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技明
關鍵字:出口托收;制單標準;單據相符
作為傳統(tǒng)的國際結算方式,出口信用證結算方式存在著“單證一致,單單相符”的制單審單原則,收到單證一致、單單相符的單據是開證行付款的基本前提。出口商可根據信用證條款繕制單據內容,并以《跟單信用證統(tǒng)一慣例(UCP600)》與《關于審核UCP600下單據的國際標準銀行實務(ISBP745)》等國際慣例為指導,制作相符單據,獲得開證行付款。出口托收雖有國際規(guī)則《出口跟單托收統(tǒng)一慣例(URC522)》,卻主要為規(guī)范跟單托收各方當事人權利責任。出口托收制單無國際慣例參照,無單據相符的公認標準,出口商主要憑借各自經驗制單。鑒于此,本文意在探討并提出出口托收項下的制單標準、原則與要點,以此指導出口商相符制單,防范進口商拒付或延付不符單據風險。
出口托收下進出口雙方銀行在托收結算方式中只起到轉寄單據、轉遞通知指示等輔助性作用,代收行無權決定付款或拒付。排除外部因素,進口商在具體交易中是否付款一般取決于以下三個因素:
(一) 進口商信用度
在出口商履行了發(fā)貨、交單等約定的責任義務后,如進口商重信守諾也履行其付款責任,則出口商可按期收款。如進口商隨意背棄協(xié)議,以各種借口拒不履行付款義務,出口商將面臨各種收款變數與障礙。進口商信用度非出口商所能掌控,出口商可事前充分考察評估進口商信用水平,選擇與信用度較高的進口商開展商務合作。
(二)貨物相符與否
即貨物是否與合同約定相符,包括貨物的規(guī)格、數量、質量、檢驗、運輸、投保等等是否滿足要求。貨物是交易的核心,進口商交易的目的就在于獲得供以使用的貨物。出口商未按期交貨,或交貨數量不符,或交貨質量不合格,都將影響到進口商的商業(yè)計劃與商務活動,也就影響到出口商自身收款。
(三)單據相符與否
單據代表貨物價值,表明貨物各種情況,供進口方報關報檢報稅,帶貨權的提單還是進口商提貨憑證。出口商應交付能供進口商正常使用的相符單據。
在進口商信用可靠與出口商已交付相符貨物情況,出口商應交付能供進口商正常使用的相符單據。進口商可能會提些制單的特殊要求,但并不會面面俱到。無統(tǒng)一公認制單標準,出口商比較容易出現制單失誤。出口商應如何避免制單失誤,并確保單據被進口商一次性接受?
(一)常見托收制單問題
第一,單據不滿足功能。案例一,商業(yè)發(fā)票無進口商抬頭:國內某進出口公司向東南亞某客戶出口紡織品,雙方約定以托收方式結算。該進出口公司將貨物交付船公司發(fā)運后,向托收銀行提交了全套裝運單據,委托托收行寄單收款。托收行檢查發(fā)現發(fā)票既未做成進口商抬頭,也無進口商名稱,僅在發(fā)票左上角顯示“收貨人:XXX 公司”,該名稱與提單收貨人信息一致,但非進口商,為進口商的代理收貨機構。托收行提示出口商,發(fā)票上顯示的收貨人信息與進口商不一致,發(fā)票未做成進口商抬頭,建議發(fā)票重新補充進口商信息后再寄單。出口商表示對方是老客戶不存在問題,拒絕修改,要求照常寄單。托收行據此寄單境外代收行。三周后收到代收行電報,稱發(fā)票收貨人信息與進口商不符,無進口商抬頭,該發(fā)票不被接受。出口商不得不重新制作發(fā)票,補寄替換原有發(fā)票。
第二,單據間的數據不一致。案例二,裝箱單與提單上的包裝數量不一致:出口商向北美地區(qū)出口一批化工產品,通過出口托收方式結算,托收行寄單兩周后收到代收行來報,稱裝箱單上顯示的包裝數量與提單上顯示的出運數量不符,進口商要求重新寄送相符單據,與此同時代收行持單等候托收行指示。經檢查發(fā)現提單顯示的包裝數量為360桶,裝箱單包裝數量顯示為390桶。出口商查實為裝箱單錯誤后,重新制作并替換裝箱單。
第三,單據未滿足客戶特殊需求。案例三,提交原產地證格式不正確:國內某出口商向澳大利亞出口一批服裝,雙方約定通過出口跟單托收方式結算,寄單代收行不久后收到來報,稱收到的原產地證書類型不對,請速補寄中澳自由貿易協(xié)定原產地證書(簡稱“中澳FTA原產地證書”)。托收行經查留檔記錄,發(fā)現出口商委托寄送普通原產地證書,非中澳FTA原產地證書。出口商不得已緊急聯(lián)系相關機構補制,歷經波折終于寄出外方所需原產地證書。
