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信息構建理論在圖書館發(fā)展中的應用

      2019-10-26 05:23:52盧文輝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9年9期
      關鍵詞:圖書館理論分析

      盧文輝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1 引言

      信息構建(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以下簡稱IA)一詞由美國著名建筑師沃爾曼(Riehard Saul Wurlnan)于1975年提出。1976年,他又將“The architecture of information”作為美國建筑師協(xié)會年會的主題,并進一步提出了信息建筑師的概念,主張可將建筑學的思想融入到信息學中,通過信息構建來提高信息的有序性和可理解性。[1]1989年,沃爾曼在《信息構建》和《信息饑渴》中定義信息構建為“通過組織、標識、導航和檢索系統(tǒng)的設計,來幫助用戶查找和管理信息”。[2]不過,信息構建這一思想一開始并未得到學者廣泛關注。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互聯網的迅猛發(fā)展,信息劇增,“信息爆炸”出現,信息構建才開始進入國外學者的研究視角,引起廣泛關注。2000年,第一屆信息構建峰會在美國波士頓召開,峰會探討了信息構建的定義,認為信息構建是指“組織信息和設計信息環(huán)境、信息空間或信息體系結構,以滿足需求者的信息需求、實現他們目標的一門藝術和科學”。[3]此后,美國信息科學與技術協(xié)會決定每年都召開一次信息構建峰會,以討論信息構建的基本問題和實踐應用。國外關于信息構建理論的研究得到迅速發(fā)展。

      國內開始對信息構建進行討論是2001年在河北召開的“新世紀情報科學學科建設、發(fā)展與應用”研討會上,首次出現了探討信息構建的論文。[4]其后,2002年,國內第一篇有關信息構建的研究論文發(fā)表在《情報科學》上,周曉英以“信息構建:情報學研究新熱點”為題,較為系統(tǒng)地闡述了信息構建的起源、國內外研究現狀、信息構建與情報學的關系等內容。[1]2003年,周曉英又發(fā)文進一步分析了信息構建對情報學的影響。[5]由此,國內信息構建研究的大幕終被揭開,眾學者紛紛對信息構建的基礎理論及其應用實踐展開研究。研究發(fā)展至今,已涌現了諸如周曉英[1,5]、賈曉斌[6,7]、畢強[8-10]、胡昌平[11,12]、王知津[13]等為代表的核心作者群。而其應用領域也從情報學拓展至圖書館學、檔案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并對其實踐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2004年,林平忠[14]、王蕾[15]、王知津等[13]先后將信息構建理論運用于圖書館網絡信息組織、數字圖書館建設中。自此后,信息構建理論成為圖書館發(fā)展中的重要理論之一,在圖書館中得到廣泛應用。

      筆者以“主題=信息構建”為檢索式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共檢得663篇相關期刊論文。研究發(fā)現,大多數三次文獻都是從宏觀整體的角度對信息構建理論的研究現狀及其進展、研究應用等展開論述。如湯妙吉[16]、胡濱[17]分別從定性、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角度對國內外有關信息構建的研究進行了述評,在比較國內外研究進展的基礎上提出了國內信息構建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其發(fā)展方向;周曉英對國內信息構建研究的發(fā)展階段、內容框架和研究現狀進行了分析和評價。[18]然而目前尚未有專門、系統(tǒng)地對圖書館發(fā)展中應用信息構建理論的研究進行分析的三次文獻。圖書館是應用信息構建理論較多的領域,經歷多年的發(fā)展及應用實踐,與之相關的研究成果顯著,亟需系統(tǒng)性、專業(yè)性地對信息構建理論在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進行分析。

      鑒于此,本文以中國知網學術期刊論文全文數據庫為數據源,利用Excel從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角度,對歷年來將信息構建理論應用于圖書館的國內研究文獻進行分析。一方面了解當前信息構建理論應用于圖書館發(fā)展的研究現狀,另一方面分析當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建議,以更好地促進信息構建理論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助力圖書館的發(fā)展。

