擔“不能承受之重”。
通俗地說,把人體比喻為房子,那脊柱就是房子的立柱,起著支撐、負重的重要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房子會慢慢變舊,柱子也會慢慢地不堪重負,變得歪歪扭扭。這時候各種各樣的癥狀就會出現(xiàn)了,影響脊柱健康的主要疾病是退行性病變,它直接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狀態(tài)。
脊柱側彎的定義
脊柱側彎,顧名思義,就是脊柱向側方彎曲。正常人的脊柱從正面看是直的,脊柱側彎患者的脊柱則呈“C”形或者“S”形彎曲。
退變性脊柱側彎屬于成年人側彎,是指在骨骼發(fā)育成熟后由于脊柱退行性變而引起的側彎畸形,是一個緩慢的病變過程,其側彎角度大于10°,通常小于40°,又稱老年性脊柱側彎。
退變性脊柱側彎與年齡相關,主要發(fā)病于50歲以后的人群,較少發(fā)生于40歲以前。研究顯示,出現(xiàn)退變性脊柱側彎的平均年齡為62.1歲,發(fā)病率分布為:45歲以下為2%,45~59歲為6%,60歲以上為15%。
女性多見與女性絕經后內分泌激素改變有關,男女發(fā)病率比例為1∶2。絕經期女性易發(fā)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及椎體楔形變,導致椎體不對稱性負荷, 易向脊柱側彎進展 。
退變性脊柱側彎癥狀要重視
嚴重的退變性脊柱側彎外觀上有顯著的畸形,極容易識別。輕度的退變性脊柱側彎診斷需要仔細認真地觀察和測量,常見的主要癥狀有:
1.腰痛:腰痛往往是退變性脊柱側彎最主要的癥狀,也是最常見的首發(fā)癥狀,坐位及站立行走時疼痛加重,翻身活動或蹲起時疼痛加重,但平臥位時多可緩解,癥狀嚴重而持續(xù)時,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2.脊柱側彎:患者的脊柱側彎多發(fā)生在腰部或胸腰段,既可向左彎也可向右彎。臨床上懷疑退變性脊柱側彎時,同樣需要常規(guī)拍攝站立位脊柱全長X線片。
3.神經根受壓癥狀:患者表現(xiàn)為單側下肢或雙下肢疼痛、麻木、無力等,部分病人會出現(xiàn)大小便障礙。
4.神經源性跛行:系由于多節(jié)段的腰骨性椎管狹窄所致,表現(xiàn)為病人在不走路的時候沒有明顯的不適,但一走路患病下肢就會出現(xiàn)酸脹不適感,以致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休息一段時間后這種不適感消失,又可以繼續(xù)走路。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及對健康的關注,退變性脊柱側彎成為突出的醫(yī)療問題。
雖然原則上來說退變性脊柱側彎是一個自然老化過程,但是從現(xiàn)實當中,如果我們適當?shù)倪M行功能鍛煉,早期干預,退變性脊柱側彎是至少能部分預防的疾病。
老話有言“站著說話不腰疼”,雖是先秦時商鞅與景監(jiān)的戲謔,但專業(yè)的脊柱外科醫(yī)生卻說這句話“放之四海而皆準”?!澳苷局^不坐著”才是對脊柱最好的保護。
另外坐姿不正、長期背單肩包或其他先天性的原因,都有可能將脊柱引向彎路,其中坐姿不正是當之無愧的“兇手”。因此老年人積極鍛煉身體預防疾病,保持正確的坐姿且不要久坐是預防的重中之重。
特別推薦中老年人游泳,而跑步、登山,甚至暴走,都是以損傷關節(jié)和脊柱為代價的。游泳時關節(jié)、骨頭和脊椎是不受力的,但肌肉能得到鍛煉。
此外適當?shù)娘嬍潮热缍嘈┡D?、雞蛋、適量肉食,不建議長期素食,容易導致骨質疏松,也容易發(fā)生側彎;補充鈣和維生素D,以及對骨密度做常規(guī)檢查都有助于避免退變性脊柱側彎。
退變性脊柱側彎癥需要動手術
對于患者來說,最關心的問題莫過于是不是應該做手術?
退變性脊柱側彎一般采取保守治療,即非手術治療,常見的包括理療、體操療法、石膏、支具等。
一般來說,如果老年人的脊柱側彎不是很嚴重,癥狀較輕,病情穩(wěn)定,可先保守治療,主要還是保養(yǎng)。因為脊柱彎曲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機體會慢慢地適應,患者一般不會感到特別痛苦。當患者癥狀加重或出現(xiàn)神經癥狀,影響生活質量,且每年病情逐漸進展,就要考慮手術治療。
過去考慮到退行性脊柱側彎的病人往往年紀較大,骨骼質量不好,手術時間長、創(chuàng)傷大、難度高,還需要植入鈦釘、夾板等內固定,并發(fā)癥多。另外還可能并發(fā)各種內科疾病,手術風險高,有些醫(yī)生也認為脊柱側彎矯正手術,需要在脊柱上動刀,是難度系數(shù)最高的骨科手術之一,被稱為骨科“皇冠手術”。因此很多醫(yī)生也不敢做此類手術,甚至拖延手術治療,結果使患者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機。
手術的目的不是去矯正畸形,而是減壓、穩(wěn)定、平衡,以解除癥狀,阻止病情進展。
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近來在退行性脊柱側彎的研究上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特別是浙江醫(yī)院楊永竑獲得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的課題。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從理論和技術上都有了創(chuàng)新和突破,使該手術針對性強,損傷小,效果好,并發(fā)癥少,且大大降低了手術風險。
現(xiàn)在也有采用OLIF術側前方斜入路。此入路損傷小,在腰側部找一條通道,通到脊柱處做手術。這條通道的選取很有講究,可以盡量避免損傷到肌肉、神經,且完全避開內臟和大血管,手術后遺癥和并發(fā)癥也就大大減少。一般適合單純性或較輕的退變性脊柱側彎。如果脊柱側彎合并有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間管狹窄或嚴重側彎的,還是要選擇后入路手術方式。
總之,人體脊柱就好比房屋的承重墻,側彎就好比承重墻某個部位的部分磚塊質量差,長年累月被擠壓突出于墻壁外,雖然用錘子可以打掉突出的磚塊,并修整好看,實際上卻讓承重墻失去了進一步的支撐,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謴妥甸g高度和脊柱曲度,減壓神經根和穩(wěn)定脊柱,徹底阻斷側彎和退變的惡性循環(huán),才能從根本上去除退變引起的神經癥狀和腰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