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淑伶
1956年,我6歲。當時,我家和鄰居王家二奶奶家住在生產(chǎn)隊分給我們的四合院里。我家住的是南房和西廂房,王家二奶奶住的是北房和東廂房。
王家二爺爺喜歡養(yǎng)鴿子,他家東廂房的房檐下放著一個大柳罐斗子,里面住著兩只羽毛花白的鴿子。天氣好的時候,鴿子在院子上空飛來飛去,發(fā)出咕咕咕的叫聲。后來,我發(fā)現(xiàn)公鴿子飛出來的次數(shù)多了,母鴿子很少往外飛。二爺爺說母鴿子在孵蛋呢!又過了一些天,雛鴿出生了,叫的聲音稚嫩、動聽。二爺爺可開心了,逢人便說:“我們家有小鴿子了!”
二奶奶家的兒女多,孫輩外孫輩的孩子也多。尤其是假期,她家城里的孩子回來了,這四合院就更熱鬧了。
記得有一次,我們幾個孩子在院子里玩耍。當時,二爺爺把鐮刀磨快,刀刃沖上立在門檻上,準備上山砍柴。
我在院子地上撿到一個精美的小盒子,我愛不釋手,跑到二奶奶的外孫天寶面前顯擺。天寶比我大兩歲,個子高高的。他說:“你把盒子給我吧!”我趕忙說:“我撿到的,不給你!”天寶不由分說,從我手里奪走盒子就跑了。我們在院子里跑著,追著,喊著,只有四個字在院子里縈繞——“給我!”“不給!”我耳邊還好像聽到二爺爺在喊:“別跑了!”天寶跑得比我快,聽到喊聲,就直接跑到二奶奶屋里去了,我緊追其后,二奶奶家的條石臺階絆倒了我。我摔到臺階上,額頭正好磕在二爺爺剛剛磨好的鐮刀刃上,鮮血直流。二奶奶趕忙找來一條布帶子系在我的額頭上,血透過布帶子流下來,我感覺好疼便哭了起來。媽媽聽到我的哭聲,趕緊過來一手使勁捂著我的額頭,一手拉著我回屋,沒責怪人家的孩子半句,只是說我:“天寶哥哥要小盒子,你給他不就沒這事了!”
當時,農(nóng)村缺醫(yī)少藥,媽媽也沒有帶我去看醫(yī)生。我的額頭上一直系著那條布帶子,直到傷口好了才把它解了下來。
有一天,二奶奶到我們南屋,用大衣襟兜了一個東西,我們不知道是什么。二奶奶說:“孩子媽,這事發(fā)生后,我的心里一直不踏實。孩子受傷那會兒,小鴿子身上還沒多少肉,大鴿子的肉柴了不好吃。過了這些日子,小鴿子也長了點肉了,我把它帶來,你給孩子補補身子吧!”二奶奶說著,松開了大衣襟,一只花白色的雛鴿露了出來。它縮著頭,很可愛。媽媽說:“孩子的傷口好了,您帶回去養(yǎng)著吧,她二爺爺那么喜歡鴿子!”二奶奶聽了,轉(zhuǎn)身走到了我家堂屋的櫥柜前。緊隨著,我聽到雛鴿慘烈的叫聲。媽媽到堂屋一看,二奶奶已經(jīng)把雛鴿殺了。
媽媽說:“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這是你二爺爺二奶奶的心意?。 眿寢尷恿艘粡堧r鴿肉餅,我吃了一口,好鮮嫩??!我吃到嘴里真舍不得咽下去。
后來,二奶奶家搬到更大的四合院住去了。過了幾年,我們家也搬到西街住了。
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再也沒看見那個精致的鐵盒子,再也沒見過天寶哥,再也沒吃到過那樣鮮嫩的雛鴿。