      2 研究設計

      2.1 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中國知識資源總站中的學術期刊全文庫為數據來源,不限定檢索時間,以“主題/篇名/關鍵詞=信息構建AND圖書館”“主題/篇名/關鍵詞=IA AND圖書館”“主題/篇名/關鍵詞=信息構建”為檢索式進行檢索,經閱讀、分析、去重等篩選后得到有效期刊論文共計82篇,以此進行分析。

      2.2 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文采用文獻計量法,以Excel作為研究分析工具,結合定量與定性分析法,從文獻的外部特征(包括發(fā)文趨勢、期刊分布、作者和研究機構等)和內容特征(如通過統(tǒng)計關鍵詞詞頻來分析研究主題等)兩方面對82篇相關文獻進行分析。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發(fā)文趨勢分析

      筆者統(tǒng)計發(fā)現,國內將信息構建理論引入圖書館發(fā)展研究中始自2004年。2004年12月,林平忠、王蓄、王知津等先后在圖情領域的核心期刊上發(fā)表了相關論文。從總體上來看,信息構建理論在圖書館發(fā)展中的應用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1)萌芽階段(2004-2005)。林平忠應用信息構建理論對圖書館網絡信息的組織原則、方法等進行了探索;[14]王蕾基于信息構建這一理念所包含的思(如信息生態(tài)論、系統(tǒng)理論等),從整體規(guī)劃、信息資源建設、網站建設等方面對社區(qū)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和發(fā)展提出了建議;[15]王知津等在分析了信息構建的兩種方法后,從信息組織、信息標識、信息導航、信息檢索等角度探討了數字圖書館的構建;[13]鹿曉明認為,新時代的館員應具有IA素質,他對IA素質的具體內涵進行了分析;[19]謝亮通過解讀信息構建的定義及其內涵,對信息構建與圖書館個性化服務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主張應用信息構建理論來增強圖書館的信息構建服務。[20]

      (2)發(fā)展階段(2006-2010)。在這一階段,國內很多學者將信息構建理論應用于圖書館發(fā)展實際,發(fā)表的論文數量也持續(xù)上升,平均每年發(fā)文9篇,信息構建理論得到迅速發(fā)展。

      (3)穩(wěn)定階段(2011-2014)。這一階段,研究熱潮有所減退,每年發(fā)表的論文數量時多時少,不過整體較為穩(wěn)定,研究進入平穩(wěn)期。

      (4)過渡階段(2015年至今)。從總體上來看,這一階段的論文數量越來越少,一方面表明相關研究進展緩慢,另一方面也暗示信息構建理論即將進入新的研究階段。其主要依據有兩點:一是研究發(fā)展至今,信息構建理論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已較為成熟,研究已取得一定效果,較難在短時間內有重大突破;二是信息構建理論的研究與發(fā)展己進入了新的階段,出現了知識構建的概念及其理論,勢必會對信息構建理論有所影響。

      總而言之,信息構建理論在圖書館的應用歷經了四個階段,但未來一定還會有更進一步的發(fā)展,信息構建理論在圖書館中還大有可為。

      3.2 期刊分布分析

      對相關論文在期刊中的分布情況進行分析,可以了解目前學界對信息構建理論應用于圖書館發(fā)展中的重視程度,此外,這也有利于未來的學者收集、整理和使用有關研究資料。對82篇相關文獻在期刊中的分布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相關結果見圖1。

      經統(tǒng)計發(fā)現,82篇相關文獻共分布在48種期刊上,論文的分布較為分散。載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期刊有15種,占總數的31.25%,其余33種期刊刊載有關論文1篇。分析載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期刊,其中載文量為3篇、4篇、5篇、7篇的分別有4種、2種、1種、1種期刊。依載文量大小排序,排名前五的期刊分別為《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情報探索》《圖書館雜志》《圖書館學刊》《圖書館學研究》,其中有3種刊物為CSSCI來源期刊。而載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15種期刊中,有8種為核心期刊,這說明將信息構建理論運用于圖書館發(fā)展的研究頗受學界重視,也說明了相關研究的質量較高。此外,載文量排名前五的期刊中,圖書館學和情報學領域的期刊均有之,且情報學領域的刊物載文較多,這與信息構建理論最先在情報學得到運用有很大關系。

