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婭
一滴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座城市的滄桑巨變,濃縮著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來的發(fā)展騰飛;一個家庭衣食住行的變化,映照出新中國建設(shè)的偉大成就。衣著從“灰黑藍”走向“個性化”;飲食從“解決溫飽”走向“色味俱佳”;住房從“蝸居”走向“廣廈”;出行方式從“單一”走向“多元”……這些細微之處的變化,就是一部城市生活“變遷史”。記者尋找到了數(shù)位具有代表性的老年朋友,講講他們眼中的生活變化。
穿衣記:從小包袱到大衣柜
講述人:寶子
年齡:78歲
我和老伴兒的臥室里每人有一組“四開門”大衣柜,里面裝著我們四季的服裝。單衣、夾衣疊放得整整齊齊,西服套裝、長短大衣掛得井井有條。大衣柜下面是兩個大抽屜,分別放著各種帽子和鞋子。每當我打開衣柜,瞧見這滿堂滿柜的衣服和鞋帽,就會十分感慨。對過去艱苦日子的回憶,對改革開放后幸福生活的感恩,對更美好明天的向往,一起涌上心頭。
小時候我家境十分貧寒,一家7口人全靠父親微薄的薪水度日。我們兄妹5個的衣服,從來都是大的穿剩下傳給小的。母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笑破不笑補”。那時候家里別說大衣柜,連個衣櫥也沒有。我們5人都有一個小包袱,里邊是打滿補丁的褲褂兒。
15歲那年,我考入土木建筑工程學(xué)校,連續(xù)3年被評為“三好學(xué)生”。上臺領(lǐng)獎時,我穿著家做的小棉襖,自感土里土氣、卑微寒酸,回家向父親要一件制服褂子。父親沒有吭聲,拿起紙筆寫下“滿招損,謙受益”6個字,深沉地說,“穿衣之道,貴在內(nèi)心氣質(zhì),外表再好看,內(nèi)在缺乏也不見得光彩”。
我成家立業(yè)后,生活日漸好轉(zhuǎn)。我們?nèi)谌岁懤m(xù)添置了人造棉、的確良、燈芯絨的衣服,女兒還有了一件泡泡紗的連衣裙。我們攢了好幾個月的錢,買了一個小衣櫥。
改革開放之后,我們的衣著得到大改善。各種樣式各種材質(zhì)的衣服一樣不缺。1995年我因公出國,第一次穿上了西服、打了領(lǐng)帶。我和老伴也定做了兩組寬敞豁亮的“四開門”大衣柜。
退休后,我和老伴兒常去遛商場,逛展銷會。不同的是,我們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了變化,買衣裳不再問結(jié)實不結(jié)實,下水抽不抽,便宜不便宜,而是先看穿上是不是舒適合身,再瞧瞧樣式是不是新穎好看,最后還要再問問是什么廠家。
我常想,穿衣是小事,但小事不可小視,它同樣反映了祖國70年來的巨大變化以及日漸富足美滿的生活。
美食記:從野菜充饑到綠色食品
講述人:安麗君
年齡:68歲
我小時候在東北生活,春天打榆錢,夏天挖野菜,秋天晾蘿卜纓子。每月憑糧本到糧店領(lǐng)糧票和油票,憑糧票買糧食和食用油。那時開會,到飯館就餐,都要糧票,出差還要換全國糧票,北京的糧票分粗細糧,上海的糧票還有半兩的,這也透露出上海人的精細。副食本比較熱鬧,肉、蛋、糖、粉絲、麻醬等等都要憑副食本限量供應(yīng),連花生瓜子也要憑本購買,但僅限過節(jié)才有。副食本每戶一本,上面標明人口數(shù),每年換發(fā)新的,如不慎丟失損失就非常慘重。那時每戶每月也就兩斤肉、兩斤雞蛋、兩斤糖、二兩麻醬,總覺得吃不飽。
現(xiàn)在,糧票、布票、肉票等各種票證退出歷史舞臺,但各種票證成了收藏品,專門有人收集,又成了寶貝。大家也更追求綠色食品,榆錢野菜反而成了飯桌上的珍品,到鄉(xiāng)下吃農(nóng)家樂成為時尚。
住房記:從臟亂差到大花園
講述人:何杲
年齡:82歲
我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從小對北京這座城市有著深厚的感情。我所居住的小區(qū)是上世紀70年代建設(shè)的,由于年久失修,生活環(huán)境很差。
從2016年開始,政府連續(xù)三年給我們小區(qū)辦了三件實事,小區(qū)面貌一年一個樣,我的家園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首先,給老樓做了抗震加固、節(jié)能改造。外墻和屋頂加厚了保溫層,外窗一律換成塑鋼窗,室內(nèi)溫度提高了四五度。外墻噴涂紅白兩種顏色,使得整棟樓外觀漂亮光鮮。
第二件實事是在2017年,落實了拆違建、拆地鎖,封堵開墻打洞,整修殘墻斷壁,進行環(huán)境綠化美化。樓與樓之間多元增綠、缺植補栽、整修花壇,還安了石桌石凳、藤蘿架,方便老年人夏天乘涼休閑。
去年,小區(qū)改造更上一層樓,道路整修,改造整體形象,臟亂差的環(huán)境一去不復(fù)返。小區(qū)舊貌換新顏,家園變花園。
我作為耄耋之年的老人,為黨和政府點贊,更為趕上這個美好的時代自豪!
出行記:從騎自行車到滿天飛
講述人:新光
年齡:63歲
小時候家里有兩輛自行車作為父母的出行工具,那時長安街上早晚的風景是氣勢壯觀的自行車大軍。當時,人們?nèi)ネ獾刂饕亲疖?,從北京到外地的車票非常難買,我插隊的時候常買不到坐票,要在火車上站十幾個小時才能到家。工作后,出差是件苦事,我最遠去過昆明,買不到臥鋪,就在火車上坐兩天。后來,我開始坐飛機出差,當時坐飛機還要單位保衛(wèi)部門開介紹信,那時的首都機場只有10個登機口。如今,因為我經(jīng)常乘飛機,成為了航空公司的金卡成員,享受到不少優(yōu)待。
隨著生活條件變好,私家車也普及起來了,很多家庭購置了轎車。而今網(wǎng)約車、共享單車的出現(xiàn),地鐵線路的開通,給人們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