(二)案例分析
1、上述案例一商業(yè)發(fā)票未做成進口商抬頭,商業(yè)發(fā)票是表明貨物價值的單據,也是出口商要求進口商支款的基本權利憑證。發(fā)票應有抬頭且為進口商,是對發(fā)票具有付款對象的基本功能要求。沒有付款對象發(fā)票非有效發(fā)票,將導致進口商無法順利辦理報關報檢等各種官方手續(xù),更遑論付款了。顯然,出口商提交的單據未滿足其功能。
2、上述案例二單據間的包裝數量不一致,本案例完美的詮釋了何為單單不一致,單據間的數量不一致構成了單單不一致,導致單據信息必然與實際不符,向進口商提供錯誤信息,影響進口商正常業(yè)務開展。其次,代收行發(fā)報要求重新寄單,也暗示了在收到相符單據前進口商不會付款。顯然,出口商提交的單據存在數據不一致。單單相符或單單不一致的標準在哪?如何認定?信用證項下審單標準有嚴格相符的“鏡像一致”與非嚴格相符的“實質一致”?!扮R像一致”要求單據間的數據內容如同對照鏡子一般的嚴格一致相符,挑剔性的審單,極易引發(fā)拒付,不利貿易開展,遭到廣泛批評。國際商會推薦以及銀行業(yè)主流所接受的是“實質一致”,單據與信用證間、單據與單據間的信息或數據不必完全一致,允許有所差異,只要不互相矛盾,或不影響單據功能及正常使用。出口托收制單可靈活吸收借鑒實質一致標準。
3、案例三提交原產地證書格式不正確,原產地證明書根據各國政策不同,作用也不完全一致,原產地證書在進口國的作用一般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供判斷是否準許從特定國家進口特定貨物的依據;(2)對于特定國家貨物實施進口配額控制、反傾銷、反補貼等措施或核準優(yōu)惠稅率待遇的依據;(3)進行貿易統(tǒng)計的依據。
中澳FTA原產地證書英文全稱為“ CERTIFICATE OF ORIGIN Form for China-Australia Free Trade Agreement”,為根據中澳雙方于2015年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自由貿易協(xié)定》所簽發(fā)的特殊原產地證書。出口澳大利亞貨物如辦理一般原產地證CERTIFICATE OF ORIGIN,即使進口貨物為自貿協(xié)定里的免稅貨物,進口商也享受不到免稅待遇。如辦理了中澳FTA原產地證,則進口商可以享受免進口關稅待遇。相同的貨物,不同的證書,適用不同的稅率,原產地證書類型事關進口商繳稅與否的切身利益。顯然,出口商提交的單據未滿足客戶特殊需求。
除此以外,針對不同出口國國內還簽發(fā)不同種原產地證書。如出口東盟十國: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緬甸、印度尼西亞、文萊,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聯(lián)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申請簽發(fā)“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原產地證書”(FORM E證書)。出口巴基斯坦,可根據《中國-巴基斯坦自由貿易區(qū)原產地規(guī)則》及其《簽證操作程序》申請簽發(fā)“中國-巴基斯坦自由貿易區(qū)(中巴優(yōu)惠貿易安排)原產地證書”(FORM P證書)等等。
在貨物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誠實守信的進口商依據收單質量不同有不同策略:其一,收到完全相符的單據,根據約定付款。其二,收到的單據存在一些不符或瑕疵,但不影響進口商報關提貨及其它商事活動的,按約定付款。其三,單據不符或存在其它問題,導致進口商無法正常使用,妨礙進口商的商事活動的,進口商不得不中止付款,要求退單、換單或補單。
(一)出口制單要求與標準