      圖1 期刊分布分析

      3.3 核心作者分析

      從發(fā)文量來分析,根據普賴斯定律中關于核心作者的定義,發(fā)文量在0.749√Nmax以上的作者為一領域的核心作者,Nmax為該領域中發(fā)表論文數量最多的作者的發(fā)文量。目前將信息構建理論引入圖書館發(fā)展的學者中,發(fā)文數量最多的是呂艷麗,有3篇相關論文,因此核心作者的發(fā)文數應在1.297篇以上,也即發(fā)表論文在2篇及以上的作者為核心作者。經統(tǒng)計發(fā)現,發(fā)表相關研究的作者共有116人,但只有9人的發(fā)文數在2篇及以上,大多數作者只發(fā)表過1篇相關文獻。故此,目前只有9位核心作者,分別是呂艷麗、李樂興、齊珊、陸怡洲、喬春曉、趙宇翔、張玉蘭、姜雪琴、鄭春厚。其中除呂艷麗發(fā)表了3篇相關論文外,其余作者都只發(fā)表了2篇相關論文。根據普賴斯定律,只有當核心作者發(fā)文量約占總發(fā)文量的50%時,學科的高產作者群才可以形成。而9位核心作者發(fā)表相關論文的總數為19篇,僅占論文總數的23.17%,遠低于普賴斯定律的要求,國內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此外,分析以往研究中的作者合作情況,可以發(fā)現,當前研究以獨立進行為主,62.2%的研究是一人獨立完成,兩人合作進行的研究占比21.95%,也有少部分文獻是三人或者四人合作完成,其占比分別為12.2%、3.66%。

      3.4 發(fā)文機構及地區(qū)分析

      分析論文發(fā)表歸屬的研究機構,能夠了解有哪些機構對該主題進行了相關的研究,也可以看出各機構對主題的重視程度。以第一作者所屬單位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國內發(fā)表有關文獻的研究機構共有72個,其中64個機構只發(fā)表過1篇相關文獻,發(fā)文數在2篇與3篇的機構分別有6個和2個,發(fā)文較多的機構有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圖書館、大慶市圖書館、華東政法學院圖書館、南京農業(yè)大學圖書館、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等。上述機構中除大慶市圖書館是公共圖書館以外,其余皆為高?;蚋咝D書館,這說明信息構建理論主要運用于高校圖書館的發(fā)展與建設中,高校學者對此較為重視。這一點也可以從這72個機構的性質上得到驗證。對發(fā)表相關研究文獻的機構性質進行分析,可以將其分為五類,分別是圖書館、學院、學院與圖書館、研究所、其他,其中,圖書館這一類型的機構發(fā)表的相關文獻最多,有47篇,對信息構建理論的應用較為重視。其次是學院,也即大學,發(fā)表了22篇文獻,基于自身學科背景,大多是對信息構建理論在圖書館中的應用進行可行性、理論性等指導性的分析。學院與圖書館兩個機構合作發(fā)文有8篇,居第三。研究所如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等共發(fā)文4篇,其他機構如科技館發(fā)表了1篇有關文獻。

      研究發(fā)現,有關機構分布在江蘇、廣東、山東、遼寧、湖南、浙江等23個省份及直轄市中(見圖2)。其中,江蘇、上海、廣東名列前三,對信息構建理論與圖書館發(fā)展展開了較多的討論,而這三個地區(qū)中圖書館的發(fā)展與建設水平在全國圖書館中也是名列前茅,這在某種意義上說明兩者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性。

