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橋頭醫(yī)院(523538)羅偉芳 余景建 陳申好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心跳呼吸驟?;颊?,其中男41例,女7例。按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24例。對照組男20例,女4例,平均年齡(41±2.3)歲,研究組男21例,女3例,平均年齡(42±2.5)歲。本課題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對課題內容等也知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搶救護理方法。對照組運用常規(guī)的方法進行搶救護理,檢查患者的生命體征,對其進行除顫或胸外按壓,按照醫(yī)囑對癥下藥,當患者心跳恢復后將其轉入重癥監(jiān)護室進行心電監(jiān)護。
1.2.2 研究組搶救護理方法。研究組在進行常規(guī)搶救護理的基礎上強化搶救護理要點,首先,護理人員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各司其職相互協(xié)助,同時還要提前準備好所需器材和藥物,優(yōu)化搶救過程爭分奪秒的搶救患者,以便提高搶救成功率;其次在護理階段,醫(yī)護人員要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心率血壓等各項生命體征,一旦出現異常就應及時通知主治醫(yī)生。
1.3 觀察指標 心功能指標:治療前后應用GE LOGIQE9型彩超觀察患者心腔大小、血液返流量以及室壁運動度等指標,測量患者的左室收縮末期、舒張末期內徑、左室收縮末期厚度以及舒張末期厚度。SV=舒張末期容量-收縮末期容量;CI=CO/體表面積;CO=SV/心率;EF=SV/舒張末期容量。護理滿意度標準: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研究分析,其中計數資料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以t值檢驗,P<0.05時提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心功能對比方面,搶救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V、CO、CI以及EF等無顯著區(qū)別(P>0.05),搶救護理后研究組的各項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附表。護理滿意度方面,與搶救護理前患者及家屬50.0%的滿意度相比,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91.7%)更高(P<0.05)。
附表 兩組患者心功能對比()
附表 兩組患者心功能對比()
注:組內比較aP<0.05;組間比較bP<0.05。
組別 時間 SV(ml) CO(L/min) CI(L/min) EF(g/L)對照組搶救前 40.5±3.5 3.4±0.1 1.26±0.2 0.4±0.1搶救后a 56.4±4.2 4.6±0.4 1.94±0.6 0.5±0.1研究組搶救前 41.6±3.1 3.5±0.2 1.43±0.2 0.4±0.1搶救后ab 71.2±6.4 5.1±0.5 3.85±0.3 0.8±0.2
心跳呼吸驟停是急診科中最嚴重的直接威脅患者生命的疾病,對此,只有醫(yī)護人員及時做出正確診斷并在5min之內采取有效措施才不會錯過最佳搶救時機,這就需要醫(yī)護人員職責明確,提前準備好相應器材和所需藥物,彼此之間配合默契。
在進行心臟按壓的過程中,要保持按壓深度為5cm,按壓頻率為100次/min同時保持按壓的連續(xù)性,每次按壓之后要等待胸部輪廓復原之后再進行第二次的按壓,同時為了保證按壓的有效性,提高心肺復蘇的成功率,每位按壓人員只能進行兩分鐘的心臟按壓[1]。此外,護理人員還應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為其架起人工氣道,在短時間內將氧氣飽和度提升到90%以上。在后期的護理階段,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心率和血壓進行嚴密監(jiān)測,一旦發(fā)現患者心率失?;蜓獕翰▌右皶r匯報給主治醫(yī)師,注意后續(xù)的用藥;因為心跳驟停期間導致患者缺氧嚴重,引發(fā)腦水腫、顱內壓增高,最終會影響呼吸功能的恢復,所以需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通暢[2]。在后期恢復階段,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其心理壓力,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在本組的研究中,48例患者搶救成功的有22例,總體的治療成功率為45.8%,而且注意護理要點的研究組的心功能恢復和呼吸系統(tǒng)的恢復效果也較好。
綜上所述,在急診心臟復蘇搶救護理過程中,在黃金5min內及時采取搶救措施,在后期護理階段注重要點加強護理,能有效幫助患者的心功能恢復,提高搶救成功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