根據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出口托收項下對出口商的基本制單要求是:單據及其所反映的貨物不影響進口商正常使用。該要求看似簡單,卻又過于籠統(tǒng),難以操作。相符制單是不影響進口商正常使用的前提,有無明確的相符標準?筆者認為,出口托收制單可采用“靈活的實質一致”標準。如何理解?單據內容應相符,但不苛求一致,只要實質性內容不矛盾或單據內容及其差異不影響單據與貨物功能及正常使用,即可接受。如:提單顯示包裝數量360桶,裝箱單顯示390桶,實質性包裝數量矛盾,不可接受。裝箱單顯示包裝數量390桶,提單顯示390捆,包裝數量一致但包裝方式有所差異,如果出運無需密封,無需防曬或防淋的貨物,即使單據顯示包裝方式有所差異,也可接受。如果出運需要密封,防曬或防淋的貨物,提單顯示捆裝貨物容易在運輸途中遭受損失,不可接受。
(二)出口商相符制單應遵循原則
明確了相符制單標準后,就應明確出口托收中的相符制單是與什么相符。出口托收相符制單,超越了信用證項下的“單證一致,單單相符”的范疇,首先,不僅僅是單據相符,單據及其所描述的貨物都應相符。其次,單據及其所描述的貨物不但與合同協(xié)議及其它單據相符,還要與實際出貨情況及進口商特殊要求相符。具體而言,應做到以下相符:
第一,單據與合同協(xié)議相符。單據應反映合同約定的貨物價值及各種情況,單據種類份數應按合同要求或補充協(xié)議提交。出口商要求進口商誠信付款,則自身需先按合同協(xié)議誠信行事。如:發(fā)票顯示的單價應與合同一致,尤其是不能隨意超出合同單價,否則等于出口商單方變相提高商品價格;發(fā)票對應的出貨數量也應符合合同要求,如出口商僅根據自身經營情況或國際市場行情隨意增減出貨數量,將影響進口商的正常貨物安排。此外,貨物運輸單據應反映合同約定的運輸路線與裝卸貨口岸,否則容易引起進口商質疑,且影響進口商按計劃提貨運貨。保險單所反映的投保險種與險別也應與合同規(guī)定相符,以便真正按約定起到防范商品運輸風險的作用。等等。
第二,單據與實際出運貨物情況相符。包括單據應反映實際出貨質量、數量、規(guī)格、金額、運輸、保險等情況。在實際出運的貨物情況與合同協(xié)議都一致的情況下,單據顯示的貨物情況也就是合同協(xié)議規(guī)定的情況,出口商制單并無難度。
如果實際出運貨物的情況與合同協(xié)議并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則單據應顯示實際貨物情況。否則,單據記載的就是虛假內容。如實際貨物裝運數量不足,或者實際出運的規(guī)格、型號、質量都明顯不與合同相符,而單據仍然記載了合同規(guī)定的足額數量、規(guī)格、規(guī)格、型號、質量等,雖看似為完美制單,但單據記載了虛假或不真實的貨物情況,性質已由單據制作上升到對進口商欺騙、欺詐。另一種情況是,單據顯示的貨物情況雖與實際不符,但對進口商有利。如出口商出運了更多的貨物或更高規(guī)格的貨物,但只按合同協(xié)議制作單據,按原金額出具發(fā)票??此茖M口商讓利,實際可能給進口商帶來一些難以預測的后果。如數量、金額少于實際運輸貨物時,可能誤導進口國海關認為進口商有意漏報偷稅。
因此,出口商由于各種客觀原因而無法避免實際出運貨物情況與合同協(xié)議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時,應按實際出運貨物情況制作單據,反映真實貨物情況。
第三,單據與其功能相符。單據記載內容應反映出單據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如商業(yè)發(fā)票是賣方開給買方的,記載所交付的貨物及要求付款對應金額,用以結算貨款的重要憑證。商業(yè)發(fā)票必須顯示出買賣雙方的名稱,貨物名稱、數量及金額等基本信息。如商業(yè)發(fā)票無進口商抬頭,或無貨物名稱、金額等關鍵信息,即使其記載了其它諸如貨物成分或貨物運輸信息,非有效發(fā)票。再如裝箱單功能為反映貨物包裝數量與包裝情況,如果裝箱單僅顯示貨物質量或檢驗等情況,無貨物包裝數量與包裝情況,非有效裝箱單。再如原產地證功能為反映貨物原產國,如果原產地證顯示了貨物包裝或運輸等情況,卻無貨物原產地信息,非有效原產地證。