      3.5 研究主題分析

      關鍵詞是作者對文獻核心內容或思想的精煉,高頻關鍵詞可以集中體現某研究領域的研究主題、熱點與發(fā)展動向,對關鍵詞進行詞頻與共現分析,可以直觀地展現某個領域的研究熱點和趨勢。根據J.Doonhue的高頻/低頻分界公式,I是指頻次為1次的關鍵詞的數量。經統(tǒng)計分析可得,82篇文獻共出現了282個關鍵詞,篇均關鍵詞數量為3.44個,文章中出現關鍵詞最多的有5個,最少的只有2個。在282個關鍵詞中,有89個關鍵詞只出現過1次,即I=89。故依此可以計算得到高頻詞的閾值為12.85次,即頻次在13次及以上的詞稱為高頻詞。因此,只有信息構建(71次)、圖書館(21次)、數字圖書館(18次)三個詞為高頻詞。對此進行分析,顯然其意義并不大。有鑒于此,有必要對關鍵詞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基于文獻閱讀,按關鍵詞內涵對各關鍵詞進行規(guī)范化、歸一化處理,如將“信息構建”“IA”“信息構建(IA)”“信息構建理論”等統(tǒng)一處理成“信息構建”,又如將“Web站點”“門戶網站”等統(tǒng)一為“網站”等;二是將一些無意義的關鍵詞如“研究”“調查”“現狀”“功能”等排除于統(tǒng)計外。依此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結果如下表所示。82篇相關文獻中共有55個關鍵詞(重復的只計算一次),其中只出現過1次的有效關鍵詞共33個,高頻詞的閾值為7.64次,頻次在8次及以上的詞為高頻詞。

      圖2 發(fā)文地區(qū)分析

      基于關鍵詞詞頻分析,可以發(fā)現,目前國內將信息構建理論應用于圖書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六個方面。

      (1)信息構建與數字圖書館的建設與發(fā)展。分析信息構建在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發(fā)展歷程,可以發(fā)現信息構建理論引入圖書館之初,就是將其運用在數字圖書館的建設上。信息構建理論與數字圖書館建設及發(fā)展密切關聯,有很多學者對此進行過分析。王蕾、王知津等于2004年先后將信息構建理論引入數字圖書館、社區(qū)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拉開了研究序幕。[13,15]此后,汪麗萍、顧國慶又將本體與信息構建結合,探討了數字圖書館的發(fā)展。[21]劉君霞、郭沛涌通過對信息構建的理念進行分析,進而提出高校數字圖書館應著力完善信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建設以促進自身的發(fā)展。[22]劉穎對數字圖書館的信息構建流程展開了分析,認為高效的信息構建可以構成一個優(yōu)質的數字圖書館,它有助于用戶在使用數字圖書館時對信息的發(fā)現、理解和利用。[23]鄭強分析了信息構建理論對高校數字圖書館的影響,指出以用戶為中心、注重用戶體驗等是信息構建理論在高校數字圖書館發(fā)展中的重要體現。[24]

      表 關鍵詞詞頻統(tǒng)計

      (2)信息構建與圖書館網站建設。信息構建理論的提出,本是為應對愈益復雜的信息環(huán)境以及提高人們利用信息的效率而出現的。在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資源是當前最主要的信息資源,圖書館為滿足用戶需求,適應時代變化,紛紛建設了圖書館網站,為用戶提供包括網絡信息資源在內的電子資源。如此豐富的信息資源,也共建了一個復雜的信息環(huán)境。信息構建理論便由此引入,以促進信息的可獲得性、可用性。楊維敏在介紹了信息構建理論的發(fā)展及其具體含義后,以信息構建理論的核心內容即組織系統(tǒng)、導航系統(tǒng)、檢索系統(tǒng)及標識系統(tǒng)構建等探討了圖書館網站的建設。她認為網站建設中應用信息構建理論,有利于網站信息“化復雜為明晰”和“使信息可理解”,能有效地提高圖書館網站的建設質量和利用價值。[25]方安等從信息構建理論的核心內容包括組織系統(tǒng)、標識系統(tǒng)、導航系統(tǒng)、檢索系統(tǒng)四個方面對圖書館網站界面的設計提出了有關建議。[26]韓俊以上海、廣東、浙江省級公共圖書館為例,基于信息構建理論,指出一個設計良好的公共圖書館網站應具有清晰合理的信息結構、內容豐富的導航系統(tǒng)、功能強大的檢索系統(tǒng)和傳達有效的標識系統(tǒng)。[27]趙宇翔、徐一新在介紹信息構建和可用性定義及關系的基礎上,就復旦大學圖書館網站改版前后進行了對比分析,他們還嘗試性地采用現場可用性測試法觀察用戶的使用模式并發(fā)掘信息構建中存在的可用性問題。[28]王春鳳對29家一級少兒圖書館門戶網站進行了分析,發(fā)現相關網站存在著導航設計不合理、命名不清楚、網站信息繁多、資源整合不夠等問題,基于信息構建理論,她指出分析少兒讀者的需求與改善網站的服務定位、提高網站的組織水平是解決上述問題的對策。[29]相關學者還有章恒[30]、趙玉秋[31]、陸怡洲[32]等人??偠灾瑢⑿畔嫿ɡ碚搼糜趫D書館網站建設的研究,大都是從信息構建理論的核心內容著手,分析網站在組織系統(tǒng)、標識系統(tǒng)、導航系統(tǒng)、檢索系統(tǒng)方面存在的問題,或網站建設與設計應包含有這些內容等,重點在于網站的信息組織。

