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柱
摘 要:目前,在小學科學實驗活動教學中,師生雙方都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實驗探究活動的效果。教師要不斷發(fā)現(xiàn)和及時糾正,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
關鍵詞:科學實驗;問題;解決途徑
小學開展科學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有賴于科學探究活動。只有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發(fā)現(xiàn)、探索和驗證的過程,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許多探究活動離不開實驗,這表明實驗教學是基礎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目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
(一)缺乏明確的實驗目的
大多數(shù)小學生對科學實驗活動很感興趣。他們會在上課前詢問老師是否有實驗操作,以及老師何時給出積極的答案。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這些豐富多彩的實驗現(xiàn)象能成功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良好的條件。然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僅僅來源于對實驗現(xiàn)象的好奇心,當他們真正探索時,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就會減弱[1]。主要表現(xiàn)為缺乏有目的、有計劃的實驗目標,同時對如何做實驗不感興趣。雖然課堂看起來很活躍,但事實上,很多學生不知道實驗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二)團隊合作過于正式,缺乏有效性
對于合作學習,在新課程改革中提出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著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F(xiàn)階段,社會對善于合作的人才提出了一些要求。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在教學中營造一種合作的學習氛圍。由于學生缺乏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小學科學實驗課通常是分組進行的。合作探究的目的是交流、監(jiān)督、學習對方的長處,互補對方的弱點,共同發(fā)展。然而,在實踐教學中,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很難做到人人參與、有序操作實驗儀器。學生的個人主義更為突出,實驗通常由能力強、性格外向的學生進行,而且有些學生只是想玩。合作學習看似生動活潑,但實際上幾乎沒有實現(xiàn)教學目的。
(三)缺乏課外探究的主動性
實驗的拓展在基礎科學實驗教學中不理想,科學探索應該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許多實驗不能一節(jié)課完成,導致課后休息時間仍然在實驗。同時,一些與課堂實驗相關的探索性活動是科學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也需要利用課外時間進行操作,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然而,由于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許多學生總是有意把學習放在課堂上,很難培養(yǎng)課后獨立實驗的習慣[2]。
二、實驗教學中問題的解決
(一)加強實驗活動的目的性教育,細化實驗計劃指導
"玩耍"是每個學生的本能,他們做任何事情或活動,首先想到的是"有趣嗎?"為什么科學實驗吸引他們?它們"有趣"。為此,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科學實驗活動的目的教育。實驗的目的是明確知識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形成過程,解決問題或驗證某些現(xiàn)象。這個過程是嚴格的,不能容忍一點點的疏忽,讓學生知道它不同于"樂趣"。此外,我們希望讓學生知道實驗活動必須有計劃,做之前的準備工作以及如何進行實驗,實驗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等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清楚地認識到實驗活動的意義。教師應組織學生參與實驗計劃的制定,對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進行預設,對預設的細節(jié)進行清晰的梳理,使學生了解實驗活動的時機、觀察的角度和重點,從而為保證實驗的成功奠定基礎。
(二)明確分工,增強團隊成員的責任感
群體合作學習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有效策略,為了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必須明確團隊成員的職責,避免學習時出現(xiàn)“渾水摸魚”的現(xiàn)象。因此,在進行團體實驗活動時,教師應使每個人都有任務和參與。首先,要選組長,因為沒有組長的組織指揮,團隊就不能更好地合作;其次,要明確記錄員、設備管理員和報告員,這就避免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獨自一人地講述實驗操作流程。另外,團隊成員的搭配也不固定。要根據(jù)不同的實驗進行合理的配置,注意各方面的平衡[3]。密切關注學習中的"弱勢群體",通過合理配置調(diào)動這些學生的積極性,形成共享學生的個人資源。
(三)加強檢查,開展多樣化的教學評價
科學教學的實驗活動強調(diào)連續(xù)性和完整性。但是,教材中有許多實驗,需要擴展到課外活動中去。因此,我們必須努力促使學生主動改進實驗,最有效的方法是測試和評價。教師必須檢查使學生感到壓力和動力,使學生認識到只有做好實驗,才能真正獲得知識。
為了保持學生的興趣,教師不僅要進行檢查,還要進行評價和比較。評價應注重對學生實驗過程的評價,實驗數(shù)據(jù)的收集,結(jié)論的分析和歸納;評價是對學生實驗態(tài)度、效果和情緒的多維比較,評價方法應注重對學生實驗過程的評價,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收獲的喜悅和課后認真實驗的成功。事實上,教師知道,如果課后科學實驗活動的延長沒有經(jīng)過檢查、總結(jié)和評價,學生會拖延一段時間,甚至根本不做。因此,我們的測試、評估或評估應該規(guī)范化。
當然,評價的方式也要多樣化,不斷激發(fā)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的積極性。例如,在進行科學實驗過程中,制定紅黃藍牌,針對不同學生發(fā)不同顏色的牌,比如沒做過實驗的發(fā)紅牌,做過實驗沒有問題但不完善的實驗的"黃牌",按時、優(yōu)質(zhì)完成的實驗的"藍牌"。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實驗的積極嚴謹?shù)膽B(tài)度,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總之,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經(jīng)歷了巨大的變化,但這一變化的過程中始終會存在這樣的問題。教師要不斷發(fā)現(xiàn)和及時糾正,從而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提高科學實驗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冷瑤.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4(6):81-82.
[2]劉芳.試論小學科學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科技風,2017(11):58-58.
[3]李勇,王慶霞.探析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中華少年,2017(30):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