第四,單據本身及單據間數據信息相符。單據本身的數據應一致,不同單據間的數據也應相符。特別是與進出口商名稱、貨物、單價、金額、數量等關鍵信息不相符,將給進口商提供矛盾信息,無所適從,甚至導致進口商無法順利報關報稅報檢等等,如上述案例二提到的裝箱單顯示的包裝數量與提單記載的包裝數量不符。究竟哪個單據記載的包裝數量是正確的,哪個是錯誤的?在未提貨前,進口商無法通過單據判斷出實際出運的貨物件數,也就難以向進口國海關申報進口貨物包裝件數了,也就無法接受該單據了。
第五,單據與進口商特殊要求相符。進口商的一些特殊制單要求常是進口商就該筆進口業(yè)務的具體需要,也常是進口地政策的反映,符合要求的單據能讓進口商更為高效順利的開展相關商務活動。進口商特殊制單要求能更有效指導出口商制單以滿足進口商需求。原則上,出口商應協(xié)助配合并滿足進口商要求。如上述案例三,進口商需要特殊類型的原產地證以便按優(yōu)惠關稅報關,出口商應予以申請?zhí)厥庠a地證,協(xié)助進口商適用優(yōu)惠關稅稅率報關。
(三)出口商制單要點
在做到上述相符原則的同時,為進一步防范制單風險,出口商在日常制單工作中應著重考慮以下制單要點:
第一,甄別并有選擇性同意進口商的特殊制單要求。有助于出口商保障自身權益。并非進口商的所有要求都是合理的,出口商不能有求必應,應甄別并拒絕一些不合理要求。甚至一些進口商出于自身利益可能會提出違反法律與監(jiān)管的要求。如出口國海關禁止出口貨物虛增價格,尤其是涉及退稅貨物價格;而進口國海關則禁止低報貨物價格,低開發(fā)票金額,以免進口商漏繳進口關稅。各國海關互不統(tǒng)屬讓一些進口商有空子可鉆。但目前已有巴基斯坦、菲律賓等多國海關與中國海關建立起進出口貨物電子數據交換合作機制。進口國海關可通過中國官方渠道查詢同批次貨物的出口報關金額,如與進口報關金額如不符,進口商將面臨被調查及處罰,出口商也將被當成偷稅共謀嫌疑人。
誠實守信的進口商一般不會提出不合理不合法要求。出口商應在進口商的特殊要求不違反進出口兩地的法律與監(jiān)管政策、不違反上述相符原則,不產生危害出口商利益的風險,再接受進口商特殊制單要求。
第二,事先與進口商保持密切聯(lián)系溝通。有助于解決制單中的疑難問題。出口商在寄單前,應就制單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情況,及時主動與進口商溝通,協(xié)商解決方案。無論進口商是否難于溝通交流,作為收款方,出口商事前都應積極主動做好溝通與協(xié)商工作,以避免寄單后出現收款困難。特別是對于進口商提出的一些難以接受的特殊制單要求,如臨時要求變更運輸方式或更改運輸目的地等,更應積極與進口商溝通請其做出更多說明,以進一步判斷進口商的要求合理性,以此作出最恰當決定。絕大多數制單中的疑難問題,事先告知進口商并協(xié)商解決方法,更易取得進口商的諒解。
第三,加強與第三方機構的數據交換與單據審核工作。有助于防止第三方機構出單錯誤。實務中有一部分單據由第三方機構出具,出口商收單后應監(jiān)督檢查第三方單據的準確性:單據應能滿足功能且單據應與出口商提供信息一致。為此,出口商應做到:1.應提供準確無誤的貨物信息供第三方機構制單;2.要根據相符原則仔細核對單據;3.一經發(fā)現錯誤及時要求改正。
第四,及時請求銀行提供審單支持。有助于及時發(fā)現并更正制單中的錯誤。出口商可向銀行請求協(xié)助審查單據相符性,以便及時修改不符單據。銀行同意的,可參照以下維度審單:1.托收委托書關鍵要素與合同相符,包括采用何種托收結算方式、受票人是否為合同買方、金額、代收行等;2.發(fā)票關鍵要素與托收委托書相符,包括進出口商、貨物、金額等;3.單據與合同相符;4.單據滿足基本功能要求;5.單據及單據間內容一致不矛盾。
總之,出口商在基本制單要求基礎上,按一個制單標準、五個相符原則與四個制單要點辦理出口托收制單,將有助于制作供進口商正常使用的相符單據,可有效防范由于單據制作不相符而導致的進口商拒付或延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