      (3)信息構建與評價。信息構建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門藝術和科學,這點從其定義可以看出。此外,以信息構建的內涵來分析,還發(fā)現信息構建的目的就是使人能夠更成功地發(fā)現和管理信息,有效地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诖?,信息構建理論可作為信息組織、信息發(fā)現、信息利用的一個評價方法,信息構建理論在圖書館相關評價之中得到應用。以往相關研究中,信息構建主要用于評價兩類與圖書館相關的事物。第一類是將信息構建用于評價數字圖書館的可用性,相關學者如何文珍、趙捷基于信息構建理論,從系統(tǒng)、資源、用戶感知三個角度對國家工程技術圖書館的可用性進行了評價。[33]趙錄貴對信息構建應用于數字圖書館評價體系建立的意義進行了分析,并認為完善以信息構建為基礎的數字圖書館評價體系,需要充分考慮數字圖書館的發(fā)展因素,遵循科學性、可操作性、前瞻性等。[34]張玉蘭、鄭春厚將信息構建理論引入數字圖書館評價體系中,系統(tǒng)介紹了數字圖書館的評價結構、方法和標準。[35,36]第二類是將信息構建用于評價圖書館網站。主要包括評價網站建設狀況、網站可用性和網站信息組織。陸怡洲、吳志榮以我國985高校圖書館的網站為調查對象,運用信息構建、用戶界面和數字圖書館的有關理論與方法對這些圖書館的網站建設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和評價。[37]趙宇翔在信息構建和可用性定義和關系的基礎上,調查了16所國內較大的公共圖書館網站信息構建中存在的可用性問題,嘗試性地建立一套適用于公共圖書館網站可用性評價的指標體系,并對上海圖書館網站信息構建的可用性進行實證分析和評價。[38]李萍萍等運用信息構建理論對醫(yī)學院校圖書館網站進行了評價。[39]除以上兩類外,還有少數學者將信息構建理論用于移動圖書館的評價等。[40,41]

      (4)信息構建與圖書館服務發(fā)展。信息的組織、標引、導航、檢索四大系統(tǒng)屬于信息構建的顯性要素。信息構建的目的是“使信息可訪問”和“使信息可理解”,因此信息構建的隱性要素就是提升用戶對信息獲取、使用等的體驗。[20]而無論是使信息變得易于理解,還是展示信息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這些又都是新時代圖書館開展服務尤其是信息服務所需要學習和借鑒的。因而很多學者在解讀信息構建核心思想的基礎上,以用戶為中心,注重用戶體驗,對信息構建與圖書館服務展開了研究。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一是討論信息構建與個性化服務或個性化信息服務。謝亮較早將其信息構建理念引入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的發(fā)展中,他對兩者之間的關聯進行了分析,從兩者的認知、信息創(chuàng)建者、信息和用戶的互動關系、信息組織模式等角度,提出圖書館應以信息構建思維模式開展個性化信息服務。[20]劉磊、楊萍萍認為信息構建與個性化服務都是以讀者為中心,以滿足讀者個性化需求為目標,都力求將信息組織好,優(yōu)化信息結構設計,通過一個清晰的、友好的、易于獲得信息的界面來向讀者展示信息內容。因此,基于信息構建理念,他們提出圖書館應重新認識信息用戶,以創(chuàng)新的思維來提供服務。[42]萬里鵬、鄭建明討論了信息構建理念引導下圖書館服務的再造,指出圖書館服務已由注重公共服務轉為注重個性化服務。[43]二是討論信息構建與人性化服務或人性化信息服務。盧鳳英從當前圖書館人性化服務開展的實踐現狀出發(fā),指出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和不斷進步的今天,圖書館人性化信息服務理念主要通過館藏資源建設、館員素養(yǎng)、個性化服務來體現,但仍存在很多不足。[44]對此,她基于信息構建的內涵,分析了信息構建與人性化服務的關系,并對信息構建理論在圖書館人性化信息服務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詳細分析。王東艷等簡述了信息構建理念和人性化服務的內涵,并從活動主體、服務對象、主要活動、核心理念、根本目標五個角度闡述了二者之間的關系,基于IA視角分析了圖書館的資源組織、讀者服務、環(huán)境,著重論述了在數字環(huán)境下以信息構建理念為指導從技術上對圖書館人性化服務的再造。[45]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從宏觀角度對圖書館信息服務與信息構建的關系進行了探討。如周宇[46]、喬菊英和董堅峰[47]、喬春曉和姜雪琴[48,49]等人便是基于此角度展開了有關論述,他們所討論的信息服務既包括個性化信息服務,又包括以用戶為中心,注重用戶體驗的人性化信息服務。與此同時,一些學者也運用信息構建理論對圖書館數字化服務的展開進行了探討。[50]

      (5)信息構建與用戶。信息構建理論最大的特征就是在信息構建中強調以用戶為中心,注重用戶的習慣、用戶的興趣、用戶的理解、用戶的期望、用戶的評價等各方面的需求,要求信息建筑師在設計、規(guī)劃、開發(fā)與維護的整個過程中都要充分考慮到各方面的用戶需求,以實現用戶方便、快速地找到可利用、可理解的信息,這是IA的“面向用戶原則”。數字圖書館的可用性,圖書館網站的可用性等基于信息構建的可用性研究及評價研究都屬此類。在這些研究中都涉及到信息構建與用戶的論述。當然也有研究直接是對信息構建與圖書館用戶進行專門研究的。如劉文科等認為用戶心理認知因素不僅是圖書館網站信息構建的核心部分,它還貫穿于圖書館網站信息構建的全過程,掌握用戶情況是圖書館網站信息構建工作的前提。[51]對此,他們從用戶的特征、需求、行為、偏好、心理等因素出發(fā),對圖書館網站信息構建的原則、系統(tǒng)設計進行了探討?;艋蹡|對圖書館信息構建與用戶信息需求的滿足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52]張玲提出了一個基于用戶自身體驗的信息構建的全新理念,對圖書館網站信息構建進行了全新的認識。[53]李樂興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分析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移動圖書館用戶的使用情況和滿意度。[41]這些都是直接面向用戶,對圖書館網站或移動圖書館中信息構建展開的研究,是信息構建理論的具體應用。

      (6)信息構建與資源建設。信息構建的提出就是基于復雜信息環(huán)境的出現,信息無序,造成信息難以有效得到利用。信息構建的基礎內容之一就是進行信息組織,而信息組織在圖書館中,實際就是指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馮麗梅、張曉云對信息構建與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關系進行了分析。[54]朱紫陽認為信息構建理論對于館藏建設的指導可以上升到方法論的高度。他通過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圖書館特色數字館藏建設進行實證研究,對如何解決高校特色數字館藏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55]

      4 分析與討論

      4.1 問題與不足

      信息構建理論從2004年開始運用圖書館發(fā)展與建設之中,回顧歷年的研究發(fā)展,從數字圖書館建設到圖書館信息服務,從網站建設再到網站評價,從圖書館資源建設到圖書館用戶研究,從圖書館環(huán)境再到圖書館員IA素質研究,信息構建理論對圖書館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信息構建理論已融入圖書館發(fā)展之中,不僅在圖書館發(fā)展的思維和觀念上有所體現,而且在圖書館的服務、組織、管理上也處處都能發(fā)現它的蹤跡。不過,盡管信息構建理論在圖書館的應用已較為豐富和成熟,但與信息構建理論在其他領域的應用研究相比,如與政府信息管理、企業(yè)信息管理等的應用研究相比,當前信息構建理論在圖書館發(fā)展中的應用研究還是存在一些不足。

      (1)核心研究隊伍尚未形成,研究成員專業(yè)背景單一。國內將信息構建理論引入圖書館發(fā)展中的學者,大部分都是圖書情報領域的學者或是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然而信息構建是一門涉及多學科、多領域的藝術和科學,需要具備計算機學、心理學、圖書館學等有關知識才能很好地掌握。當前研究群體的學科背景過于單一,并沒有形成多學科、多領域的綜合體系態(tài)勢。此外,相關研究大多都是研究者獨立完成,團隊合作較少,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限制了研究的視野。因此,相關研究的隊伍應當進一步擴大,既要鼓勵各學科背景的學者參與研究,以符合信息構建多學科背景的發(fā)展要求,也要強調研究合作化進行,以提高研究的質量。與此同時,當前核心學者缺乏,核心研究隊伍尚未形成。大多數學者只發(fā)表過1篇有關文獻,只有9人發(fā)表相關文獻在2篇及以上,這在研究中是比較罕見的,也表明相關研究發(fā)展亟需加強。

      (2)研究內容偏重應用,對理論內涵等探討較少。信息構建理論在數字圖書館建設、網站建設與評價、圖書館個性化、人性化服務以及用戶分析等六大主題方面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但是在應用過程中,對信息構建理論的可行性等基本要素卻并未展開深刻的認識與研究,存在著“趕時髦”的問題,人云亦云。此外,就研究內容來看,還可以發(fā)現當前大多數研究仍舊只是停留在模型建立與討論中,說是應用,實際上是否得到實踐卻并不可知。因為大部分研究都是集中于分析IA對圖書館發(fā)展的相互關系、IA對圖書館發(fā)展的意義等主題,如何將兩者結合起來開展有關實踐調查的研究仍然比較少。此外,隨著知識構建的提出,信息構建理論在圖書館的應用有所減弱,知識構建雖是基于信息構建提出,但兩者之間還是存在著差異的,圖書館發(fā)展中應用信息構建理論尚未成熟,急于用新概念來展開研究,換湯不換藥,其是否值得,還待考量。

      (3)研究方法較為單一,定性居多而定量較少。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研究成果的產生和發(fā)展。從以往研究來看,研究者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獻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等定性分析方法。筆者認為信息構建理論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是比較強的,因此就有必要在現有研究方法繼續(xù)使用的前提下,加強案例分析方法、實地調研方法等實證分析研究方法的應用,改變單一使用定性分析的局面,避免流于泛泛而談。

      (4)研究創(chuàng)新度不足,部分研究論述大同小異。目前我國關于信息構建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創(chuàng)新方面還顯得不夠,部分研究較為雷同。這主要是由于對信息構建理論的認識不深造成的。因此有必要深化理論研究,不斷吸收擴展信息構建的理論知識,拓展信息構建在圖書館中的實踐應用領域,不僅在圖書館網站、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等方面加以應用,而且也應在圖書館環(huán)境、管理、圖書館員素質提升,以及在資源的建設、共享上也應融入信息構建的思想。

      4.2 建議

      (1)注重合作,加強核心研究隊伍的培養(yǎng),拓寬研究成員學科領域。關于這一點,一方面需要學者自覺。首先有志于此的學者應把握機會,深入鉆研,不要“打一槍換一炮”,要明白學術研究需要堅守陣地,刻苦鉆研,方能有所成就。其次學者應當明白孤軍奮戰(zhàn)雖顯才高氣勇,但合作互助,亦能共襄盛舉。另一方面則需要有關期刊的重視,尤其是核心期刊等的指導,將其確定為選題之一或是一種激勵之策。但這也要考慮期刊自身發(fā)展,不要盲目跟風,適當引導即可。此外,當前國內將IA應用于圖書館的研究者主要是圖書館學和情報學的學者、圖書館館員以及網站與軟件開發(fā)人員,學科背景仍然過于單一,應加強信息構建教育,吸引各學科的研究者對此展開研究,如國外的研究者就包括信息建筑師和用戶體驗專家,以及任何熱愛構建信息藝術和科學的人,包括管理人員、用戶界面設計師等。

      (2)厘清信息構建理論的內涵,加深對信息構建理論的認識,擴大應用范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器則需明器之理。只有真正了解信息構建理論的內涵,把握其核心思想,才能高效率、精確地將信息構建理論如何應用于圖書館發(fā)展中,促進圖書館的發(fā)展。所以,未來研究應加深對信息構建理論的認識,對信息構建與圖書館發(fā)展之間的關系展開更深入的研究,以促進其應用和改善其應用效果。

      (3)豐富研究內容,強調實證研究,對圖書館發(fā)展中運用信息構建理論的實踐展開調查分析與評價。這里的實證研究與加深理論研究并不沖突。加深理論研究是為了更好地將信息構建應用于圖書館發(fā)展中,促進圖書館的發(fā)展,諸如提升圖書館網站建設質量、提高圖書館信息服務水平和圖書館員素質等。而強調實證研究則是對當前運用信息構建進行的圖書館建設予以調研,分析其存在的不足,重點在于評價。當前很多理論都存在一個缺陷,那就是只顧應用,而不管應用后是否可行,對應用理論后續(xù)產生的效果缺乏分析,評價與監(jiān)督機制、反饋機制的缺失較為嚴重。而這又很容易使得有關理論的應用流于表面,效益不高,影響有限。信息構建理論應用于圖書館發(fā)展建設應盡量避免此等局限。

      5 結語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計量法,從論文數量年度變化趨勢、期刊分布、作者、研究機構與地區(qū)以及研究主題的角度,對國內將信息構建理論應用于圖書館發(fā)展建設的有關論文進行了分析。從分析結果看,信息構建理論在圖書館發(fā)展中的應用主要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萌芽階段(2004-2005年)、發(fā)展階段(2006-2010年)、穩(wěn)定階段(2011-2014年)、過渡階段(2015年至今)。當前研究成果主要發(fā)表于《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情報探索》《圖書館雜志》《圖書館學刊》《圖書館學研究》等圖書情報領域的期刊上。目前這一領域的核心群體尚未形成,依發(fā)文量而言,核心作者有李樂興、趙宇翔、喬春曉、陸怡洲等人。此外,當前大多數研究為獨立完成,團隊合作較少。研究機構及其研究者以高校圖書館及高校圖書館館員為主,其次是高校和高校學者,公共圖書館館和研究所也有部分人員對此有所關注。其中,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圖書館、華東政法學院圖書館、南京農業(yè)大學圖書館等高校圖書館對此較為重視。大部分的研究者都分布在江蘇、上海、廣東等圖書館建設水平和和經濟實力較高的地區(qū)。至于研究主題,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數字圖書館建設及其評價、圖書館網站建設及其評價、圖書館信息服務的開展、圖書館資源建設和用戶等方面。就近幾年的研究來看,信息構建理論在圖書館的最新應用主要集中于三個主題:一是指導圖書館網站建設;二是對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進行管理;三則是運用信息構建理論進行評價,如評價圖書館網站的可用性、評價移動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等。當前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如信息構建理論在圖書館發(fā)展中的應用主要以定性討論為主,實證分析較少等。筆者認為,未來研究應該加強團隊合作,與其他專業(yè)學者合作,爭取形成核心研究群體。同時要加強理論層面的研究,將信息構建應用擴展到一般層面,對具體應用實踐和應用效果進行評價,更好地促進其在圖書館的應用發(fā)展。總而言之,IA的理論和方法能適應社會和圖書館發(fā)展對相關理論方法的迫切需求,能幫助緩解或解決目前圖書館和社會在信息獲取和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信息構建理論對促進圖書館發(fā)展仍將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圖書館理論分析
      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chuàng)新 引領百年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電力系統(tǒng)不平衡分析
      電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24
      圖書館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發(fā)展趨勢分析
      飛躍圖書館
      去圖書館
      应用必备| 工布江达县| 江口县| 常德市| 霍城县| 隆子县| 岐山县| 平度市| 德清县| 望奎县| 涞水县| 苗栗县| 朝阳区| 黎城县| 成安县| 新闻| 留坝县| 铜川市| 东阳市| 刚察县| 涿鹿县| 和政县| 贞丰县| 新田县| 徐州市| 镇赉县| 白沙| 宁强县| 德阳市| 上杭县| 阳泉市| 承德县| 昭平县| 南充市| 龙山县| 山东| 松滋市| 峨山| 青岛市| 乐安县| 八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